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超
科学发展在长治——走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编者按:
长治作为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突出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长治市委,市政府没有喊口号,而是扎扎实实行动,积极推动资源型城市向循环型城市的转变,围绕打牢科学发展的经济基础,着力走出“协调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四条路子。今日长治。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和加强监管为保障。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培育形成的“煤化工、煤电能源、新材料、生态农业、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五大产业循环链,为全国探索出了可供借鉴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和新理念。
近日。本刊记者走进长治,解读长治——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模式。从中找到科学发展的真谛。为真正实现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当记者采访截稿时,恰逢10月14日,国家科技部下发了《关于同意山西长治市等16个单位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通知》。实验区规划年限为5年,即2009年-2014年。
“中部资源型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中的循环经济建设及生态环境优化实验”,是长治确定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主题特色。其主要内涵是: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生态环境。
长治市委书记杜善学说:在这5年内,长治将基本完成实验区各项建设实验任务。依托管理和技术创新,将建立起以新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实现长治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观念转变,消除目前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障碍,全面增强区域的总体竞争力,成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高度开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安定的新型城市。到2015年,在第一阶段的建设基础上全面提高,创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为我国同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经验。
长治市长张保说:2008年初,长治就开始部署实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课题,6月份成功进入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随之正式启动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2009年6月9日,实验区建设工作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公室专家组的现场考察。9月3日,通过国家19部委的联席评审会各项评审。实施该课题后,我们紧扣主题,贯彻落实“四位一体”发展战略,以38个优先项目为支撑,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全面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
围绕实验区主题,长治将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打造以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经济发展优势,切实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城镇特色化进程,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从而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长治背景
长治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利等自然资源,还拥有127个国家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和2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及其延续产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占着绝对比重,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长治经济发展形成了资源能耗高、污染排放总量较高、资源环境代价较高等问题,成为制约全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转型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长治结合自身实际,把经济转型和发挥自身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把经济转型和项目带动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转型与优化发展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早在2005年,长治就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重点在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四大领域,并以煤炭、冶金、化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等支柱产业为重点,同时在机械、建材、新材料、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通过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把长治建成在山西省乃至全国领先的煤化工基地、新型电力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07年1月长治专门成立了由发改委、环保、财政、税收等2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长治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循环经济各项工作。
长治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的长治机遇
循环经济是中央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重大发展战略,中央及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并出台各项政策加快发展。国家今年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两年前山西省政府就制定了全省
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并确定发展循环经济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示范园区等,为山西省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2008年山西省人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长治市委按照“抓住机遇,克服威胁,利用优势,避免劣势”的原则规划出台了《长治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其次,国际上丰富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如在企业层面的美国杜邦公司创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园区层面的丹麦卡伦堡模式;在社会层面的德国的DSD模式等。
同时,山西省是国家确定的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也位属国家重点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的晋东大型煤炭基地,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难得机遇。
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国际先进的发展经验,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支持力度,都将有力推动着长治循环经济的跨越发展,推动着长治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循环经济的长治挑战
由于长治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经济结构矛盾明显,产业集中度较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结构总体较为陈旧,工艺装备落后,核心竞争力不强;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水平较低;同时,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成本较高,直接影响到资源利用率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程度,提高了污染监控和循环经济技术推广成本。
面对能源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压力过大、技术支撑力量薄弱这些资源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长治市提出了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用好用足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政策,积极吸收国际、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稳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丰富优势,以工业新型化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大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力度,以循环经济理念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长治制定出台了《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长治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方案》、《长治市关于做好治污减排工作的实施方案》、《长治市蓝天碧水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核心,以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把节能减排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也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提高资源开发附加值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成为长治加快资源开发,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长治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构架
根据长治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长治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构架是:
在企业、产业、园区3个层面积极推进“4558工程”(4个传统行业、5个新兴支柱产业、60个重点企业、8个工业园区、)为重点,努力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企业,高标准改造和建设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构建全市工业循环经济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