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居民点布局趋势分析

2009-01-22 02:24甘海涛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湖北省布局

石 娟 甘海涛

摘要:文章在了解农村居民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布局方式进行分析,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趋势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村居民,最;布局;趋势;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6-0082-02

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零散等特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所造成的耕地流失要大于城镇用地扩展造成的耕地流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为农村居民点的集并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发[2004]28号文中提出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的管理,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随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以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条件,要通过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合理规划和引导农村建设用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1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概念及意义

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及调整土地产权,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

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义有以下方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对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缓解城市用地压力,保障经济快速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保障耕地总量占补平衡。

2湖北农村居民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集约利用水平低,土地浪费严重

2005年湖北省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为222.22km2,远远高于《村镇规划标准》规定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小于150km2”的指标。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水平偏高,主要是农村居民点缺乏统一规划,加上农民的传统习惯,使得农村居民点住宅布局零乱,形成一定面积的闲置土地。

2.2零星户多,布局分散

农村居民点多数布局零乱分散,自然村规模较小。零星户和规模较小的自然村,功能单一,基本上只有宅基地用地和一定量的交通用地,伴随着一部分不规划的闲置土地。这种松散无序的布局,不利于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农村居住环境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3缺乏规划,无序用地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点的规划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有的村有建设用地规划,但规划水平较低,且缺乏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不能很好的指导农村居民点建设,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点仍处在无序发展状态。

2.4空置房多,“空心村”严重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的不断强大,农民建房数量随之增多,出于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考虑,很多农民弃村中旧房在村边或公路旁占用耕地建起新房,同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迁移或进城务工,造成部分农村住宅房闲置,形成了新占土地建房与原有房屋空置并存的局面,加剧了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空心村”,造成土地严重浪费。

2.5管理缺位,违法用地普遍

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虽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但总体的效果并不明显。农村建房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或不批就占,或少批多占,或批此占彼。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缺少经费的状况下也存在管理不到位情况,因此至2005年来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出现了不减反增的形式,其中新占地建房的大多数是违法用地。

2.6整理投入不足,整治难度大

目前湖北省的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积累基本为零或是负数,不可能拿出资金用于土地整理,如果政府不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资金投入,“空心村”将得不到治理,居民点整理工作难以开展。

3农村居民点布局

3.1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发展

湖北省农村居民点布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主要分5个阶段:上世纪60年代农村居民点为散户自然形成的小型村庄;70年代山区和丘陵的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没有产生变化,但平原和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居民点为了方便集体生产的组织管理,普遍组织零星户搬迁到较集中的自然村,形成了以村民小组或同一宗族集中居住的方式,居民点有条状分布和块状分布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平原和城郊结合部部分农民从原有的自然村中搬出,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散户建房,农民新建房的选址多在公路沿线;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逐步发展和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农村居民点又重新出现集中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特别1998年长江大洪水之后,湖北省利用国家扶持政策通过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兴建了一批新型农村居民点,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

3.2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因素

3.2.1居住习惯

由于受风水、生活习惯影响,有的自然村由一至几个家族组成,长期以来同姓集居,对居住所在地方已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怀有特殊的感情,难以改变。

3.2.2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影响农民居住方式的关键因素。农村居民点在平原地区呈沿线性布局、丘陵地区沿地形地势布局、山区一般选择平坝布局。上世纪70年代,有的村曾经试图集并自然村,受地形地貌限制,使居民点搬迁工作半途而废。特别是在丘陵山区,集并后不利于村民从事农业生产。一部分规划的中心村,超出了村民日常生产半径许可范围,因为农民不愿搬迁而维持原有居住方式不变。

3.2.3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对农民居住方式影响亦很大。由于认识不够、基础不扎实等原因,建国之初,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及其相关标准的制定不够重视,在农村居民点布局方向引导不够,造成了居民点布局混乱和人均用地指标超标等现象。近年来国家实施建设中心村、平垸行洪、移民建镇、迁村腾地等政策,对促进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集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向集约利用转变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下陆区詹爱宇村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村内无空闲宅基地,达到了集约用地的目的。

3.2.4规划管理水平

农村居民点的规划管理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居住方式,管理到位,农村居民点会朝着规划的方向健康发展,若管理不到位,则农民建房不受约束,乱建现象会比较严重,占地面积高于国家规定的情况也会发生,占用耕地没有制约等。此外国家大型工程项目建设,集体太大征收等也对农村居住方式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3.2.5农业生产力水平

实际上,农业生产力水平高低对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在农业生产力低下,机械化程度低、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体力劳动繁重,只能采取在农田附近就近居住的方式;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经营规模化程度提高,农民生产交通根据的利用,耕作半径扩大,使农村居住具备了向中心村集中的条件。

4农村居民点布局趋势

借鉴外省市先进的农村居民点管理办法,结合湖北省农村居民点管理办法,可以分析判断未来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趋势,从总体上看,主要呈现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的趋势。

4.1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变化趋势

就各类居民点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难度而言,大、中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现状较好;建制镇的建设用地控制现状与上轮土地规划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而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与规划的指标级别相差最大,控制难度也最大。湖北省农村居民点的控制可以从城中村和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内的行政村人手,这些村庄用地必须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原则上按照城镇人口的居住方式来建设管理,向居住小区和社区型发展。

4.2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变化趋势

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布局大多都成条状,规划和管理较差的地方,选址也很随意。平原地区土地条件较好,整体经济相对发达,农村居住向中心村集聚的呼声较高,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呈现由自然村分散向中心村集中建设的趋势。平原地区也是全省进行居民点整理、建设中心村潜力最大的地区。

4.3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变化趋势

丘陵地区用地呈点状布局,零星村和独家院比比皆是。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未来发展趋势为:总体上呈现集中趋势,主要是小村向大村集中,但与平原地区比较,保留自然村相对较多。其整理和建设中心村的潜力仅次于平原地区。

4.4山区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变化趋势

山区由于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分布比较分散,呈点状布局。山区农村居民点发展趋势为:呈现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的趋势,会出现中心村,但零星户和分散的自然村仍将大量存在。但是其整理和建设中心村的潜力是最小的。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湖北省布局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Face++:布局刷脸生态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