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阅读训练两篇

2009-01-25 05:44刘胤龙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堵墙尘土墙体

刘胤龙

一、那堵会说话的墙

谢志强

最初,是他发现了那堵会说话的墙。没人跟他说话,憋得慌,他走到冷僻的角落,恰好面对着那堵墙。那堵墙大概是一个早先的大户人家院子迎门的一堵屏风式的墙,不知什么缘故,院子拆了,只剩下那堵墙,墙上还留着斑驳的图案。

他就站在那堵墙对面,开始自说自话,仿佛对面站着个听他说话的人。独白了一阵,他察觉自己的话音弹回同样的话语,似乎在模仿他的话,但是,十分逼真,语调、节奏都雷同,仅仅是音量雄浑了些,饱满了些。

他试了两句,甚至,听到了余音,就是回过来的话后边,又拖了个尾巴,是前边的话的又一次重复,只是,音量减弱了许多,似乎那后边还在重复。于是,他来劲儿了,真有点觅得知音的味道。没有一个人这样耐心听他说话。他积压了那么久的话,一股脑都倾泻出来,他将那堵墙的回音当成对他的话的反应。墙的回应,仿佛两个倾吐的人相逢了。那天,他一直说到A城街灯辉煌,终于过了一把瘾。这样,很舒坦。他甚至走近,轻轻地抚摸着墙体。墙体保留着夕阳的余温,还有太阳的气息。大概那堵墙说久了,墙体发干发软。

之后的数天,他都来那堵墙的对面,已说过的话,还有没说过的话,都倾诉出来。他庆幸有了这么一个说话的对象,而且,很受用——那堵墙始终按照他的话来说。

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别人,竟有许许多多的人感兴趣。他原来不知道,A城其实不止一个他这样的人:他一直以为自己孤独,是不是有毛病。他看见数十个人都赶到那堵墙面前,说些不着边际、没头没脑、莫名其妙的话。

那堵墙是个忠实的聆听者,而且,积极、灵敏、忠实地反应着,不管有多少人对它说话,它都能一句不落地回音。不过,各种话同时由它保持原样地反馈,好像墙生出了相应的嘴巴,形成了话语的重叠。话语庞杂地返回,他在那杂乱的话堆里,还是能分辨出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话音。

那效果,像是漫长的旅途后,睡了个好觉;如久渴的人们,饮了清凉的泉水;似处在黑屋里很久的人们,终于走到阳光下。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轻松、喜悦的表情。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那堵墙前边,朝朝暮暮,人流不断,那么多倾诉者、表达者、呼喊者,都一帮一帮、一拨一拨来说来喊,甚至有人说完了就激动不已地流泪。

作为发现者,他担任了维护秩序的角色,当然,适当收费也理所当然。谁会在乎出点钱呢?他还把那堵墙围起栅栏。渐渐地,他发现,墙面坑坑洼洼了,那是声波频繁冲击的结果,像久经日晒雨淋,墙体衰竭了,这影响到它的对话(人们已将墙的回音称为对话了)。反馈的话已走调失真了。

他雇了泥瓦匠,精心地修复了墙体。可是,一旦对话,那些抹上去的泥浆纷纷脱落下来,又恢复了原样。大概那堵墙负荷繁重——日夜来说话的人根本不间断,终于有一天,墙体塌倒了,是瘫下去了。他认为它累坏了,是A城的人们把它说倒了。

随后,A城居民就失语了,很多人没精打采,有的人自言自语,有的人沉默不语,有的人上街抓住陌生人说话,可在家里一声不吭。更多的人仿佛在寻找什么,甚至去抚摸楼房的墙体。

后来,他模仿那堵墙,建造了几乎看不出差别的一堵墙,但是,只剩下他孤单的声音——墙不回应。他用力地拍击着那堵墙,喃喃自语地道:“你说呀!说呀!说!”

(选自《新启蒙时代》)

1.小说第五自然段(“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别人……说些不着边际、没头没脑、莫名其妙的话”),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小说最后一句话:“他用力地拍击着那堵墙,喃喃自语地道:‘你说呀!说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骡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您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我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您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卡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您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您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注释】①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②托尔托萨:西班牙城市。

(选自《海明威小说集》,宗白译)

1.小说第一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分别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小说最后作者说“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桥边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刻画他?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说明A城孤独的人有很多,这些人都渴望与外界沟通交流,为下文揭示文章主旨做好了铺垫。

2.第一处表现了他对这堵墙的感激之情,因为这堵墙能够安静地倾听他的话语。第二处表现了人们倾诉之后的满足、轻松和喜悦之情。

3.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面上表达了他期盼那堵墙开口讲话的急切心情,实际上揭示了他渴望与外界交流的心理,让人动容。

4.小说通过对人们对着一堵墙说话的描述,说明A城人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找不到愿意倾听自己话语的人,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期盼人们能够互相沟通、交流的愿望。

二、1.①第一段属于环境描写,概述人们纷纷逃离的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引出不愿离去的桥边老人,设置悬念,总领后面的内容。

2.(1)“我”在想敌人什么时候来,遭遇战什么时候打响。(2)老人还在牵挂着他的那些动物,因牵挂至深而有些神情恍惚了。

3.因为法西斯飞机礼拜天没有轰炸,猫又会照顾自己,猫的安全应该没有问题;而鸽子、山羊可能就无法找到食物,就没有那些幸运了。所以作者这样说。

4.(1)老人是一个善良、富有爱心、喜欢动物的人。(2)作者采用了外貌、神态描写,语言、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如“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木然地”,这些外貌、神态描写说明老人走了很久、很远,心里一直牵挂着他养的那些小动物。语言描写,如老人和“我”的对话,揭示了事情的原委,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动作描写,如“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说明老人已经走得疲惫不堪了。

(作者地址:江西南康市唐江中学)

猜你喜欢
堵墙尘土墙体
那堵墙
水晕
等你回来的我
看,书中间有堵墙!
墙壁发霉了该怎么办
无题
推动自保温墙体技术促进墙体节能技术发展
墙体温度场的延迟计算
三种动物三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