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的人生哲学及其现实意义

2009-02-05 01:55程林辉
桂海论丛 2009年6期
关键词:人生哲学淡泊名利陈云

程林辉

摘要:陈云的人生哲学内涵丰富,主要表现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人生理想,实事求是的人格精神,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柔中寓刚的性格特征。学习陈云的人生哲学,对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陈云;人生哲学;实事求是;淡泊名利;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6-0033-04

陈云(1905-1995),上海青浦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陈云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这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人生理想;实事求是的人格精神;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柔中寓刚的性格特征。学习陈云的人生哲学,对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人生理想

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历千辛万苦,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反复甄别比较,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不同,陈云是在“五卅”运动的暴风骤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对于一个20岁的青年来说,陈云的入党动机比较单纯:第一,受到“罢工运动和阶级斗争的影响”;第二,初步阅读了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读物。但他的信仰无比真诚,就是把自己交给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他说:“我自觉入党时经过考虑,而且入党以后,自己觉得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是要干革命。这个人生观的改革,对我今后有极大的帮助。”[1]25“那时明确了解了必须要改造社会,才能解放人类。这个思想对于我影响很大。做店员的人,有家庭负担的人,常常在每个重要关头,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有冲突时,要不止一次地在脑筋中思想上发生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克服,必须赖于革命理论与思想,去克服个人利益的思想。”[1]25从加入党组织的那天起,陈云就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决心将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投身到“改造社会,解放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中。

在以后的岁月中,陈云不断加深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共产主义人生观更加成熟。1939 年,他撰写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认为衡量共产党员的主要标准有两条:一是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二是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2]137-138。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为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奋斗,而且应该确定自己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观。”[2]137在陈云看来,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要做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首先必须认识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坚信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实现的前途。这就是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从他的阶级觉悟,从他的实际革命锻炼中,从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修养中,深切了解到无产阶级在社会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懂得无产阶级的利益及其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洞悉共产党及其党员的当前任务和根本目标。只有这样,他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终其一生,为他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2]137-138也就是说,只有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还是在血与火的长征路上;无论是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领导岗位,还是在“文革”遭受迫害、下放劳动的艰苦岁月;无论是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凯歌行进时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遭到挫折、处于低潮时期,陈云从未动摇过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文革”期间,陈云被下放到江西劳动改造。然而人生的逆境并没有改变陈云的信仰,他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系统地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等著作,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80年代初,针对社会上少数人宣传“共产主义遥遥无期”,鼓吹“共产主义渺茫论”的错误思潮,陈云理直气壮地批驳:“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应当说,共产主义遥遥有期,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发言时,他再次指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不可改变的法则”,并振臂高呼:“社会主义万岁!共产主义万岁!”[3]333

二、实事求是的人格精神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的座右铭,也是他人格精神的写照。

1943年,陈云利用在延安枣园养病的机会,阅读了大量的毛泽东著作、文稿、电报,逐渐琢磨出了一个道理: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陈云的体会是15 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并解释说:“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3]371陈云实事求是人格的最显著表现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951年,陈云受命主持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计划编制过程中,有人主张照抄照搬苏联经验,陈云不赞成。他认为苏联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他把中国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人口众多;二是可耕地面积少和单位面积产量低;三是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四是技术干部严重不足。陈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因此经济建设只能是逐步地、有重点的进行,不能操之过急,贪多求大。毛泽东非常赞赏陈云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认为“陈云所管的财经工作不是教条主义的,是按照中国情况办事的,有创造性”[4]198。

坚持真理是陈云实事求是人格的又一表现。他在党的七大上,作了《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重要发言。所谓“讲真理”,即“是什么就是什么,应该怎样就怎样”,也就是实事求是。共产党员之所以要讲真理,是因为“对老百姓有利,对革命有利”。之所以不能讲面子,是因为讲面子会搀杂自己的个人利害得失,丧失公正的立场[2]296。陈云同志是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典范。在遵义会议上,陈云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支持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粉碎“四人帮”后,陈云不考虑自己的处境,抵制“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支持邓小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陈云实事求是人格还表现在说老实话、做老实人上。陈云为人诚恳,做事实在,使人们觉得和他交往靠得住。对同志和战友,陈云以诚相待,他不避政治风险,不怕惹火烧身,多次为那些蒙受不白之冤的同志做证人,写证明材料,为他们洗刷沉冤、伸张正义。“文革”期间,江青等人别有用心地利用国民党在30年代伪造的“伍豪启示”攻击周恩来。虽然陈云当时已“靠边站”,处境很困难,但他仍然挺身而出,为周恩来仗义执言:“我当时在上海临时中央,知道这件事。对这样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共产党员要负责任,

需要向全党、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采取负责的态度讲清楚。这件事完全是国民党的阴谋。”[4]40

三、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陈云在30年代初就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成为中共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建国后更是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高级领导职务,在党和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然而知道他生平事迹的人却不多,即使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也极少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在于陈云淡泊名利、为人低调、不愿宣传自己,更反对突出个人。

“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利益重如山”,这是陈云晚年经常书写的一幅对联,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一生不争名,不争利,不喜欢抛头露面,对各种公开活动和应酬,如招待外宾的宴会,只要可以不参加,他一概不出席。到外地视察或调研,他立下一条规矩:“不迎不送,不请不到”。“不迎不送”就是不搞迎来送往、吃喝宴请之类的形式,“不请不到”就是不接受当地党政领导同志的拜访探望。

陈云不愿宣传自己,更反对别人歌功颂德。凡是宣传他事迹的文章书籍、影视作品,只要报到陈云那里审阅,都无一例外被他“枪毙”。90年代初,四川省委组织部一名干部,根据陈云在长征时期奉中共中央之命,从四川天全出发,经成都、重庆,前往上海恢复白区党组织,并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这段史实,编写了电视剧本《陈云出川》。此剧本经秘书和陈云家属商量,同意拍摄,但未向陈云报告。《陈云出川》拍摄完成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陈云看到后,立即给江泽民同志写信,要求停播该电视剧。

陈云之所以不愿宣传自己,源于他的坚强党性和淡泊名利。陈云认为:个人在党的领导下做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绩,首先应归功于党和人民。他在“七大”的一次发言中指出:“假设你在党的领导下做一点工作,做得还不错,对这个功劳怎样看法?我说这里有三个因素: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2]293

在个人待遇问题上,陈云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相反经常主动降低自己待遇。解放后,干部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有关部门鉴于陈云是当时中央书记处五个书记之一,把他的级别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一样定为一级。方案报到陈云那里,他把自己降为二级。1951年,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赠送五辆“吉姆”牌高级防弹车,中央办公厅决定把这些汽车分配给中央书记处五个书记乘坐。陈云不同意,说自己不能与毛主席、少奇同志、周总理、朱总司令享受同等待遇,主动退回新车,依旧坐原来的旧车。

四、柔中寓刚的性格特征

80年代初,陈云与秘书朱佳木的一次谈话中概括自己的性格:“一方面小心谨慎,一方面又很硬”[5]。也就是说,陈云的性格是属于“外柔内刚,柔中寓刚”的类型。其中,“外柔”表现在外表平和、沉着冷静;话语不多、谦虚低调;性格内敛、处事谨慎;“内刚”则表现在意志坚毅、百折不挠;目光犀利、一针见血;坚持原则、无所畏惧。

陈云沉着、冷静、稳健、低调的性格与他的身世有关。他两岁死了父亲,四岁死了母亲,姐弟俩相依为命,靠舅舅抚养长大。虽然舅舅视如己出,没有一般孤儿那种寄人篱下之感,但失去双亲的痛苦无疑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沉重的创伤。14岁时,陈云又背井离乡,只身一人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学徒在旧社会的地位是最低的,经常受老板、工头的打骂、欺压和剥削。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苦难经历,既锻炼了陈云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也形成了沉着稳健、忍辱负重、谨言慎行的内敛性格。

这种沉着冷静的性格使陈云在工作中形成了深思熟虑、稳健扎实的风格。在陈云的人生历程中,很少有心血来潮、大刀阔斧的时候,也从来没有顾此失彼、大起大落的情形。陈云的稳健表现在:在对某件事情的实际情况没有全面了解、考虑成熟之前,不随便发表意见,更不轻易表态和拍板决断。在1962 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曾三次请陈云发表意见,但陈云说自己没有想好,不肯讲。陈云之所以没有讲话,并不是无话可讲,而是他觉得自己调查研究还做得不够,有些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还不能提出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其勉强讲一些不痛不痒、不着边际的话,还不如干脆不讲。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广泛调查和深思熟虑以后,陈云成竹在胸,在不久举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他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克服困难的办法作了长篇发言。他分析财政经济存在着农业减产、基建规模过大、通货膨胀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城市人口等六条克服困难的措施,主张进行国民经济调整。陈云的发言有理有据,使出席会议的同志无不佩服。说话干脆、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是陈云性格的又一特征。陈云平时沉默寡言,话语不多,但不讲则已,讲则一针见血、掷地有声,并留下很多经典名言。在谈到农业和粮食的地位时,陈云把它高度概括为四句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在谈到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时,他认为应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他把勤俭节约、开源节流形象地比喻为:“钱要用在刀口上,不要用在刀背上”。在谈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时,陈云尖锐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3]273有人主张反腐败应该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让路,陈云斩钉截铁地回答:“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3]275

坚毅刚强、宁折不弯是陈云性格的另一面。在事关原则的问题上,陈云从不退缩,总是挺身而出,或据理力争,坚持真理;或挺立潮头,中流砥柱。195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产生了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倾向,一些地方和部门贪多求快,不断追加基本建设项目,造成了资金、运输、原材料的紧张。陈云敏锐地察觉这一倾向,不怕别人批判“小脚女人”,讽刺“一贯右倾”,多次向中央建议:一定要根据财力的多少来安排建设项目,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规模、高速度,否则是欲速则不达。在1977 年3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顶住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的压力,提出为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平反和恢复邓小平工作两个建议。提出这两个建议当时是要承担一定政治风险的,但由于涉及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陈云不计个人得失,毅然挺身而出。

五、学习陈云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学习陈云的人生哲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学习陈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陈云认为:共产党员不仅要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奋斗,而且应该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人生观。无论形势多么复杂,任务多么艰巨,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表现出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意志。陈云同志这种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在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的形势下,确有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抵御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松弛、革命意志衰退的现象:或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严重;或贪图享受,奢侈浪费,流连于灯红酒绿场所;更有甚者,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奋斗的动力,否则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因而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而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乃是最生动的教材。

其次,要学习陈云实事求是的人格精神。陈云同志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他追求真理,坚持原则,强调“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陈云同志这种实事求是的人格精神,值得当代共产党人学习。当前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两股严重的不正之风:一是作风飘浮的形式主义。不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决策;而是虚夸浮躁,急功近利,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议论,甚至盲目作出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决策。二是“只讲面子、放弃原则”的老好人主义。在部分党员干部中,不是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析检查自己的缺点错误,而是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互相吹捧。由于不讲真理,放弃原则,抛弃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致使少数党组织正气得不到伸张,歪风邪气滋生蔓延,从而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弘扬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求真务实品格和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大无畏精神。

再次,要学习陈云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精神。陈云在上个世纪30 年代初就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以后一直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然而他却从不居功自傲,始终摆正个人与党的位置,把功劳归于党和人民。陈云同志这种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当代共产党人学习。在当前的党员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但也有极少数党员干部,不是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而是追名逐利。有的做了一点事情就自我吹嘘,炒作宣扬自己,生怕组织和群众不知道;有的唯利是图,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甚至公然跑官要官;有的不顾客观实际情况,甚至以损害群众利益和当地长远发展为代价,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政绩。要矫正这些错误的名利观、政绩观,前提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象陈云同志那样,“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利益重如山”。

猜你喜欢
人生哲学淡泊名利陈云
特长
淡泊名利
雄关漫道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浮石绘话
——《青瓷》作者的人生哲学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贺麟人生哲学的精神向度
小人物生活折射出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