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角度透析初一英语教材(人教版上册)中的对话设计

2009-02-05 03:56孟宪芬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材

高 英 孟宪芬

[摘 要]英语教材是重要的语言输入媒介。就教材编写而言,尤其是在对话设计方面应该考虑一些重要的语用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从语用角度分析初一英语入门教材《新目标》中的对话设计,指出其疏漏之处,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语用原则 教材 对话设计

语用学(pragmatics),即语言实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它所研究的是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在我国长期的英语教学中,尤其在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着一种倾向,即总以授以学生清楚的语法概念为目标,在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划等号,忽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即运用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在实际的交谈中表达不当,出现语用失误,让听话人产生误解,破坏了整个交际气氛。因此,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作为重要输入媒介的教材,其编写对话设计时应该注意遵循一些语用原则,语境要贴近生活,对话也要符合交际原则,从而保证输入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进入了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12~15岁)。其中一部分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同时此时的学习者较小学阶段在智力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英语教材中适当的语用输入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目前的初一英语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系列教材之一。笔者将简要的从语用角度,即合作原则、相邻对和语境三方面透析《新目标》(学生用书 七年级 上册)中的对话设计,就其疏漏之处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一、《新目标》的对话内容简介

全书的对话设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模式,融合了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全书正式共14个单元,其中包括2个复习单元,同时附加3个单元的预备篇。现将正式的14个单元中的对话设计的主题和句型归纳如下:

通过此表格可对全书的对话主题和主要句型结构获得总体的印象,便于理解下文所做的分析。

二、从合作原则分析对话设计

浏览全书不难发现书中部分对话的设计遵循了一些语用原则,如Unit1中的一段对话如下:A: Whats your name?B: Alan.这段对话遵循了语用中的合作原则,采用了省略句,符合交际习惯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然而,仔细地从语用角度分析每个话题的对话编写,发现有些设计仍然存在一些漏洞,有待完善。

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是重要的语用原则之一,由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指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主要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教材中的对话在答语方面都采用了完全句的形式,尽管对初学者而言,用完整的句子回答提问有利于加强语言形式的记忆,然而过度的使用完全句便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即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应答的后部分重复问句中的话语明显地属于多余的信息。在强化学生语言公式化记忆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其语用能力的培养。可在每段句后附以小括号,提供省略句,以便教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省略句回答更加简洁恰当,符合语用原则。如:Unit2 (pp7) A: Is that your pencil? B: Yes, it is. Its my pencil. (Yes.)Unit4 (pp19) A: Wheres the backpack? B: Its under the table. (Under the table.)Unit7 (pp41) A: How much is the blue T-shirt?B: Its 10dollars. (10 dollars.)Unit8 (pp47) A: When is your birthday, Vera?B: My birthday i s November 11th. ( November 11th.)Unit12 (pp71) A: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B: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Science.)

三、从相邻对分析对话设计

会话是至少有两个人参加的合作性的语言交际活动,相邻对(adjacent pair)是局部会话的基本单位。其指两个谈话者各说依次话所构成的对子。相邻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常存在固定的搭配形式,两部分在句法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致性。在日常的交际中存在着一些规约性的较完美的搭配。然而,同样一个第一部分具有不止一种可能的第二部分,仍符合交际的实际情况,构成恰当的相邻对。这反映在教材中对话设计方面,就是编写者应提供给学生关于相邻对的多种搭配,以避免僵化学生的思想,不分语境的滥用。当然,鉴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可以将其他搭配列入对话练习,以作补充。

如预备篇中Unit 1 Dale和Cindy见面打招呼的对话即是最常见的相邻对。Dale: Hi, Cindy!How are you?Cindy: Im fine, thanks. How are you?Dale: Im ok.编写者可在页末的练习中适当地增加其他的相邻对,以避免固化学生的思维,以供实际交际具体交际之需。增加项如下:A: Hi, how are you? B: Fine, thanks.Ok.So-so.Not bad.All right. oo bad.类似的对话练习如:Unit5 (pp27) A: Well, Lets play volleyball. B: That sounds good. (Ok.All right.Why not?Great.),Unit6 (pp31) A: Do you like bananas? B: Yes, I do. (Yes.Sure.Certainly.Yes, I like it very much.),Unit7 (pp43) Mary: Ill take it. Thank you. Clerk: Youre welcome. (Not at all.Thats all right.),Unit10 (pp59) A: I want to join the art club. B: Can you paint?A: Yes, I can. ( Sure. Certainly.)

四、从语境角度分析对话设计

对话的设计离不开语境(Context),任何用语言进行的交际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特定的情景、特定的人之间进行。Lyons以知识解释语境,他认为除语言知识以外,构成语境的知识还包括背景知识(常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和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情景知识(交际的时间地点,交际的主题,交际的正式程度和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关系。教材中的对话设计源于生活,以字面语言的形式记录在一定语境下发生的交际活动。因此,教材编写者在设计对话时应该考虑学习者现有的总体语境知识,如背景知识中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即常识等。此教材中的对话编排基本上考虑了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和情景知识等方面,无论话题的设计还是句型表达、词汇的选择都十分生动、鲜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但也有一些疏漏之处。例如,Unit6(pp31-36)的话题为Food。对话中出现的食物除一些常见的水果之外,也有一些国外的食品,如French fries、hamburgers、broccoli等。这对于开阔学习者的眼界,了解国外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其中的部分国外食物对于一些学生,甚至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根本不存在于他们的概念,无法理解。因此,书中可以结合中国具体的实际情况,在练习中适当地添加一些中国特色的食品,如油条、饺子等,一方面便于学生的理解,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以致用,符合国内现有条件下学习外语的实际情况。

此外,Unit10谈论的话题为joining a club,对于大部分中学来说,俱乐部、协会等学生的社团组织数量较少,在广大的农村中学更是寥寥无几,这在学生的常识中并不是十分清楚。虽然使用俱乐部这个话题能把can(表能力)所引导的一般疑问句的表达授予学生,但学生在实际交际中使用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这个句型的情况较少,而且谈论各种俱乐部的话题由于偏离当前的实际情况而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话题可以改为sports meeting,在学习者都熟悉的语境下设计对话更利于激发其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再者,Unit1~Unit12每个话题的设计应在语境上保持前后的一定的连贯性和可推导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推理习惯,以提高学习效果。从前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Unit1-Unit6每个话题的前后比较连贯,首先从刚踏入一个新环境——新教室认识新朋友开始,到熟悉教室的环境,随后和朋友谈谈自己的家庭,包括亲人和自己的房间,进而放学后和新朋友玩游戏做体育锻炼,玩耍累了则需要补充食物。这样的设计安排前后连贯,循序渐进,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习得语言。但是,Unit7~Unit12各个话题的设计前后关系松散,缺乏递进性,有些话题与前后话题的关联程度小,比较突兀。所以,其次序应该调整如下:在彼此询问生日日期后(Unit8),向对方介绍庆祝生日的活动安排比如去购物(Unit7)或去看电影(Unit9)或者开生日宴会邀请朋友表演(Unit6)在欢乐后也该谈谈学习的情况了,如到到校的时间(Unit11)和最喜爱的科目(Unit12)。按照这样的顺序编排各个对话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利于习得。

总之,《新目标》(学生用书 七年级上册)与以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相比,在对话设计方面吸纳了一些语用原则,考虑了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问题,然而在某些具体的细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疏漏之处。当然,中学教材编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除了要考虑各大原则之外,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容忽视。于是问题便随之而生:如何衡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保证语用输入的“适当度”?可否设计出一套测试体系,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参考可鉴之用呢?另外,教材的编写往往基于城市学生的认识情况,农村的学生因环境所限,理解教材较为困难。那么,可否在教材编排上吸纳一些农村素材,一方面利于农村学生学习之便,同时也便于城市学生开阔视野。当然,恰当地保持材料来源和情景设计的平衡度仍需要探索。再者,可否考虑专为农村的学生量身定做一套英语教材,是否可行。以上的问题仍需要从事英语教育的人士不懈地思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38.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38-39.

[3]新目标 (学生用书 七年级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教材
教材精读
我多想……
第四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获奖教材名单
立足教材的缺学阅读策略教学衔接——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彰显教材价值的使用策略——由“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引发的教学思考
渊源化学教材 流长高考试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