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锋
亦仕亦商的身份自有民营企业以来就成为一道护身符,备受推崇。或可与之相应的另一条规则是,中国现有的垄断性企业均为国企,民营企业一旦有垄断的企图,将面临诸多变数。
中国名义上的首富黄光裕——更富有的一些人不愿意抛头露面——涉嫌经济犯罪而被调查,至今下落不明,这导致外间与他失去联络将近两个月之久。国美电器的股票现时仍处于停牌状态。国美公司在提交给港交所的一份公告中表示,该公司董事会始终未能与黄本人取得联系。由于他的长期“失踪”致使公司职务虚置,董事会暂停了他的行政职务。他的妻子同时也被批准辞去在公司担任的全部职务,并受到警方监视居住。
鉴于司法程序的不透明,尚不清楚黄光裕目前是否处于羁押状态。预计短期之内他可能难以自多起指控之中摆脱出来。业界对于此人因何事败始终揣测不一,消息分别指向操纵市场、重组违规、偷漏税、问题贷款、地产违规运作以及贿赂官员等六宗罪,其中有些猜测已被官方证实,但他们没有披露更多细节。
虽然眼下所有调查均秘而不宣,不过只要上述指控有一桩属实,就足以剥去一直以来笼罩在这位富豪身上的神秘外衣,并令由他一手创设的国美体系在公众面前名誉扫地。这还只是一个开端,也许中国更多富有的企业主将因此效应,再度成为人们眼里的一群“坏孩子”。
首富必然殒落?
最近数年以来,坊间有关黄光裕的涉案消息并不鲜见。每当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他一般会以惯有的那副意气风发的面孔出现,以示自己未遭不测。然而这一次,这位坐拥数百亿资产的富翁可能就此殒落。
“他应该是完蛋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常建功说。这位早在8年之前即与国美公司有过接触的人士口吻平淡,一点也不认为这结论有什么突兀之处。
已有的信息显示,针对黄光裕的调查系经官方高层授意,这足能映衬出事态的严重性,以及黄氏想要从中拔足的难度。
黄光裕走到了财富终点。但在此之前,并非没有预兆。就在他步入财富巅峰也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候,危机也许早已埋下。过去10年间,为了编织和扩张国美的势力范围,手腕强硬的黄氏可能并没意识到,他正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那些置身局外的中国商界人士此时多表示出对此一直洞若观火的姿态。
黄光裕一手创立的国美公司是中国本土市场开禁以来最为成功的电器零售商之一。1987年黄氏捕捉到人们以家电产品为单一标志的现代化消费欲求,设立了国美公司,以一种专卖店的形式闯入零售商业领域,这对当时实行批发制的国营商店体系构成冲击。
踢开这种体系的国美可以借助规模优势向电器厂商施压,促使进货成本压低,再以较低的价位通过专卖店销售给顾客。这种以牺牲电器厂商利益为手段获取市场机会的做法令上游厂商恼火不已。中国的大型家电企业一般均系国有控股或地方政府部门控制,即使是股份制企业,这种成分依然显著。
国美曾对一些拒绝供货的电器厂商予以封杀清场,这些电器厂商亦发起报复,宣誓抵制国美卖场。此类利益冲突屡有上演。在黄氏不断壮大企业的同时,也积怨颇多。
“说不好听一点,很多人早就想收拾他”,常建功说,多年以来,他的这种做法使领导们和一些大企业感到头疼,“这是一个让人痛恨的过程”。
在一轮市场利益分配较量中陷于劣势,黄光裕今日的失事是一个失败者必然面临的下场。但是,促使他迅速走向终点的,不只限于上述原因,更重要的诱因也许是他试图一味做大而对整个市场格局构成了威胁,这已不单是同业抱有的担忧,更是碰触到了官方的禁忌。
2006年,国美公司以52.68亿港元兼并永乐电器。自那之后,黄氏又陆续强势并购了大中电器、三联商社。奇怪的是,这些同业事先皆无意愿与之合作,不清楚最终又何以在黄光裕面前妥协。几轮兼并下来,一个早先还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已渐成垄断之势。由此,国美在业内人士眼中已经做得太大,以致大到想要垄断一个行业。
民营企业在中国被允许存在至今约有20来年历史,中国虽然一度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但民营企业眼下依然不能算作最主要的市场经济主体。中国现有具备垄断优势的企业,均踞于国有企业之列,这已成一个无需过多昭示的规则,民营企业一旦想要垄断一个行业,就将面临不幸结局。
业界人士认为,性格的缺陷也给黄光裕带来麻烦。尽管这种缺陷在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主身上不约而同有所体现,但在黄光裕身上表现得较为极端。对于黄氏的独断专行作派,国美内外素有议论。国美历时22年的成长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导致这种不良性格由此延及整个企业,并被不加克制地加诸社会。
两年前那一波有关黄光裕被调查的舆论漩涡中,北京一位媒体记者也参与了针对黄氏事件的报道采写,报道简要揭示了黄光裕的发迹过程,并对这种财富积累表示困惑。据悉,稿件刊发之后,国美公司一位副总裁透过电话对这位媒体人士发出恫吓。
“他大为光火,”当事媒体人士对本刊记者说,“警告我走在胡同里的时候要当心,免得被砍了几下还不知道是谁。”
这使整个社会对于黄光裕其人其事的认知蒙上一层阴影。在业界人士看来,这是黄氏殒落的又一必然。因为他无意于塑造自身的形象和提升自己的美誉度。黄光裕曾经五次登上富豪榜,并三次蝉联首富席位,但于如何巩固和维护这既有名誉方面,却似乎有点不懂。
中国特色生意
“黄光裕被调查是好事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石永恒对本刊记者说,“把他抓进去,让他消减罪过。”
石永恒将中国商人分作两类,一类是好的,一类是坏的。黄光裕很不幸,在常与企业主打交道的石教授那里,他被归为第二类。这类人被石教授贴上了这样一条标签:竭力钻营、投机取巧,走了一条不干净的路。石说,黄光裕是一个典型的圈钱、套钱的例子。
他怀疑黄光裕一开始就没有老实做生意。在他眼里,黄光裕选择了家电零售这样一个微利行业,在创造不出更多利润的时候,这位商人于是寻求捷径,转而去炒作房地。
黄光裕事败之前控制的国美集团,旗下设有专门的地产公司,先后开发了鹏润家园、国美第一城等项目,在出售住宅之余,也陆续建设了一批商铺。当这些物业由于一股非理性资金的追捧而飞速升值,黄氏再将这些置地产业当中取得的利润补贴到薄利的零售业上,使得家电零售利润出现虚高。
这是一个脆弱的基础,一旦经济基本面波动,房地产业出现衰退,两个行业相互拖累,这种危险的生意方式将面临覆灭性打击。在此类模式上,由于黄氏本身并不是脚踏实地经商,问题一出现,就有可能想方设法堵漏洞,“没有钱去堵了,就会出现偷税、坏账,包括在股市上搞一些动作”。
对于黄氏的否定,根本上还是对于他这一类企业主存在的商业价值的不认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