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亚
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域领域的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促进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
一、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带来的机遇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工作的重点逐步向新农村建设转移,农业和农村发展将迎来积极变化,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发展机遇。一是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地位得以巩固。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信用社的有效支持与服务,在支持和服务中,农村信用社即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二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基础得以稳定。在新农村建设的新环境下,农业、农村和农民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需要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农村资金流动相对又多又快,由此农村信用社经营基础更加稳定;三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得以提高。农村信用社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格局,要实践金融创新,必须建立新的运作模式,形成自身经营的特色,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有份额逐步扩大,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逐渐提高。
二、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新农村建设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对经营创新的挑战。目前农村信用社一直沿袭过去的老框框经营,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方式也比较传统,经营的业务品种也相对较少,现行的经营组织形式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对业务发展的挑战。新农村建设给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了强大的吸引力,一些金融机构将逐步向县域领域延伸,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业务发展会受到严峻挑战。三是对科技应用的挑战。当前农村信用社科技装备和科技应用远远不如其他银行,科技人员总量不足,人力资源缺乏,创新能力相对存在差距,科技融入业务经营和经营管理的速度慢,推广力不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三、引导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支持作用
农村信用社根在农村、情在农民、命在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是当前做好农村信用社工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
(一)从认识上引导。需要正确引导农村信用社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文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上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好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从政策上引导。一是稳定支农再贷款。人民银行发放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要延缓清收,签订长期借款计划,给农村信用社留足资金空间,发挥支农再贷款使用效益。二是拓宽资金来源。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信用社集中,取消在农村信用社开设存款账户的多种歧视政策,做到农村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建立县域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对县域金融机构的合理有效信贷投入进行考核和奖励,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信贷投入。
(三)从环境上引导。一是发挥政府优势作用。地方政府在推进诚信建设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支持依法清收贷款,严厉打击逃废债务和不守信用的行为。二是发挥央行优势作用。央行及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农村金融资源供给,满足新农村建设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三是发挥机制保障作用。地方政府要组建多层次的小额贷款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专门为小额贷款及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四)从改革上引导。一是引导改革向纵深发展。促使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逐步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二是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农村信用社抓好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科学管理机制的建设,大力推进业务创新和科学发展,用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做法搞好、搞活新农村建设的融资工作。三是改革现行结算方式。农村信用社尽快解决传统低效的结算方式,建立自己的结算体系,将高科技引入农村信用社服务领域,把清算网络延伸到各农村信用社营业柜面,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
(五)从支持重点上引导。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借助于灵活的信贷品种、方式和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支持作用。
創新信贷投放理念,促进贷款合理增长。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三农的实力和功能,加快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工商户)联保贷款,建立支农贷款阳光公开制度,全面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增强办贷透明度,分散新增贷款风险;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借鉴其他商业银行办理中小额零售业务先进管理经验,对在担保形式、贷款期限、利率水平和还款方式等方面因企制宜,因人而异,贴近客户,科学创新,真正起到既丰富农信社的业务和功能,又确保了新增贷款质量。
创新信贷发放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授信风险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和规范信贷投放业务流程,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把好贷前调查关,确保授信、审批双线制衡。同时,按照行业不同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建立档案,为贷款调查提供科学合理的参数依据。二是尽快导入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科学灵活地识别、计量和防范信贷风险。三是建立责任追究为重点的考核问责制度。通过对信贷发放和内审稽核实行“双线问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立贷款发放人、核准人、审批人登记制度和清收责任查纠制度。同时,县级管理部门内部要设立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部,基层农村信用社设立相应岗位,明确责任,建立与客户规模、风险程度、管理需要相适应的分层次贷后管理体系。
创新信贷考核奖惩机制。要改变过去重罚轻奖的做法,实行轻罚重奖的激励机制,发挥重奖对信贷人员的正向激励效应。在坚持信贷资产“三性”最优化的基础上,推行贷款包放、包收、包效益,并与信贷人员收入挂钩的“三包一挂钩”办法,有机地将贷款发放责任与信贷人员个人利益相结合;对信贷人员考核指标设置的重点放在贷款到期收回率上,可按照行业或额度不同,合理确定收回比率,信贷人员薪酬中绩效部分联系贷款收回比率的倍数进行发放,进而,既消除信贷人员“惧贷”、“惜贷”心理,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建立贷款损失抵补机制。可在适当提高现行呆、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并提足拨备的基础上,设置并提取专项准备金,针对每一笔新增贷款已经发生和可预见的内在损失计提,计提比例可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的结果和损失概率确定,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区农村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