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建设

2009-02-10 03:26黄诗义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期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农村各类网络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合作购销组织 现代流通形式

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于2007年启动了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应该说,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大事,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好事,是为农民服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办的实事,同时也是供销社系统适应现代流通要求、强化自身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重要性

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有利于农村“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显明的就是通过发展农资连锁经营,供应优良农作物品种、优质化肥和高效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并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杜绝假冒伪劣农资给农民带来的伤害,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有利于农民“生活宽裕”。经营日用消费品和农资的流通企业所发展的乡村连锁经营网点,在将工业产品送下乡的同时,还通过连锁网络收购农产品进城销售,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基础设施完备、经营秩序规范的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充分发挥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促进农产品销售。与农户紧密联系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则是以流通和出口带动农产品的生产和深加工,推动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

有利于形成农村“乡风文明”。流通企业将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延伸到农村,在乡村搭建平台,聚集人气和商气,不仅是组织商品下乡,而且给农村带去了现代消费理念、生活方式,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农民开阔眼界,全面深入地理解市场经济文化,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意识,创建和谐的乡村风尚。

有利于农村“村容整洁”。乡村连锁超市以明亮整洁的店堂、琳琅满目的商品、周到规范的服务,在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的同时,也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在美化农村环境的同时,还会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有利于农村“管理民主”。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以“公司+农户”、“基地+农户”、“超市+农户”等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中,体现着现代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会潜移默化地对农民特别是村干部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农村民主管理的进程。

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与城市相比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农村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具体来说,制约农村商品流通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农村购买力分散。由于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历史原因,我国广大农民散居在各地农村,虽然全国农民数量巨大,集中起来有一定的购买力,但具体到每一地区,购买力分布则较小,大部分地区无法维持较多的和大规模的商业企业生存;农民收入低,购买力小。我国农民收入和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并且有加大的趋势,由于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农民购买力较小;农村交通落后。近年来,虽然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更差,落后的交通使得我国农村商品的采购、运输、仓储成本很高,流通效益低下;农村通信落后。农村相对落后,各种社会基础设施很不完善,许多地方还处在一种相对与世隔绝的状态,和外界交流非常困难,供求信息不畅通,制约了农村商品流通的正常发展。

由于上述原因,我国农村流通业发展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以供销社为主的农村商品流通逐渐解体,产生了各种类型的个体流通企业或个体商店,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流。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设施不齐备、经营管理手段落后是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基本特征。农村缺乏现代的、大型的、有组织的流通企业和流通体系。具体表现为:

(一)农村流通业现代化程度低

农村流通业的主体是小个体户和部分供销社,经营规模很小,经营环境较差,经营设施落后,依靠个体户个人经验进行管理,经营管理现代化程度极低。

(二)农村流通成本很高使利润率较低

由于农村购买力低下,消费分散,农村商业主体规模较小,而又必须能够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全部需要,农村个体商户采购商品时,采购品种很多,但每种商品采购量又相当少,缺乏谈判能力,交易次数、交易费用和采购价格都很高,而远距离采购和落后的交通又使得商户的运输成本提高。因此,农村流通总成本很高,商业利润率很低。

(三)假冒伪劣产品肆虐农村市场

为了降低成本,牟取利润,大量不法商贩将假冒伪劣商品运往农村,而农民缺乏鉴别能力,假冒的食品、化肥、农药、种子、家电等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害,阻碍农村商品的正常流通,破坏了农村商品流通体系。

(四)农村商品质量差、档次低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成本高,而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再加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使得农村流通的商品质量较差,档次较低,农民即便花与城市居民同样的代价也不能够消费同样的商品,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策略

(一)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流通行业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产业,但在农村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的建设具有部分公益性质,当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只是农田水利,还应包括居民点、农村道路、自来水、电力、教育、卫生等很多方面,流通设施也是其中之一。乡村连锁农家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现代流通设施,并不完全是为商家赚钱,在相当程度上是为社会、为城乡居民(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出口)服务、为多种经济部门来服务的,理应具有部分的公共财政性质。因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57号)明确提出“要把农村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

目前,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效率低下,流通成本极高,农民消费环境不良。在软件基础设施缺乏的同时,农村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严重滞后。农民消费层次低下,与现代消费条件的缺乏直接有关。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网络、市场、仓储设施等这些现代流通和消费的公共、准公共基础设施,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没有配套,没有形成网络体系,现代商品和服务到达农村缺乏适合的“流通走廊”。没有农村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益要大打折扣。

各级政府应加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把农村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加大财政专项投入,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资基础。

(二)以政府财力支撑农民合作购销组织

以政府财力支撑农民合作购销组织,形成市场竞争势均力敌的局面。现有的供销社没能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等于农村不需要合作商业。按一般合作制理论,合作经济是分散弱小的个体联合起来抗衡流通中的垄断、准垄断势力,以取得与其他主体同等权利的需要。我国农村无疑是需要真正的合作商业的。

我国传统体制时期的农村合作,只是以合作为名的集体化措施,其实质是为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提供农业剩余,在运行中很快成为国家控制农村经济的基层组织,以农民利益这一标准衡量,集体化不是合作化。所谓的生产合作、购销合作和信用合作,都不例外。当传统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它们都被要求恢复“合作经济性质”,然而,就全局意义上说,无论是供销社还是信用社, 30年过去了,至今未见恢复合作组织的迹象,它们只是自发演变成营利性的商业、金融组织。

现有的真正的农民合作购销,多建立在社区资助的基础上。社区组织替代政府,起到了农民合作购销的财力支撑作用。在一些地方,或者是现成的供销社系统就地转换,或者是社区另起炉灶兴办合作购销。上海的农资供销系统,江苏的供销社系统,安徽的辉隆集团等都是一靠社区经济实力,二靠自上而下的系统经济实力,都不是基层供销社的自发自觉行为。而山东莱阳的农民供销合作,则完全撇开了供销社系统。或者由农民骨干分子,多为农村基层干部,或者由营利性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牵头,联合有共同的购销事务和利益的农户,成立双向服务的供销合作实体。而在一般农村地区,缺乏有实力有意愿的社区和地方供销社系统的资助,缺乏农民先进分子的奉献,政府财力启动是必不可少的。

(三)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积极作用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公有制合作经济组织。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合作社理论的指导下,供销合作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城乡物资交流、为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服务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供销社目前拥有上至省市、下至乡镇的全国性网络,它的“根在农村,优势也在农村”,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体。近几年经过“四项改造”,尤其利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的经营网络取得很大成就。应充分发挥供销社可以利用原有资金、人员和网络参与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积极性和作用。

构建现代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供销社在农村商品经营中的地位、进而成为农村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力量的决定因素。新形势下,构建现代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应充分发挥各级合作社的传统优势,使供销社成为组织现代农村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

(四)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我国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条件、发展程度、消费水平等有很大差异,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扎实地推进。在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这样可能导致失败,挫伤各方面积极性。推进现代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搞农家店,起码要有三个条件:农民的年均纯收入要达到3000元以上,达到5000元就更好,农民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就能解决价格问题,就可以注重品牌;乡镇村要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市场容量);交通要比较方便,以利于配送,降低成本。

经济发达地区,特许经营是低成本、快回报的一种好方式。在交通条件落后、市场分散地区,商品运输成本高、资金回转慢、会计成本高,所以经营成本高,这会使企业感到压力很大。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现在中西部地区到乡村开店,配送成本比在城市开店高出20%以上,在城市投资与在农村等额投资毛利比约为3:1,盈利空间极小。可能更适合小卖部、夫妻店等低层次流通形式。

(五)积极探索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的双向流通功能

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应具备“组织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的两大功能,因此,应积极探索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的双向流通功能。苏果超市在这方面做了较好的尝试。在苏果超市整个经营品种中,70%为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其经营的粮油、果蔬、肉禽蛋、水产品等初级农产品有20多个大类、上千个品种,大大促进了当地的农产品流通。苏果超市在农村的店铺网络形成一体化,可利用各种商品信息,有效引导农户和商品基地的生产加工。目前,苏果超市直营店生鲜商品年销售额达到16亿元,它的农村便民店直接向农民采购农副产品。苏果超市强大的销售能力还带动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速了农产品的品牌化。上千种农产品通过苏果超市的城乡连锁网络走向四方,这实际上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

此外,山东潍坊百货集团中百连锁超市通过各乡镇的网点经营,及时发布收购农产品信息,再主动到农户收购鸡蛋、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2005年农副产品采购额占到公司总采购额的18%。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同时企业从生鲜销售中也得到收益。

(六)积极创造条件推行现代流通形式

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应具有现代技术色彩。改造农村传统网络,加强农村流通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不能再用传统的行政办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采用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办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包括连锁经营、现代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在内的新型业态和现代化经营方式迅猛发展。这些现代营销手段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网络。现代流通网络与现代化经营方式之间密不可分,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推行现代流通形式,只有通过现代化的经营方式来构建农村现代流通领域,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集团化经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崭新流通网络体系,这样的网络才密不可破,网络优势才会在现代经营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得到发挥。

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吸引原有供销社网点和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夫妻店加入连锁经营体系,是低成本、规模化、快速发展连锁农家店的有效形式。苏果超市、浙江供销超市、河北沧州的“好日子”连锁超市、山东潍坊百货集团、中百连锁超市等许多企业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简介:

黄诗义(1965-),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