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佳
SNS(Social Network Servlce)这一新兴网络社交网站自2003年Friendster一经推出,迅速在欧美国家流行,成为新型社交方式之一。我国许多网站纷纷模仿涉足,截至目前。我国各类SNS网站竞争激,烈,无论是本土社交网站人人网、开心网、51.com还是具有外资背景的Myspace、赛我网、360圈等,都得到了网民的追捧和认可。
使用与满足理论概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传播研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该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①卡茨、格里维奇和赫斯从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及心理功能的文献上选出35种需求,并将其分为五大类:
1、认识的需要(获得信息、知识和理解);2、情感的需要(情绪的、愉悦的或美感的体验1;3、个人整合的需要(加强可信度、信心、稳固性和地位);4、社会整合的需要(加强与家人、朋友等的接触);5、舒解压力的需要(逃避和转移注意力)。
SNS网站的应用特点
SNS网站属于网络传播中的新生军,具有自身的应用特点:
社群性。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基于“六度分隔理论”建立的SNS网站的主要应用特点即为好友资源的共享,将现实社会关系得以再现和加强,令喜欢同类事物、有共同话题的人得到群体归属感。
互动性。自身发展依靠口碑传播的SNS网站,在其运用中也充分体现了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等特点。目前SNS网站的在线即时消息甚至可与即时通讯工具相媲美,而礼物赠送、朋友印象等插件更是增强了受众的沟通互动。
开放性。SNS网站利用使用者上传的照片和日志记录生活,将信息的受者与传者统一起来,许多媒介使用者通过开放平台成为虚拟社区中的舆论领袖,体现了传播过程的开放性;此外,开放性还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共享,即信息的开放。
娱乐性。各类SNS网站纷纷引进复制游戏插件,目前大部分社交网站均有好友买卖、抢车位、买房子等游戏,这些虚拟游戏令玩家沉迷;此外,真心话、转帖推荐等插件内容也多为星座、情感、休闲娱乐等软性信息。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我国SNS网站的运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创始人卡茨指出,社会和心理因素是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初始点。国内SNS网站已具备了一定市场规模并积聚了相对稳定的受众,从社会因素来说,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提高、网络教育的普及等为SNS网站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从受众心理分析,伴随着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具有依赖网络信息、追求个性自我、渴望交流沟通、热衷享乐休闲等特征。因此成为SNS网站的主要使用群体。具体受众需求分析如下:
SNS网站满足受众认识的需要。互联网上信息丰富且庞杂,受众通过SNS网站诸如转帖、网盘等分享平台可以获得新信息、学到新知识。
SNS网站满足受众情感的需要。年轻人渴望交流与沟通,通过互联网方式,将人际关系网的资源挖掘出来,在SNS的帮助下。可以轻松认识“朋友的朋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扩展自己的人脉,还可以更科学地管理人际网络资源,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sNS网站通过朋友圈的整合,获得沟通机会,从而实现关爱理解的情感体验。
SNS网站满足受众个人整合的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最高级“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网民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此类需求,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则相对容易获取,通过SNS网站自我展示平台,可获得自我认可和个性体现。
SNS网站满足受众社会整合的需要。SNS网站通常为实名制,据《SNS网站用户行为研究报告》,SNS网站姓名真实率为53.8%;头像真实率高达91.3%。SNS网站这种在虚拟网络中的真实感让用户在安全隐秘的网络氛围下建立紧密的朋友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朋友、同学、同事等,通过SNS网站得到便捷的人际资源整合。
SNS网站满足受众舒解压力的需要。面对社会竞争压力,人们在SNS网站可以获得休闲娱乐的满足感。在网络上,因为没有地位和身份的差别,大家都是平等的,这让使用者可以畅所欲言,暂时忘记生活工作中的烦恼和挫折,释放压抑和郁闷情绪。
结语
随着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目前国内不少SNS网站的发展也出现了问题,大量SNS网站风格相似、色调相近、功能雷同,其他类型的网站也纷纷涉足SNS领域。归根结底,这些SNS网站的核心技术、操作平台、形式包装都很容易复制,受众往往在开始时很有兴趣,一旦过了新鲜期,就很少再继续登录,线上用户活跃程度下降。因此若想突出重围,成为行业领军者,必须从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出发,洞察媒介使用者的认知、心理及行为习惯。
同时,在娱乐文化与消费文化流行的社会背景下,SNS网站普遍存在内容质量不高,缺乏深度信息等问题,许多琐碎情感在网络中蔓延开来;受众的信息自由、个人隐私的保密问题也是SNS网站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身为新媒体的SNS网站,在充分发挥媒介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应根据媒介使用者的需求,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