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红丽
面对繁多的教学观摩课、公开课,音乐教师都面临同样的困惑:如何才能上好一节有成效,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在音乐课中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把歌曲教好,使学生学得快、唱得好?一些音乐教学公开课中,很多教师都只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表演性、形式化。是否可以让课堂教学多一份真实性,而少一些华而不实的作秀呢?
一、小学音乐课堂还需要识谱教学吗?
新课标明确了一个理念: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识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现在的音乐课上,已很难见到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识谱练习了,这导致了学生的音乐技能越来越差。如果从小学到高中十年的音乐课上下来,学生居然连简单的谱子也不认识,这音乐课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音乐课本上的很多创编练习,如果不会识谱,那样的练习只是形同虚设,纸上谈兵罢了。
因为学生对识谱大都不感兴趣,觉得枯燥,识谱教学一度困扰广大音乐教师。那么,识谱教学就真的这么难吗?其实,在刚开始识谱教学时可采用单音弹奏乐谱,让学生跟着教师的钢琴轻声模唱曲子旋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聆听音乐旋律。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可以采取学习看谱唱歌,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学会识谱,开始时,以听唱为主,辅之以视唱,逐步增加视唱的比重,从听唱逐步向视唱过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识谱的积极性,在用听唱学新歌时,可由教师弹琴,用拍节拍、图画帮忙记忆歌词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始终在兴奋的精神状态中,为学唱新歌作好准备,这样,到了唱新歌时便水到渠成了。
二、如何更准确地唱好音乐的节奏?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敢教音乐知识,生怕枯燥的知识讲授把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弄得沉闷难耐,所以在教谱子节奏的时候往往一带而过,多半让学生跟着范唱拍拍手,轻声哼哼了事,还美其名曰: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是要让学生多听,多去感受,但如果在课堂上都不扎扎实实的去训练感受音乐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那学生便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阶段,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有一定音乐素养的欣赏者。
要使音乐知识的教授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学得简单易懂,这需要音乐教师智慧的设计,化烦为简,化枯燥为生动。比如节奏练习中各时值的练习一直是教师们很头疼的,但教师可以把人体的动作与音符时值相对应,如:四分音符——走步,八分音符——跑步,三连音——横移步,十六分音符——碎步,前(后)十六——踢踏步,全音符——转体,附点二分音符——进退步,附点八分音符——跑跳步,附点四分音符——走跳步,切分音——切步。这样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有趣的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三、如何解决音乐教学中的“乱”?
在一些音乐教师中流传着这样的“高论”:音乐课,又不是主课,没有考试的压力,犯不着和纪律差的学生过不去,严格要求下要是出了事自己倒霉。长此以往,音乐课堂便是“乱象丛生”,成了纪律最差的课堂了。在音乐课堂上, 如何把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过来,做到有趣,自由,轻松,宽中有严,放中有收,动中有静,才是成功的课堂。例如学习《火车开了》一课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火车开过来的声音,用律动,拍手,跺脚等模拟火车开动的节奏。再想象火车由远开过来,用节奏,速度,力度强弱进行医比较。然后请一个同学出来做火车司机,我和其他同学逐渐连接做车厢,司机换了一个又一个,车厢也越接越长。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全情投入游戏中,没有时间捣乱,在“玩”中体验音乐,乐也融融。
四、音乐教学需要作秀吗?
在很多的音乐公开课中,不少教师喜欢“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多种教学手段,唱歌还没唱好,就加入舞蹈动作,又是打击乐器表演,结果课堂乱成一片。歌声朦胧,但有点走调;打击乐器很响,但节奏混乱;舞蹈谈不上任何肢体语言,只不过是毫无章法的身体扭动。但就是一些这样貌似繁华的公开课,却通常会得到这样的评价: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手段丰富,等等。这样的教学评价直接导致教师彻底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难免给人肤浅浮躁的感觉。是否可以让课堂教学多一份真实性,少一些华而不实的作秀呢?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创新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一大发展趋势的今天,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探索中求得音乐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