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走好产教结合之路

2009-01-22 02:24吴爱文
职业·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加工

吴爱文

一、立足自身走好产教结合之路

1实训设备要选用生产型

新的教学设备的应用为直观教学带来了不少方便,但也有不能用于生产教学、不利于实现产教结合、学生操作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缺陷。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在生产型设备上操作,生产型设备是实现产教结合的基础。

2狠抓基本功训练,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实习指导老师必须手把手地教,学生要一招一式地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进行单项工序操作,最后进行综合加工训练。在训练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道德意识,树立安全第一、质量至上、尊师重教的理念。

3对外承接加工业务,模拟企业生产

学校要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承接一些对外加工业务,实现足不出门的产教结合。接单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技能,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盈利是次要的。如果不做订单,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都会受到影响,产教结合也就无法很好地实现。为了确保对外加工产品的质量,获得更多的加工订单,让产教结合得更紧密,学校要参照企业的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工时、废品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生操作成绩的主要依据,全方位模拟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为此要建立与企业相一致,又具学校特色的产品检验制度和奖励制度。检验既是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过程,又是发现问题、提高操作水平的机会,因此学校的产品检验制度要突出自检、同学问互检、实习指导老师把关检验的结合,确保送出去的每一件产品都合格。奖励制度也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制定,为提高学生的自信,培养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宜采用多奖、少罚或不罚。奖励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如安排加工更复杂零件或实习车间的管理,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也为走出校门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产教结合的质量

1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要始终把为企业服务放在第一位才能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服务首先要体现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也就是说学校要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解决企业最想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企业急需技术工人,学生又在犹豫不决,这时学校就要出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企业留住技术人才,让企业感到学校非常理解企业、支持企业,确实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企业就愿意和学校合作,乐意和学校一起培养技术工人。

2建立长久的校企合作关系

要把学校和企业看成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把企业和学校利益联系起来,实现双赢,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同舟共济、博击风浪。切忌把企业当成“唐僧肉”,向企业要钱、要物,学校首先要考虑能给企业提供哪些服务。

3实现岗位轮训,提高综合操作技能

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每间隔一段调换工作岗位,尽量让他们熟悉机械加工的各种工艺过程和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接受更多实践老师的指导和更多岗位的训练。这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学习和钻研业务的兴趣,让他们感觉每天都在进步。

三、实现产教结合的意义

1产教结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产教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它能使学生在大量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许多学生为了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主动放弃休息,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

(2)学生树立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产教结合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市场距离,产教结合下的实习已不再是简单的消耗性实习,而是效益性实习,使学生尽早、尽快地了解市场,更直观地感受技术和管理带来的经济价值。

(3)提高了教学质量。实施产教结合改变了过去因实习消耗过大而弱化实习量、度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锻炼和造就了一支既能教书育人又能从事生产劳动、企业管理的教师队伍。

2产教结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步伐,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产教结合既能把前沿技术和市场消息及时传入课堂,弥补教材的不足,又能把生产中的问题反馈于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这样既能使理论教学不枯燥无味,又能使实践操作“有知有味”,大大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同时还可以让企业对学生有更多了解,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和学校的知名度。

3产教结合使学校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显著的社会效益

产教结合既降低了实习费用,又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受到学生家长、企业领导的赞赏。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