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呼吁中美“同舟共济”

2009-02-16 11:53
环球时报 2009-02-16
关键词:美中关系对华政策人权

●本报驻美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管克江 孙秀萍 ●本报记者 郭孝伟●汪析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6日抵达东京,开始其对日本、印尼、韩国和中国的访问。此次访问让她成为美国近50年来首位上任后先访亚洲的国务卿。在这个彼此之间及与美国关系都争议重重的地区,她所倡导的“巧实力外交”究竟“巧在哪里”将接受全世界的检验。临行前一天,希拉里特意来到纽约亚洲协会发表演讲,为此次亚洲之行定调。而她似乎也很注意外交上的平衡,在演讲中对所访4国的颜面均有所顾及。不过,美国主流媒体却对“平衡术”既没义务也没兴趣,毫不吝啬地把几乎所有关注都留给了中国,称中国才是希拉里“首次出访的中心”。在13日的演讲中,希拉里强调美中需要“同舟共济”共度危机,但在“人权”等敏感问题上,她也没怎么松口,人们尚不清楚她会用“多大声音”与中国讨论这个问题。

希拉里否认中国是“对手”

希拉里13日的讲话被美国媒体称为其上任后发表的首次重要政策演讲,外界则认为她的话将为其推行的“巧实力外交”在亚洲的亮相定下基调。与此次出访顺序相同,希拉里对美中关系的阐述也是她此次演讲的“压轴戏”,而被美国媒体评论最多的是她对美中关系的最新定位。希拉里说:“有些人认为崛起的中国一定会是对手。但恰恰相反,我们认为美中都能从对方的成功中受益,也都能为对方的成功作出贡献。”

就在几天前,曾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的美国财长盖特纳刚刚公开改口,表示“与中国的合作对美国国家利益有极大重要性”。与当年小布什上台时强调“竞争”不同,奥巴马政府高层经过在汇率问题上对中国的试探,似乎已将口径统一在“合作”上。

希拉里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已在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主持六方会谈和参加国际维和工作。她还“欣慰地宣布”,美中将在本月底恢复军方中层会谈。希拉里说:“即使我们之间存在分歧,美国仍将致力于寻求与中国发展建设性关系,我们认为这种关系对未来美国的和平、进步与繁荣至关重要”。希拉里说:“中国古代有个故事,讲的是两个交战国的士兵在风雨中同乘一条船横渡大江。他们没有厮杀,而是同心协力,因此得以幸存。中国有一个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叫做‘同舟共济。今天,这个成语中蕴含的智慧必须继续为我们引路指航。”在她演讲后不久,媒体称美国防部透露美中防务磋商将于本月27日、28日在北京恢复。

1995年在北京参加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希拉里就曾批评“中国人权”。在13日的演讲中她又表示美国希望通过对话构建一个尊重人权的世界,“让藏人和全体中国人享受宗教自由”。印度OUTLOOK称,这样的言论可能会惹恼中国。有分析人士注意到,希拉里此次访华是在金融危机蔓延,美国对华政策尚不清晰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希拉里等美国政府高层虽然都在强调美中合作,但在台湾、涉藏及所谓的“人权问题”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改变。希拉里到中国来有可能会说一些中国人不爱听的话,对此也不必感到意外。

中国是希拉里“首访的中心”

《华盛顿邮报》15日以“中国是希拉里首次出访的中心”为题写道,“布什政府巩固了美中关系,如今,奥巴马的白宫将推进更广泛的合作”。文章说,希拉里去年竞选美国总统时曾表示“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将是本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此言引起了外交界特别是美国关键盟友日本的不满,“如今作为国务卿的希拉里要把这一大胆的声明付诸行动了”。据该报报道,希拉里此次亚洲行几乎所有的议题都和中国有关:在韩国,朝鲜核问题将是关键,而中国主持了六方会谈。在印尼,希拉里想展示奥巴马政府有意在东南亚发展关系,而在过去5年美国为伊拉克战争分心时,中国已在东南亚取得重要贸易和外交进展。文章称,日本虽然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紧密的盟友,但首相麻生不受欢迎,相比之下,中国领导人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纽约时报》14日在题为“希拉里要在中国政策上寻求变革”的报道中说,希拉里的讲话显示美国政府寻求一个“新的更有活力的”对华政策,她表明经济崛起的中国并不可怕,美国将推动中国在人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政策,而后者是希拉里“北京日程”的重要部分。《华盛顿邮报》也说,希拉里“想探寻世界最大经济体和发展最快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新路,尤其在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上”。文章说,希拉里在演讲中提了人权和宗教自由等问题,在当前世界经济日益依赖两国合作之际,她的方式有可能给这种合作带来风险。

日媒揣测美中合作诚意

当地时间今天下午,希拉里的亚洲行将在东京拉开帷幕。日本对于奥巴马政府“重中轻日”的担心已被世界所熟知,希拉里到访的消息似乎也没能让这种担心得以平息。《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各大报的报道几乎都要在最后提到她对中美关系的态度。《东京新闻》15日题为“希拉里认为美中关系吴越同舟”的报道称,希拉里13日演讲中最受瞩目的部分就是对华政策。她把美中两国比喻成中国古代的吴国和越国,而它们基本上是敌对关系,这表明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是“实利外交”,可以听出两国目前的紧密协作不过是共同困局下的暂时关系。

《日本时报》15日在题为“东京为希拉里来访活跃”的报道中说,希拉里首访日本已让东京的官员们感受到来自华盛顿的爱意,但日本必须摆脱对美中关系超越美日关系的不安全感。文章援引的分析称,华盛顿之所以会在中国身上花更多时间,是因为中国会给美国制造麻烦,而日本不会。然而《华盛顿邮报》15日称,希拉里作为美国首席外交官首访日本,这种象征意义上的重要性实际上骗了日本,希拉里和奥巴马团队都已表示得很清楚,他们要大力推进和北京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美国政治研究室主任倪峰认为,希拉里这次访问亚洲显然在远近亲疏和重要性方面作了认真的考虑和平衡。按照远近亲疏来讲,日本跟美国更亲一些,但从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作用来看,中国的砝码显然更重一些。倪峰认为,对于希拉里是否首访东京,日本比较敏感和计较,而中国人对于希拉里是否先来北京其实并不在意。▲

猜你喜欢
美中关系对华政策人权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外交战略的延续与变异
新铁幕抑或新冷战:美中关系现状及中国应对之道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人权蓝皮书
奥巴马时期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