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当随时代,每一个时代的书法都有属于自己的形式与意蕴。但我们不能保证每个时代的书法艺术都达到了同样的技巧难度与精神高度。
当代书法在盲目吸收西方艺术的某些视觉表现手法的同时,脱离了艺术的终极关怀,丧失了书法艺术的优雅气质和深邃底蕴,逐渐消解书法艺术的人文内涵。钱穆先生说:“今日国人好言现代化,憎言传统。所谓现代化,乃指西化言。”作为传统的书法艺术遭遇了现代化,实际上这是西化风气的强烈侵袭。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天许多人学习书法,尚未弄清长久以来形成这门艺术的核心价值标准,轻率地拿起毛笔,妄想在欧风美雨的洗礼中走向现代化。其实书法艺术的魅力正在于它自身所处文化的独特性和原创性。坚守书法的人文价值标准应成为书法现代化的不懈追求。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我国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进行过现代化,它们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折中损益,完成着文化的传承和转变。面对书法的现代化,有人预言:“今后不论中国的书画艺术如何发展,也不论东西方各国对中国的书画产生多大的影响,中国的书画艺术始终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的确,书法比任何一种艺术更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书卷气息在几千年书法长河中蜿蜒不息,盘桓萦绕在书法家们的字里行间。
书法在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仍然不能没有书卷气。因为书法一旦脱离书卷气,实际上就等于割断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咽喉,将在低级肤浅的视觉构成中窒息而死。清代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蒋振生书法论》中说:“学者苟能立品以端其本,复济以经史,则字里行间,纵横跌宕,盎然有书卷气。”书卷气对于书法家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它是书法家的命脉,是书法艺术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书法艺术制胜的法宝。
古人说书法以“气味为第一”,意思是说书法作品当中有一种东西,视之无形,却令欣赏者神有所感,心有所会;气味首先决定了人们对书法作品的态度和立场。深得三昧之方家对书法气味有超强的捕捉能力,他们的嗅觉异常灵敏。国学大师启功先生说:“故古人笔迹,为唐为宋为明为清,入目可辨。”鉴定古人书法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就是气味;因为每一个时代的书法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假使一幅书法作品气味浑浊,人们恐怕避之不及,又何谈欣赏玩味呢?而诱人的气味是书法作品的灵丹妙药,令人驻足流连,物我两忘。在书法史上,人们对书法作品的气味做了详细的划分,大体上分为酒肉气、毡毬气、江湖气、村气、妇气、兵气、腐气、市刽气、伧气、俳气、匠气、门客气、蔬笋气、金石气等,诸多说法,难以尽述。只要经常阅读古代书论,你就会深切地感受到气味不仅明显弥漫在书法作品当中,而且确确实实左右着人们的欣赏兴趣。
在书法作品所流露的各种气味中,人们对“书卷气”向来十分推崇。宋代的黄庭坚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 黄庭坚认为如果书者学养不足,即使笔墨技巧高超,也会因书卷气少而不足为训。他对北宋的王著、周越两位书家毫不客气地进行了批评,他说:“王著临《兰亭叙》、《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在黄庭坚看来,治疗“病韵”的方法,一是要提高自己的人格品位,“不随世碌碌”;二是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多读书,读好书,“使胸中有书数千卷”。王著、周越的书法缺少的正是书卷气。相反黄庭坚对苏东坡书法的评价是:“予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显然在黄庭坚看来,北宋那么多的士大夫,整日舞文弄墨者更仆难数,唯有东坡的书法书卷气最能夺人魂魄,他还说“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原因就在东坡先生学富五车,腹有诗书气自华。
其实早在东晋时期,王羲之就在他的书论中,明确提出了“先文后书”的主张。书法家要想把字写得雅而不俗,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善读书,使“学问文章之气”,渗透到笔墨当中去。这样书法作品自然就摆脱了酒肉气、蔬笋气,而富有书卷气息。说到底书卷气的产生,是没有办法投机取巧的,它是知识者的长期自觉践行的结果,它反映的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时代的审美追求和民族的精神维度。据资料显示,中国2003年人均购书为35.79元,而美国2003年人均购书折合人民币为882.4元,美国是中国的25倍。这或许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读书不仅对于书法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刻不容缓,对于每个炎黄子孙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说,书法作品的书卷气正是一个民族精神实力的最好证明。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书法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标志,书法受到人们更多青睐,书法热的兴起,书法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得书法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蓬勃生机;另一方面在西学东渐尚显强势的背景下,许多人喜欢戴上“西学”的眼镜审视书法,书法当下正处在中西文化相互发生碰撞的漩涡之中,书法观念出现混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学书者,甚至有些声名鹊起的中青年书法家整天把精力投入到形式构成的问题上,追求感官刺激和制作豪华,使最擅长表现人们优雅精神生活的书法艺术变得躁动不安,魂不守舍。人们放弃了书法作品那些耐人寻味的“书卷气”,取而代之的是附着在粗糙的心灵世界之外的光秃秃的笔墨技巧,充斥着村气和匠气。
当代书法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是重建精神向度,还是强调视觉构成?我们只要承认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就应该始终保持它自身的独创性。世之所贵者,必贵其难也。倡导书法艺术的“书卷气”就是强调书法的文化性格,在现代化前行航船上,它永远是迎风招展的一面旗帜。书法艺术只有追求精神的高度,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杨开飞(1970—)男,书法专业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