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素质教育有效途径

2009-02-10 03:26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期
关键词:高质素质教育活动

陈 辉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素质教育是什么?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素质教育就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教育改革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全新解析,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素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推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科学教育发展观。那么,作为学校应该如何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很好的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呢?

一、落实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教育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动,渗透着各种价值观与教育理想。课程作为价值观和教育理想的集中体现,是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现实的纽带,课程也是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与可能生活世界的桥梁。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健康发展搭建教育平台”。传统课程教材过分强调统一,课程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缺乏必要选择的余地,限制了地方、学校、教师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素质教育课程观,必然要求学校注意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拓展课并举的课程结构,特别要加大选修课、拓展课的比重,树立大课程观。

为此,佛山一中注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活化国家课程,教师通过对国家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和相关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把国家课程转化为适应学校、教师、学生实际的具有现实性、可行性的有效课程,开足所有的课程。为落实新课程特别强调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等课程的要求,学校特别引进了通用技术课专业教师,每学期举办通用技术课优秀作业展览,激励学生学好这些课程。二是努力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只重视考试科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抓住校本课程建设,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学校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大力提升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围绕“读书成长、关注生活、考察社会、科学探究、主体发展”等5大板块,每学年每个学科至少有两个以上校本课程,形成了“谈中学生理财”、“从大国崛起看中国发展”、“《红楼梦》研究”、“化学与食品”等20多个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菜单。从拓展学生知识学习的全面性出发,每个学生在文、理学科方面至少要各选择一个课程,但学习的具体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实行走班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开发,有利于学生通过自选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师,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之间形成合理的竞争,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已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提高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而科学发展观指导正反素质教育课堂必然是高效的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是违背科学发展的要求的。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热爱本职工作之外,还必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效率的利用课堂40分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佛山一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活教活学,轻负高质,主体发展”的教学理念,这既是一个传承历史,又是一个融入时代特征,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活教活学”:是指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各自特长,不同教育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情境,灵活使用不同的教育教学设计、原则、策略、方法、手段以及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上,要提供灵活多样的各类课程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个性,自主创新。

“轻负高质”:“轻负”是指在教学中不仅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更应该除去学生繁重的心理负担。通过老师进“题海”,精选例题和作业,让学生出“题海”;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和效益,使学生乐学好学,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高质”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有效教学,保证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质量。“轻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高质”是“轻负”的保障,若只有“轻负”,没有“高质”,这种“轻负”必然没有生命力。

“主体发展”: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到发展。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理解、尊重和关怀每个学生;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进行学习,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愿望,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差生,应尊重差异;为此在教学中可采用主体参与、差异发展、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真正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学校为了落实“活教活学,轻负高质,主体发展”的教学理念,近年来正在逐步探索“3+1”的课堂教学模式,每学期进行教学开放周研讨活动。“3+1”的课堂教学模式的“3”指的是教师课堂的讲课时间不超过30分钟,“1”指的是学生课堂的练习或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课前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备课、设置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精讲精练,当堂评价。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真正做到轻负高质。关注学生课前基础,关注学生课中表现,关注

学生课堂收获逐渐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

三、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是一门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是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即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学生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因此,开设综合实践类课程,是时代发展下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佛山一中确定了以“自主选择,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全面发展”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理念,通过改造和整合,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将班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军训、学农、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加以改进和有机整合,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与要求,重点突出活动目标的综合化、主题化和系列化,将其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之中。

学校军训本来在佛山市的德育基地内进行,军训之时将学生送到军训基地便可,对学校来说轻松省事,但我们在实践之后发现,它不利于学生更早地熟悉校园、认同学校文化、了解学校规章制度,也不利于学校按自己的办学理念尽快展开一系列培训活动,因此学校在反复考虑之后,决定将军训移至校园内举行。学校与驻佛山的空军某部联系后,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每年都派出最优秀的官兵对我校高一新生进行军训,使学校能够在军训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宿舍内务的整理训练和评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在英德建立了学农基地,每年暑假前让全体高一学生到学农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学农实践活动,让城市学生真正深入到农户家,与农民同吃同劳动,学习生产劳动的技能,了解中国农村现状,深刻理解中国国情,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和探究精神。同时在学农活动中,每个学农小组都有一个课题研究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干农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共性培养只是学校教育的一方面,个性培养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得到激发,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爱好、能力和特长,实现了个性化的全面、主动发展。

(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质素质教育活动
小我融入大我 跑出高质发展加速度
“六小”活动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活动随手拍”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推进项目高质发展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你孕晚期拥有高质睡眠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