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

2009-01-25 05:42王素艳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王素艳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高校的核心任务之一,而课堂教学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体现出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高校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逐步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贡献。

一、问题与挑战

1.重传授、轻启发,课堂教学没有实现真正的互动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普遍缺乏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主要原因:首先,教师经常是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其次,由于近年来扩大招生,造成高校的师资十分紧张,班级授课的人数也由原来的小班上升到几百人的大班,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难以做到师生的真正互动。再次,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进度,只能拼命地向学生灌输,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剥夺了其进行思想交流的权利,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当然也就谈不上创新了。

2.重共性、轻个性,学生的个性潜能和特长得不到发挥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受到师资、教室、实验室等教学条件的限制,一般都规定了上课的最低人数。而国外的许多院校,为了使每名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发挥到极致,常常有低于10人以下的班级。相比起来,我国的大学生只能在整齐划一的方式下接受统一的知识,很难体现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个性。

3.重推理、轻综合,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忽视了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教学走向了单一和封闭,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4.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目前,高校的不少学生在学习上急功近利,希望学到的知识一到工作岗位就能派上用场,而没有看到当前所学知识的真正价值,于是产生了“知识无用论”的观点。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遵循家长与教师的意志,没有体现自己作为“当事人”的意见,进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思想。受这种意识的影响,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授提出异议,更谈不上与教师经常交流。

二、原因与分析

1.传统教学的习惯定势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德里克·博克在《 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中谈到:“改变教学方法要比改变教学内容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改革教学方法意味着教师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掌握一些并不熟悉的新教学技巧。”大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进行着传统教学。因此,教师便形成了按照教学大纲、教材进行教学的定势和习惯,阻碍了教师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新型的课堂教学,对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与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教师掌握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并能将知识整合起来熟练运用。同时需要教师具备指导学生探究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最近,学校组织了一次学情问卷调查,问卷列举了4种不同类型的教师:“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的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思维的教师”、“能向学生介绍本学科前沿信息的教师”、“能结合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某些研究活动的教师”。认为绝大部分教师重视学习指导的学生占19.6%,认为绝大部分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思维的学生占17.7%,认为绝大部分教师能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信息的学生占22.1%,认为绝大部分教师能结合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某些研究活动的学生占11.4%。由此来看,我们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3.教学方法改革的难度限制了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情

数字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为大学的教与学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形式。相对于“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多媒体技术在增强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何时使用多媒体,以及如何避免“照本宣科”、“对屏讲解”的错误倾向等,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众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情。

4.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限制了教师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的投入

目前,高校对教师进行实际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奖罚时往往看重的是量化的“科研成果”,高校也主要靠更多的科研成果来体现大学的排名、声誉、竞争力等。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不容易见效。虽然高校在各种评审时也对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等提出了要求,但由于教学效果的滞后性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十分复杂,其必然的结果是教学工作变成了软指标,许多教师视科学研究为硬功夫,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争科研项目、经费和发表论文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会和钻研,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与探索

1.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水平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同时注重教学的过程;从注重教师权威的讲授转向更注重教师主导下师生的互动。教师的观念新了,思路清了,教学改革就有了方向,就会激发出改革的极大热情,就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几年来,学校几乎每年都举行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观念大讨论。例如2007学年~2008学年,在迎接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过程中,学校举行了全校性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全校上下统一了思想认识。

2.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学术能力与水平

近年来,学校一直将师资的培养与提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已建立起比较规范的教师培训制度。一是每年1次的新教师岗前培训,重点针对入校不足一年的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技巧、教学观摩与研讨等内容的培训。二是两年1次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它分为教学文件和讲课两部分内容。这项活动已连续举办9届,效果十分显著,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定期不定期地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或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几年来,学校有50名左右教师获得了高一级的学位,100余名教师被送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进修,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动力

科学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能激发教师热爱教学、安心教学、钻研教学的热情。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学校在去年进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尝试,对教授、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必须负责学科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等做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

4.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保障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课堂教学管理,要完善与之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教材管理、课堂管理规范、教学过程监控、考试管理等。几年来,学校建立了关于教材选用、教材建设、备课、讲课、实验、教学督导、各级领导和专家听课、考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教师的教学,激发了他们的教学改革热情。

(作者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雯]

猜你喜欢
创新型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