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亮
在越来越恶劣的外部环境之下,一些民营快递公司已经决定奋力一搏,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
面对洋巨头来势汹汹的价格攻势,民营快递所能做的只能是“告御状”。
2008年9月,在顺丰速运快递公司牵头之下,申通、圆通等国内知名民营快递公司联名向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相关部门递交了反映联邦快递涉嫌不正当竞争的情况汇报。
民营快递的“投诉”很快就得到了回音,2008年10月,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开始针对民营快递公司举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随后,联邦快递对外宣布,恢复原价,放弃打折。
民营快递公司顺丰速运北京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张锦如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阻击联邦快递的降价攻势,民营快递的坚持,多少起了一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顺丰速运没有采取降价的方式和联邦快递打价格战。因为,顺丰速运的快递服务,已经没有多少降价空间了。
北京市另一家快递公司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民营快递公司的目标一直很低,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危机并非来自洋巨头
2008年上半年,中国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广东顺丰快递公司亏损约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是1993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亏损。2008年9月,宅急送裁员5000人,占其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有媒体报道,作为一家拥有外资股东的民营快递公司,宅急送从2007年开始亏损,至2008年下半年已累计损亏了约1亿元。
谈到民营快递企业的困境,宅急送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介绍,“资金紧张和亏损并非是宅急送独一家的问题,而是2008年国内快递业的普遍现象。”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国内的快递业业务量正在以30%以上的年均增幅快速发展。但中国目前有4.5万家本土企业正在经营国内快递业务,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行业利润率不超过5%,并且仍然在呈下降的趋势。
“快递业进入门槛非常低,一辆电动自行车,一部手机,一个挎包,这样‘武装起来的快递员,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街上随处可见。” 北京市一家快递公司的负责人无奈地表示,“进入门槛低,竞争者多,竞争必然就会更加激烈。”
2006年,中国快递业全面对外开放;2007年以来,联邦快递连续三次降价,冲击中国快递市场,让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外资快递公司。然而,事实上,联邦快递、德国敦豪(DHL)、美国联合包裹(UPS)以及荷兰TNT等国际巨头占国内快递业务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不到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也证实,虽然外资快递公司来势汹汹,但现阶段民营快递企业的危机并非来自洋巨头。由于本土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小快递企业倒闭的事经常发生。
激烈的价格战事实上早已经打响了。根据一些“土快递”的最新报价,一份广州到北京的快件只需花费15元,而广州到上海的12元就可办妥。即使是邮政EMS,一份从广州到北京的普通快件也只要20多块钱。
当然,洋巨头的加入,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国内快递企业的心理危机。联邦快递大举降价,奥运赞助商UPS进军中国二、三线城市,都让民营快递公司的老板们惊恐不已。
面对生存困境,一些民营公司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快递业务卖给洋巨头,例如,联邦快递在收购其和大田集团的合资公司的过程中,本意是只想收购合资公司大田联邦快递,但大田集团却执意将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子公司大田快递和大田联邦快递“一揽子”卖给联邦快递,以解决大田快递的亏损问题。
不过,对于大多数民营快递公司来说,他们只能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公司找到出路,活下去。
体制缺陷
在目前中国的民营快递企业中,除了顺丰、宅急送等少数几家是由总部直营之外,其他大多数都是采取特许加盟的形式建立起来的。这种加盟的体制决定了民营快递服务质量普遍不高,在时效性和理赔等方面存在缺陷。
“通过加盟方式形成的快递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碰到管理、经营方面的问题是必然的。”蔡进介绍,“服务质量下降,极大地影响了民营快递的竞争力,与以直营为主的国有快递企业、外资快递企业相比,劣势明显。”
对于中小民营快递存在的快件损坏遗失得不到合理赔偿、理赔时间漫漫无期、加急送出的快递却杳无音讯等等问题,国家早就打算出手治理整顿,使整个行业规范发展。
2008年1月1日,国家邮政管理局制定的《快递服务标准》正式颁布实施,该标准对于快递服务时限、最低收费标准和赔偿标准等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事实上,随着新快递服务标准的执行和落实,已经有一批中小民营快递公司被清理出了市场。
而即将出台的《邮政法》,将进一步对民营快递公司进行规范。目前这部《邮政法》已经八易其稿。
最新一稿的《邮政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国家对经营快递业务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快递业务。”草案还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注册资本不足的企业需要补足注册资本。”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显示,目前民营同城快递与区域性民营快递企业注册资金达到50万元的企业,仅占总数的20%左右;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营快递企业注册资金达到100万元的企业,也仅占总数的20%。
快递行业实行注册资本金制度和许可制度,很有可能成为导致中小快递企业猝死的利剑,将葬送一大批从业者的饭碗。
如何绝地求生?
很多民营快递企业都希望,国家对于快递行业的治理整顿,不应该打击就业,而是应该规范和鼓励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北京一家民营快递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由于国内快递行业尚不成熟,快递行业的政策法规应该向民营快递公司倾斜,应该起码有两三年的时间让国内快递企业有自我完善的机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则认为,民营快递企业需要尽快改变其粗放的经营模式,勇敢地面对竞争,壮大自己,而不应该仅仅靠政府的扶持政策。
在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民营快递企业也开始强调管理和服务,并且开始积极拓展新的业务。“我们要增强抵抗能力,即便是‘死,也要‘死到最后。”一些民营快递公司已经决定奋力一搏。
顺风速运北京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张锦如告诉记者,顺丰速运以前主要开展“24小时以内,20元以上”的快递业务,但近期也已开始承揽 “24小时以上,20元以下”的业务,并且开始强调高效管理和团队建设,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另一家民营快递企业圆通速递也在2008年初,推出了国内限时快递服务,如次晨达、次日达、同城当日达和区域当日达等快递服务。来自圆通速递网站上的资料显示,圆通速递把2008年定义为时效、安全改革之年,为了提高网络整体服务质量和实力,圆通总部还特别成立了时效质量保障部,加强了总部对于全网络的调控力度。
而另一些民营快递企业则积极转型,从旅游、票务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寻找发展机会。民营快递企业小红马公司总经理冯雨晖决定把精力重点放在和卓越、当当等“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合作上来。这些“B2C”电子商务网站物流服务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集中取货,分散送货。这可以减少小红马的服务层级,而且也与小红马其他物流配送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一致。
2007年5月,圆通速递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名为圆通新龙邮购有限公司,与这家公司相配套的圆通新龙邮购网于2008年正式上线开通。圆通新龙邮购有限公司计划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特产为切入点,逐渐向商务快递平台延伸。该公司首先主攻华东、华南、华北三大区域,这三大区域分公司的总经理拥有采购招商权,目前已经采购组织好了600多种产品,计划通过在线广告等方式来推动其邮购业务的发展。
“电视购物、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确实为民营快递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很多快递企业目前都想和电视购物、电子商务企业联姻,来获得相对稳定的快递业务。”一位快递业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