丰亚辉 丘文敏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国这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在过去三十年里面,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在三十年里,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了8%的高增长。
中国在开放领域的成绩更加引人注目,出口年均增长达到了8%。在贸易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中国的出口结构快速地改变。技术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改革初期的46%达到了现在的95%,其中机电产品达到了57%,高新技术达到了29%,这样的结构和发达国家德国的结构类似。相应地,中国在全球的贸易比值也在迅速提升,中国是第二大出口大国和第三大进口国。目前中国正朝着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目标迈进。中国和世界需要作出很多新的调整来适应这种新的格局。中国综合国力也在改革开放中大幅提升,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没有受到严重的冲击,与其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有密切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专家隆国强认为,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工业化所面临的两个缺口。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工业化的时候面临着两个重大的制约因素:一个是资金的缺口,一个是外汇的缺口。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前期,中国一直被这两个缺口所困扰。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完全克服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通常面临的最突出的两个约束。
中国是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而其他经济资源都相对短缺的国家。中国的铁矿石要进口,石油消费产品一半来源于国际市场,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国土资源部曾经做出分析预测,预计到2020年,在中国45种的战略资源里,39种需要依赖进口,中国自给自足的只有6种。
“我们必须将劳动力出口换回我们短缺的资源,才能维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发挥了中国劳动力的优势。隆国强说:“目前很多人提倡转向内销、要开拓国内的市场,但是国内市场不可能消化这么多劳动力,我们一定要将中国的劳动力附着在制造品和服务上,出口到国际并换回我们所短缺的资源、技术、设备,因此开放不是中国的一个权益选择,它是中国的一个战略选择。”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发挥了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弥补了国家发展的不足,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一切成功是因为中国采取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开放战略。中国的经济战略是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在劳动密集型部分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在资本技术密集型部分走进口替代之路。中国开放战略的目标是出口创汇,并为此在两方面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利用出口导向型的外资。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国对外资有强烈的单选性,允许、鼓励那些能带来一定技术的,特别是能帮助出口创汇的出口导向型的外资在中国发展。
二是增强本土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在激烈竞争中,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也在迅速提升,在过去的四五年里,本土企业的出口比重保持稳定增长。国家采取很多措施增强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建设特区、出台加工贸易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调整出口退税等。
实现国家新的开放战略
目前,中国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城乡发展的失衡、区域发展的失衡、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国内外的失衡。同时,全球化也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上一直担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在新形势下,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隆国强认为,中国新的开放战略有几大重点。既要始终不渝地推行互利共赢的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又要提升中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上分工的地位;既要以开放促创新,用全球的资源来促进中国的创新,又要加快服务业的开放,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既要优化开放的布局,推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又要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此外,隆国强还特别提到了发展中国的跨国品牌和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目前,全球的绝大部分专利和渠道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例如美国对国际金融、国际规则的主导是通过美国的跨国公司进行的。隆国强认为,在外经贸领域,中国要落脚在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上。广东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许多广东企业正在发展成为未来中国的跨国公司主体,如美的、中兴、华为等企业在国际化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在未来的开放中,中国要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在过去几十年,世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金融危机,这次蔓延到全世界的美国次贷危机再次给中国敲响了警钟。隆国强说,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一定要做到趋利避害,要防止出现大的金融动荡,维护中国的产业安全。
广东特区要“特”下去
隆国强认为,广东的发展得益于中国三十年来的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的开放战略。在中国发展的奇迹中,对外开放打破了过去的封闭,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在毗邻港澳的珠三角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广东的故事是国家的开放战略中最精彩的一个故事,全国出口增长120倍,而广东增长了389倍,并从15.9亿增长到6340亿美元,全国没有任何一个省市可以与广东媲美。在国家的开放战略中,广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从开放战略里受益。广东从原来在全国居于中等位置的省份一跃成为全国出口最多、吸收外资最多的省份。
“广东在整个开放过程中占据了开放的先发优势,在下一步开放中,广东必须思索和破解一个问题:怎么做才能不丧失先发优势,不被后来者追赶上。”
隆国强在这几年对广东的调研中,深刻地感受到思维逐渐清晰的广东人已经意识到广东的未来关键要转型升级,广东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在思索广东下一步的发展问题,在其间他们遇到不少困惑。
回顾中国的开放过程,在广东创建特区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是由中国的开放战略所决定的。国家为了发挥珠三角毗邻港澳的优势,把出口导向型的外资引进来,因此选择在广东建立了特区。现在国内外形势已经改变,国家要统一大市场,特区的地位也相应地有所改变。
“在最近几年的调研中,我听到最多的声音是‘特区不特。那么特区能不能特下去?我认为特区可以‘特下去,关键是要找到它在新的国家开放战略中的位置。”隆国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例如国家强调创新,特区可以进一步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建设深港研发圈,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两地的研发资源,形成一个世界级的研发创新集群,让特区得到新的发展。隆国强说,广东要研究新的国家开放战略,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国家的新发展战略、新开放战略目标切实地联系起来,找到自己的位置,继续发挥领先的优势,让特区继续‘特下去,在‘特的过程中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腾笼换鸟”带来的思索
“腾笼换鸟”是广东在产业升级中的一个重大创造,在全国上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隆国强认为,广东的产业升级应该抓住两方面。一方面,将现有的制造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升级;一方面,充分地发挥现有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势,吸引生产性的服务业和更高端价值链上的各种产业。
当广东提出“腾笼换鸟”的口号以后,隆国强感到广东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改变,那就是政府在本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出十分积极的作用。
从前三十年的发展来看,广东的做法就是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早前广东各级政府受到了香港政府的影响,积极不干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而“腾笼换鸟”的提出是政府理念的转变,广东各级政府更像新加坡政府的做法,更主动积极引导产业和企业的发展。
隆国强在新加坡调研中仔细研究过新加坡产业升级的过程。新加坡也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起来的。新加坡当初要利用航运枢纽的优势发展石化产业,该国政府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他们首先做好规划,先划出一块石化工业园,然后跟全世界最顶尖的大石油公司去商谈,具体细致到企业需要怎样的软硬条件,需要什么专业的工程师,如何帮助企业培养所需的技术人员。
“国内外环境迫切要求广东转型升级,现在广东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广东政府必须积极去引导,积极地干预协调,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这是广东目前最迫切的事情。”
隆国强还认为,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广东的未来发展要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和环境的可持续。
经济的可持续要以提升价值链位置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作为突破。要以培育跨国公司作为载体,以深化粤港澳作为平台,以全面地提升投资的软环境作为保障来实现经济可持续,走出一条属于广东自己的道路。
社会的可持续要统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广东要思考如何使优秀的外来工融入广东、扎根广东的问题,让这些广东外经贸的建设者成为新的广东人。
要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就必须从产业结构、技术革新、加强管理、加强规制、形成一种有利于环境的文化、公众的参与等多个层面确保环境的可持续。
在回顾三十年展望未来的时候,广东人能够通过思路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政府的转型,实现广东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