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行走在女人和男人的道路上”,“少了令人心跳的创新”,“为什么没有政治”?11日,德国各大报刊对《梅兰芳》的评价着实让记者晕了头。德国人看懂“梅兰芳”了吗?这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唯一的参赛华语影片命运如何?
被列为“重要看点”
《梅兰芳》的展映时间正值电影节渐入高潮阶段,德国各大媒体早已把该片列为“10日重要看点”。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当天以“梅兰芳——中国第一位世界明星”为题指出,1930年2月16日,纽约39大道剧院的观众们经历了在这个世界性文化大都市里突破表演界限的一次出场……他浓墨重彩的妆容、华丽的服饰,尖锐的假声唱法和令人屏住呼吸的特技征服了世界。该报还介绍,梅兰芳去世47年之后,陈凯歌以一部电影掀起了一场关于京剧变迁的热烈讨论。《柏林日报》等媒体还对导演、演员等作了相关介绍。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电影节影片的首映场次不多,电影票价也很贵,但《梅兰芳》所有场次的票已提前售完。有不少对中国古典艺术充满兴趣的观众,云集在电影院外等待黄牛。
媒体评价不一
看过影片后,虽然有不少观众认为领略到了“京剧的梦幻与心醉”。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影片有些沉闷,不如《霸王别姬》吸引人”。11日,德国各大媒体对《梅兰芳》的评论相继出炉,其关注度倒是不亚于任何美国大片。德国《南德意志报》评价道,“虽然画了浓妆,但观众仍看到了一个感情丰富的梅兰芳。他行走在女人和男人的道路上”。该报认为,影片是传统艺术的现代演绎。可惜少了令人心跳的创新,政治的方面也没有表现。
《柏林晨报》则把《梅兰芳》解读为“一位京剧艺术家拯救京剧的历程”,它展现了一幅中国古典艺术的全景图。文章认为导演含蓄而内敛的东方式情感表达非常独特。演员们在传统服装下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感染力。德国《世界报》在肯定电影的艺术成就同时,也表示这是一部有些“乏味”的电影,叙述沉闷,难懂。配角比主角更有个性、生动。该报还认为,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占领了中国大部分时,梅兰芳站在共产党一边。他本人以及京剧在随后岁月里的历程没有表现,这令人遗憾。对此,《梅兰芳》剧组在召开记者会时倒是给予了解答:“影片没有受到任何来自政府方面的压力,之所以不拍梅兰芳1950年后的生活,是因为影片要表现的是一个传奇,希望探讨选择和恐惧”。
电影节主席谈《梅兰芳》
此前,记者在采访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科·科斯里克时,他对《梅兰芳》一片大为称赞,称其展现了一个宏大制作的史诗故事,给电影节带来惊喜。他还说,本届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会主席蒂尔塔·斯文顿上一次当柏林电影节的评审,是在1988年,那一年的金熊奖颁给了张艺谋,所以蒂尔塔·斯文顿在20年前就接触过中国电影了,而其他评委其实也跟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希望这些可以带给《梅兰芳》好运。
祝福《梅兰芳》的电影人不在少数。全景单元负责人威兰·施佩克表示很喜欢这部电影,陈凯歌是一位文化使者,希望他能拿走一尊可爱“熊”奖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