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与政府媒体政策的进步

2009-01-22 08:48刘家林高文莉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3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外国突发事件

刘家林 高文莉

摘要:本文以新疆“7·5”事件政府的媒体政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与西藏“3·14”事件政府媒体政策相比较,总结出新疆“7·5”事件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媒体政策进步的表现。并分析了进步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西藏“3·14”事件新疆“7·5”事件媒体政策境外媒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

新疆“7·5”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公开透明原则。迅速及时地发布事件的真实信息,为外媒记者前往新疆采访提供积极协助和便利。中国媒体的报道十分迅速、全面,被境外媒体广泛采用。相比于去年西藏“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政府与媒体的表现进步很大,境内外媒体一致称赞这次事件处理迅速透明,采访开放自由,有媒体甚至称这是中国政府处理突发事件最迅速、最开放的一次。

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2009年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7月6日12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即举行新闻发布会,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向媒体通报乌鲁木齐“7·5”事件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以及事态的进展情况。7月7日外交部举行记者会回答有关新疆“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提问。并保证在对此次事件的新闻报道方面,中国政府采取公开透明原则,为外国记者和国内记者赴新疆采访提供积极协助和便利。中国官方多次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平息了公众的焦虑,同时有效防止了心术不正的人趁机发布虚假信息,造成公众混乱。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速度之快。让来新疆采访的境外媒体大为惊讶。台湾《中国时报》分析说,去年的西藏“3·14”事件。让大陆今年学会了如何面对媒介。第一时间发布死亡人数及受伤人数,显示已抓到面对媒体的要领。更令人称奇的是。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到访的国内外记者说明情况,甚至在人民广场旁设置起新闻中心。

为境外媒体提供开放、宽松的报道环境

西藏“3·14”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至3月26日政府才组织美联社、《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报》、英国《金融时报》、俄塔社、日本共同社、新加坡《联合早报》、韩国KBS电视台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香港《文汇报》、《明报》、《南华早报》、凤凰卫视、无线卫视,台湾“中央社”、《联合报》和东森电视等17家境外媒体进入西藏采访,而且采访活动也是在相关官员的陪同之下完成。而“7·5”事件发生数小时后,中国政府即邀请外国记者正式访问乌鲁木齐,截至7日上午,已有100多位中外记者前来采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员不仅第一时间抵达乌鲁木齐迎接记者。向他们提供新闻发布的时间表,甚至在当时乌鲁木齐互联网无法正常访问的情况下,特在位于市人民广场旁侧的海德酒店设立网络中心,供各国记者使用。官方向媒体提供了较为宽松、开放的采访环境,当七泉街出现部分民众聚集游行时,现场工作人员和武警允许记者们拍照、摄像、访谈,只有在人群发生短暂骚乱时,现场工作人员才提醒部分记者远离。这些做法赢得了境外媒体的一致好评,新加坡《联合早报》驻重庆记者说这是中国政府处理突发事件最迅速、最开放的一次。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乌鲁木齐暴力事件发生后,官方媒体的报道速度几乎可以说是空前的。此外,中国政府允许外国记者进入乌鲁木齐,这说明中国从去年的西藏“3·14”事件和汶川地震报道中吸取了经验教训。

打破西方媒体话语霸权

在当今的国际传播中,由于西方国家拥有强大的媒体软实力,掌握着话语权,这使得西方的媒体在有关中国的议程设置上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中国自己发出的声音却十分弱小。因此我们的媒体不能有效地影响对我国不利的国际舆论,在面对“舆论危机”时显得力不从心。在西藏“3·14”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主流媒体歪曲报道事实,某些西方报纸、电视、网站上充斥着对我国政府和军队的失实报道,甚至不惜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把外国警察制伏示威者的照片插到拉萨事件的报道中,把暴徒袭击中国军用车辆的图片剪裁成军车威胁路人的画面,置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于不顾。一时间。国际舆论给中国造成极大的压力,衍生为严重的“舆论危机”。喻国明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经历了西藏“3·14”事件后。如果官方媒体不能在第一时间用自己的画面和声音来表达,一旦西方媒介能够以某种方式,从网络上或者通过某种渠道拿到这个消息,以他们的方式报道对中国更是不利的。此次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中国媒体的报道迅速全面,赢得境外媒体的一致肯定。在外国媒体的报道中,大量引述中国媒体的报道。有的甚至整条新闻都援引新华社的消息,中央电视台的画面第一次在世界上如此广泛的传播。取得上述进步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

政府认识到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的重要性。政府在经历了西藏“3·14”打砸抢烧事件、“5·12”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洗礼之后,在观念上认识到以最快速度发布消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生重大的突发事件时,公众具有知情权,尤其是在民众极度恐慌之时,更要求向公众告知真相,只有真相,才能回击谣传、制止谣传,也只有真相才能使公众平息疑虑,确保社会稳定,相反,假若权威单位不在第一时间发布突发事件真实信息以正止邪,未经核实的小道消息就会大行其道,各种谣言和猜测就会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造成公众混乱。当前,我国已经设置新闻发言人制度,目的在于不断向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说明危机发展的状况,唤起社会对危机管理行为的支持。因此在新疆“7·5”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发生后,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同时多次召开记者招待会通报事件的进展状况。

法律和制度保障政府对外媒开放。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承诺中国将在奥运会期间放宽对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的限制,为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奥运会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服务,为兑现这一承诺,于2006年11月颁布“奥运采访规定”,借此奥运契机,进一步打开了“对外媒开放的大门”。2008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新条例将“奥运采访规定”的主要原则和精神以长效的法规固定下来,新条例规定。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外国记者赴开放地区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继续为外国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提供便利。自此,外媒在中国的采访空间进一步扩大并得到国家法律的保障。此次新疆“7·5”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化被动为主动。将境外记者请进来,正是有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政府对媒体的信心更足。“5·12”汶川大地震媒体的报道及时、准确、全面,很好地引导了社会舆论,极大地稳定了民众的情绪,鼓舞了抗震救灾的士气。至此政府不再把媒体作为捣乱者,而是作为合作者。通过政府对媒体的引导和监督,有效发挥媒体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一方面。政府保障媒体参与危机的主观能动性,放宽对媒体介入突发性事件的各种严格管制,营造宽松的媒体环境。使媒体在突发性事件中可以更加自主。政府通过营造宽松的话语环境来恰当地影响媒体,而不是简单地封锁信息和强加各种限制措施。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媒体的监督,确保重要的危机信息得以传达,纠正媒体错误或不正确的信息报道,对那些盲目制造新闻热点、进行与事实不符的恶意炒作、给社会和政府造成不利影响的媒体,依法进行惩处。

编校:施宇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外国突发事件
外国公益广告
2008—2014年乌鲁木齐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突发事件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新疆首条ETC车道落户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热电联产与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