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煜 李 粤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指出无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合适的商业模式和应用,特别是寻找适合本地政企民生需要的应用是无线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随后围绕“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三大应用领域,结合中国移动已有业务应用,分别展开了探讨,最后对作为新型无线城市的核心应用的物联网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无线城市商业模式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TD—SCDMA物联网
1无线城市可持续发展呼唤合适的商业模式和适合的应用
2009年5月2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TD—SCDMA无线城市和行业应用经验交流会”在全国首个无线城市厦门举行,工信部要求在全国积极推广无线城市。争取三年时间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依此积极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决策,推动TD-SCDMA产业成熟,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和全国各大城市政府已将无线城市的建设列入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中长期规划,特别将高速无线网络的建设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
正当无线城市建设在我国一些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时,国际上一些先行者却纷纷遭遇“滑铁卢”。美国无线城市服务商MetroFi公司扩大无线城市停工范围,中止所有正在进行的无线城市项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也取消了在其主要城市中心部署免费的W㈣网络服务。建设费用达170万欧元的巴黎“无线上网自由行”服务,如果巴黎市政府无法支付每年50万欧元维护费,巴黎无线城市立即罢工。可见,无线城市的建网与维护是需要巨大财力支持的。
这一方面说明了政府投资的免费模式是行不通的,更深层次地说明没有切合实际的应用,为建设而建设的无线城市将难以为继,生命周期短暂。因此,合适的商业模式,适合的应用都是无线城市运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寻找适合本地政企民生需要的应用是无线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无线城市商务模式已逐渐清晰
在商业模式方面,政府与电信运营商必将互相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经基本清晰。
随着3G建设全面铺开,LTE提上日程。以及4G研发加速,由运营商通过公众网络来承建无线城市,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毕竟只有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才能做到城市里的无缝覆盖,因此电信运营商也成为了政府选择合作伙伴的优选目标。
另一方面,相对于无线城市网络建设来说,无线城市的服务市场发展更为运营商所关注。重组后的三大全业务运营商,无不把无线城市服务市场作为其全业务运营的必争之地,借无线城市发展之机优化全业务资源整合。在广东,中国移动提出打造广东特色“无线城市群”的宏伟计划,确定以“TD+WLAN+EDGE”作为无线城市的组网模式,同时还启动了紧密联系的万楼光纤工程。
3适合本地政企民生需要的“无线城市”应用探索
目前各地在无线城市具体应用方面,层出不穷。但百变不离其宗,主要是围绕“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三大领域。必须注意的是,应避免过分偏重于政务部分,避免将无线城市门户搞成政府WAP网站,成为形象工程;而是要从改善城市民生实际问题着手,更多结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娱乐方面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让市民切身体会“越无线,越无限”的精彩。
3.1无线政务
按照“重点先上、急用先上、条件成熟先上”的原则,政府可围绕政务办公、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开展无线政务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实现随时随地的政府服务和社会管理服务。
(1)政务办公
依托无线城市高速网络,推动党政部门办公信息传递、党政视频会议、移动办公应用的发展,将电子政务应用扩展到移动互联网上,降低政府成本,进一步提升政务水平。推广公务员邮箱、掌上学院、党政手机报、掌上会议通等移动信息服务,确保政府官员随时随地接受培训学习,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政策信息、政务公告,随时随地参加相关会议,听取上级指示要求,确保政策传达的即时性,大幅度降低组织费用、场地、时间等消耗。
(2)无线城市管理
推进城管、环保、供电、供水、供气、水利、港口、卫生等单位实现城市网络化管理应用、城市设施无线监控管理。推进城市景观照明、无线抄表(电、水、气)、无线港区、物流交通等行业应用,将移动信息化应用与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完美融合,提高城市管理能力,为无线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典型应用案例。
(3)无线公共安全管理
推进TD/GPRS在治安管理、城市公共安全监控、城市交通监控、应急指挥、消防等城市安防、领域的应用,与公安、卫生、气象、质监、消防、环保等合作开展无线公共安全管理应用。建设推广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城市建筑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远程监控网络、环境保护监控,实现公安、消防、工商、税务等户外执勤移动执法的规模应用,提高社会应急反应速度和危机处理能力。
(4)无线公共服务
大力构建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梳理和整合政府各部门服务能,以市民卡(采用手机RFSIM卡做为承载媒质,支持社保、医保、公共服务、交通、教育、消费、金融一卡通)、数字证书(手机通宝)、市民电子邮箱为支撑,以信息共享为依托,以政府门户网站和无线城市网站为双核心,向市民开放12345便民呼叫中心,加快完善各级政府网站在无线城市信息网络公开,推出手机WAP版本,实现大型展会、旅游景点在无线城市直播。拓展政务信息公示的渠道,构建一站式、一网式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协助政府随时随地展开公共服务,大幅度提高政府对社会大众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无线城市的建设推动各级政府建立政务信息最直接、最真实的反馈途径,使市民可免费无线访问政府网站。市民和企业只需登录无线城市门户或呼叫中心,就可进入所有政府公共服务系统,得到政府的政务公开信息和各种办事服务,方便市民随时随地免费浏览,实现政务民主、建立和谐城市、提升政府及城市形象。
(5)无线农村
大胆突破无线城市传统的建设范围,采用有线与无线网络相结合方式,实现村镇信息网络全面覆盖和互联畅通,推动移动信息技术在农村信息化中的应用,全面推进村镇信息化,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整合农科部门、地方种养机构的优势稀缺资源,促进“农信通”服务推广,以权威、全面、实用的信息源服务“三农”;向涉农龙头企业提供“农企通”服务,协助各级乡镇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多方位技能培训,利用信息化手段传递农技、农机、农资等服务信息,满足农产品产供销及农村政务管理等信息化需求;加快建设和推广村镇电子政务综合服务系统,比如中国移动的“村务通”业务就可以协助村居委和广大农民开展农村政务和农业生产。
(6)无线产业
在建设初期,启动开展无线城市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竞赛活动,利用电子发展基金、国家省级科技项目资金等政策,建立推广无线城市信息服务应用孵化平台,鼓励各行业单位、企业利用无线城市网络开展信息化建设。
建议以带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发起成立社团法人性质的“无线城市产业促进会”,聚集无线产业中的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娱乐服务商等,推进相关产业链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为政府制定有各项支持“无线城市”运营的重大产业政策献计献策。
3.2无线生活
(1)便民基础服务
借助大范围的无线网络覆盖,广泛向市民普及和引导使用无线基础服务,围绕政府公共信息,打造民生快信便民服务平台,协助民生事业单位及时向广大市民传递民生政策、车辆违章、水电气费等衣食住行民生信息。
(2)家庭民生服务
关注生活,便捷民生,是“无线城市”应用服务的重点和亮点。远程监控、公共医疗、无线缴费、12580生活助手、移动搜索引擎等市民便利日常生活服务都可以在无线城市实现。
通过G3上网本、家庭网关、可视固话等3G产品,可实现家庭高速上网以及安保监控产品无线接入、家庭环境无线监控、家电智能控制、路况视频实时观看等功能。市民可轻松享受“无线城市”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3)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是通过手机话费进行支付,用户只需以短信确认交易金额等信息即可完成交易,避免了现钞交易的麻烦。与手机号码的捆绑同时保证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一般网上商城无法比拟的。目前已经实现手机支付的范围包括手机购彩票(体彩、福彩)、手机购电影票、手机购蛋糕以及手机影音书刊俱乐部等多项移动商城业务。通过手机和银行账户的绑定,利用手机钱包,市民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转账进行商品买卖、支付保险、交通养路费、水电费等。
而通过RFSIM卡与社保、金融、交通、卫生等领域的结合,依托无线城市打造市民一卡通,打通各服务机构的一卡通数据交互通道,非接触式支付业务将广泛运用到公交、车站机场、商业区、连锁餐饮店、书店、超市、医院等场合,今后市民只要带上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刷机”消费。
(4)文化增值服务
结合“无线城市”建设,各通信运营商通过价值化转型,以手机直播、手机广播电视(CMMB)、掌上图书馆、掌上互联网、旅游全能助手、手机游戏等新业务让市民在衣食住行、娱乐消遣、文化等各方各面可畅享“无线城市”的无限精彩,随时掌握时事新闻、娱乐资讯、消费优惠信息。
4物联网为新型无线城市应用带来新契机
物联网概念的再次提出为解决无线城市缺乏核心应用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注入了物联网概念的新型无线城市,是指通过搭建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四网融合的应用聚合平台以达到促进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的高效联动与共享的新型城市,它与过去将“网络接八”作为主要服务的传统无线城市有很大的区别。显而易见,新型无线城市的核心应用就是物联网。
对人类而言,神经是身体感应外界刺激最为敏感的工具,通过神经元的感知作用,人类与外界接受、整合、传导和输出的信息交换才能得以实现。而物联网,就是无线城市的一条信息神经。
在以中国移动为主导的无线城市建设过程中,物联网依托无线城市无处不在的高速网络,日益显现出杰出效用。在安全监测、生产监控及维护管理等工业流程自动化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机器通过无线网络进行M2M通信,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效率、优化管理。而在无线支付等方面,物联网的民生服务也在积极展开,移动手机购物、无线预约挂号、城市一卡通等手机民生服务也将丰富无线城市的应用。
5结束语
在无线城市发展初期,找到适合本地政企民生需求的应用诚然重要,然而,无线城市的成功还需要政府和电信运营商打破常规,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跨地市跨行业整合。发挥区域优势,加快从无线城市到无线城市群的转化,在城乡信息化进行纵向深化与横向贯通,以丰富、适合的应用为无线城市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沃·商务打造完美数字城市
10月22日~2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简称数字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联通以“The Best in Wo”(“精彩在沃”)为主题,向与会者全面生动地展示了以数字化城市建设为核心的业务优势。中国联通陆益民总经理在展台向前来参观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陈大卫、北京东城区人民政府区长杨艺文等政府领导介绍了联通在数字城市方面的研发成果和应用前景。在本届数字城市大会上,中国联通围绕“创新、时尚、应用”。结合WCDMA网络应用,展示了包括平安城市、流动城市、清洁城市、移动办公、呼叫中心、手机音乐、可视电话、定餐宝等多个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充分体现了中国联通在数字城市建设方面所拥有的技术实力和雄厚资源优势。中国联通已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此外,联通还展示了在3G网络环境下面向不同用户群的多种业务应用——随时随地尽享便捷商务移动办公系统;借助3G网络享受数字娱乐的手机音乐、手机电视、可视电话等业务……体现了在信息化的3G应用时代,中国联通在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提供卓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的业务优势和整理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