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瑞士特约记者 宋斌 ● 本报记者 查雯 胡笳 何申权● 汪析 丁廷立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本月9日审议中国人权,是一些西方人盼了很久“看热闹”的机会。然而这个“热闹”的实际情形最终却倒了这些人的胃口。在60个国家的发言中,肯定中国的发言达到40多个。西方一些国家的人权反而成了靶子。美国媒体酸溜溜地列出了“中国的国际朋友”,加拿大媒体称“联合国‘对等评估变为北京派对”。专家1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发端于西方的现代人权观本来是好东西,也确实影响了世界包括中国的近现代史,但它被现在的西方政客和意见领袖们念歪了。人权的丰富内涵被抽掉了,它被扭曲成对付非西方国家的政治工具,塞进了大量西方的政治私心。这位专家说,复杂的人权问题被西方出奇地简单化、概念化,这是很奇怪的事。非西方国家并不傻,当然会保持警惕。
西方不满中国的“全球朋友”
2月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组织召开的国别人权审查会议对中国人权状况报告进行审议。依照人权理事会的计划,在2008-2012年4年内将对192个联合国成员国的人权状况进行分别审议,今年审议的还包括俄罗斯、加拿大等15个国家。由于西方多年来一直拿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压,很多西方媒体都盼着有热闹出现。一些反华组织也活跃起来。“美国之音”说,包括大赦国际、记者无国界以及国际声援西藏组织等纷纷建议美国政府,在人权理事会审查中国人权时就特定问题发言。美国彭博新闻社6日注意到,达赖窜访意大利和德国正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评议中国人权之时,达赖的中东欧代表也趁机散布中国在西藏搞“镇压”的谣言。
会议过程让西方媒体大失所望。“美国之音”说,中国对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非常重视,派出了一个由高层官员组成的小组前往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为其人权纪录进行辩护,“但是中国没有必要感到担忧,参与审议的各国的意见无疑是倾向中国的。一个接一个的国家在发言中赞扬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美国CNS新闻网10日说,联合国人权“审议”,中国轻松过关。加拿大加西通讯社说,“联合国‘对等评估变为北京派对”。报道称,“周一参加评估中国人权纪录的一些国家称赞中国保留死刑,鼓励中国收紧网络控制,称其符合‘伦理和道德”,“中国的称赞者与批评者之间的隔阂凸显联合国成员国对人权看法分歧之大,这也引发了对周一人权理事会‘对等评估形式效果的质疑”。
依照会议规定,哪些国家可对一国的人权发表意见取决于该国的报名先后顺序,且有数量限制。“德国之声”9日说,上周五日内瓦人权理事会大楼会议厅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近百名外交官们苦苦等待了数小时,等待获知就评估中国的人权状况发表讲话的演讲者名单。文章称,“如此长的队伍并非证明中国的人权状况引起国际上的普遍关注,而是中国盟友的友好表示”。文章还说,人权论坛的拉特格贝尔深知,外交官如此耐心究竟是为了什么。他说:“因为在最前面讲话的人大多赞扬中国政府的人权业绩,尽量为中国政府打上柔和的光线。这表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让自己的人权政策尽可能多地获得国际上的支持,而不愿听天由命。”
2月10日,雅虎新闻网刊登了美国麦克拉奇报业集团记者蒂姆·约翰逊的文章,题目是“中国的大量国际朋友”。对这次严肃的人权审议,这名记者语带嘲讽地写道,看那些国家祝贺中国、赞美中国的包括大量实行死刑的社会政策“很有趣”。文章列出了埃及等5个国家以及代表们的部分发言。埃及特使说:“我们理解中国保持死刑的必要性,也承认在中国死刑是受到严格限制并在实行过程中是极其谨慎的。”伊朗鼓励中国加强审查力度以禁止“宗教诽谤”和“色情网站”。新加坡说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无异于一个奇迹。巴基斯坦奉劝干涉中国事务的外国:“在保障中国人民权利方面,中国不需要外部的建议。”斯里兰卡说该国“反对与会的那些国家对中国发起的恶意诽谤……正是那些国家在殖民时期将中国破坏得支离破碎……还强迫中国人民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
西方人权政策招致多国厌烦
一位专家1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西方媒体把没有批评中国人权的国家称为中国的“盟友”显然太主观了,几十年来中国坚持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被列出的国家中,新加坡被更多的人视为美国的盟友,埃及也是美国在中东的亲密伙伴。如果真要区分,“西方”与“非西方”似乎更为准确。《环球时报》记者参加审议会时发现,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表示支持的国家远远不止西方媒体所说的数量,阿尔及利亚、尼泊尔等40多个发展中国家都对中国表示了支持,这显然不能用“盟友”来解释。
《南德意志报》4日曾刊登了题为“西方不会被剥夺什么”的文章,采访的是新加坡人马凯硕,该报称之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之一”。在采访中,马凯硕指出了西方的问题:西方媒体总把焦点放在人权问题上而对其他所有事情视而不见。比如在中国人眼中,北京奥运会是巨大的成功,大多数国家的新闻报道是正面的,因此谈不上国际批评:这种批评只局限于西方,即世界人口的10%或12%。马凯硕提醒:“当中国政府因为西藏问题在西方被斥为独裁专制时,中国人民通过反西方的抗议行动做出回应。甚至身处国外,能自由获取信息的中国留学生也通过示威抗议对本国的批评。这告诉了我们什么?”马凯硕还说,2008年,出境的中国人数达到2500万,99%的人重新回国。西方拿自己的标准衡量中国,但中国人是在用自己的过去衡量这个国家。
事实上,在人权问题上经常遭受西方指责的大都是非西方国家,而西方的人权大棒通常只会带来不满和麻烦。2月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访俄罗斯并与俄总理普京一同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当时巴罗佐在发布会上批评了俄罗斯的人权状况,表示近期在莫斯科发生人权律师被打死事件引起了欧盟的担忧。他说,人权和法制“比外交重要得多”。这样的讲话显然冒犯了一旁的普京,普京立刻对此进行了反驳。
英国广播公司2月11日的报道说,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审议中国人权报告之前,BBC记者考察了“是否该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迫使世界其他国家领导人对侵犯人权保持沉默”。报道称,“欧洲领导人似乎渴望听到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能如何帮助他们摆脱经济衰退”,“中国的人权纪录曾是主要议题,但这个问题如今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迫使其他国家领导人降低在这个问题上的批评”。报道援引香港政治评论家秦家骢的话说:“我想许多对中国的批评都是流于形式。外国领导人想要向公众表明,他们提到了这个问题,但他们不想挑衅中国。”
人权成为团结西方阵营的工具
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人权问题专家刘文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一次一次地向中国打出人权牌,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目前西方国家面对新兴国家的强大竞争,西方内部的纠纷和矛盾很多,而自由、民主和人权成了西方目前的精神堡垒,也是他们彼此增加凝聚力的东西。比如美国和欧洲在救市计划、贸易保护主义等很多具体问题上矛盾重重,几乎无法调和,在向非西方国家人权施压时,他们找回了团结感,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可以一起做的事情。第二,自由、民主和人权是西方提出的价值观,并推动了西方国家的社会变革,因此,西方国家总感觉在这个问题上具有道德优势,同时他们认为这是削弱中国的最好方式,是中国的软肋。但中国正在努力解决的是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这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看看中国春节的一片繁荣,大家只会觉得西方空洞的指责令人厌恶。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王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发展中国家普遍有一种共识,就是西方关心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问题不是真的关心发展中国家,而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西方帮我们解决过什么问题?”事实往往是,西方公司看中了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在当地赚取了大量利益后,又反过来批评发展中国家工资低,工人没人权。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真正需要的是西方拿出一些具体的东西,而不是品头论足。王帆表示,在面对西方的指责时,中国不应该“护短”,我们应该承认我们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也要告诉西方我们的人权观点和已经取得的进步,西方应该明白,人权状况的改进都需要过程,需要物质条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