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美术课堂更美丽

2009-01-29 10:27楼新宇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坐垫耶稣美术课

楼新宇

美术以视觉艺术语言与具体物质为媒介,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美术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是:学生往往将美术简单地作为一门功课,更直白地来说,是当成一个作业,这样,美术课便成为他们的一项负担。抱这样的心态去学习美术,他们只能是应付了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是以往的教材往往与生活脱节,美术就是画画(素描、色彩画),成了一种纯艺术技能的学习。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相当狭隘,他们认为:绘画等艺术作品应以“逼真”“像”为标准。而实际上,这种审美标准并不是唯一的。况且,非美术专业学校的学生也很难从技能上达到这样的标准。于是,他们总是对自己的作品缺乏自信,最终只能将美术创作当成作业一交完事,无法在生活中表现作品的多方面的价值。

我觉得,让学生的作品有用,让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成就感,是目前美术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如何让美术作业变得更有用更有价值呢?我认为:必须以“爱”作为指导。因为,如果没有爱,那么你制作的东西再精美往往也不长久,有时反倒还会对人类有害。试想,枪炮、炸弹等武器,无论设计得多么精美,能改变它们作为杀伤工具的特性吗?美术的实用性应以爱为前提。现在在校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使多数孩子变得自私,缺少爱心,不懂得互相谦让,因此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非常必要。唤醒人们内心的爱,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美术教育的作用很大。

我们可以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将学生领进美妙的艺术殿堂,帮助他们找到充满爱的世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描述的是——在与众门徒共进晚餐时,基督耶稣说:“你们中间有人出卖了我。”一言既出,语惊四座,每个人的神情举止都不尽相同,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耶稣和犹大。犹大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死死抓住出卖耶稣而得到的十一枚银币,惊恐万分。而耶稣表现出的并不是对犹大的愤恨呵斥,而是平静坦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用超乎人类的大爱宽恕了人的罪恶,并为人类赎罪受死。像这一类主题与爱有关的美术作品还有很多,如米开朗琪罗的《圣殇》,拉斐尔的《椅中圣母》等。经典艺术作品对爱的表现是深刻的。艺术家把自己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爱融入了作品,用独有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通过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去理解爱、体验爱,进而付出爱。

爱是人的一种多方面的深刻的心理体验。人生因有爱而丰富,生命和世界因有爱而美丽。在美术学习中,我和学生一次又一次感受到爱。如我在讲“视觉传达设计——宣传广告海报”这堂课时,有位学生谈到生活中经常看到墙上、电线杆上、楼梯上被人贴满了小广告,而且是涂了又贴,贴了又涂,天长日久整个城市仿佛得了牛皮癣,难以根治。大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都认为这样的宣传广告不可取,这是不讲公德、不讲爱心的表现,应该对乱贴小广告的行为进行限制。大家出了很多点子,最后总结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如一方面建议有关的城市环境管理部门对此类不文明的现象加大管理惩治力度,另一方面开辟专门的招贴海报栏可供张贴广告。学生积极地为我们的社会更整洁更美好而出谋划策。

学生都喜欢看电影,而且更喜欢自己也能拍电影拍DV,一试身手。在国家大力倡导“八荣八耻”的公民行为规范之后,很多学生都不大理解其中的细则和具体要求,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很难落实。于是我组织学生拍摄“八荣八耻”的广告电视小品。学生首先对“八荣八耻”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然后编写脚本,进行角色定位、舞台彩排,最后才拍摄。拍摄过程中,他们既学会了相关的影视拍摄制作技术,又锻炼了团队组织协调能力,更加深了对“八荣八耻”内容的理解,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他们积极把“八荣八耻”的要求渗透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去年冬天,我去一家大医院看病,发着高烧,坐在宽敞的候诊区内。候诊区的椅子是清一色的现代钢架椅,虽造型很现代,但材质是钢的,上面又没有任何靠垫或坐垫,坐在上面的病人们都瑟瑟发抖,有的病人叫家人送来了棉被。当时我想:能不能动员我们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布坐垫,为病人送去温暖呢?美术课上我提出了这个想法,学生纷纷赞同。我让学生首先设计一幅精美的装饰画,学生们有的选择自己喜爱的卡通图案,有的自己创作了抽象画,有的则选择了书法作品,然后,他们将这些作品用针线缝绣在坐垫套上。那些男孩子还是第一次做针线活,有人不小心手被针扎出了血,但照样乐此不疲。一个小小的坐垫,让学生将自己的艺术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心。

有了爱,便会生出许多联想,许多感受,许多创造。我们艺术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让爱成为艺术教育的主题。让孩子们带着情感去学习,既理解艺术品所表达的人类情感,又尝试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我的内心感受。这样,他们就会真正理解艺术,就会激发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责 编 辛 欣)

猜你喜欢
坐垫耶稣美术课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痔疮患者千万别用“中空坐垫”
痔疮患者千万别用“中空坐垫”
一针一线的爱心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美术课
找蜡笔
我的名字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