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贝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第一位教师,他给自己的学生上六门课,礼、乐、射、御、书、数,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算术。
孔子在音乐上是一位全能的艺术家。他有自己的一套音乐理论,会作词、作曲,懂音乐鉴赏,并能进行音乐普及教育,用音乐教化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灵魂
歌以言志
孔子经常即兴演唱歌曲,张口就能唱上几段。
孔子在卫国一直得不到重用,感觉才华得不到施展,于是离开了卫国,前往晋国。当他走到黄河岸边,听说当时执政的赵简子杀了两个贤能的大臣窦鸣犊和舜华,而这两个大臣原来都是赵简子的股肱之臣,赵简子获得政权以后就把他们杀了。孔子听了很不愉快,他唱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黄河的涛汹涌,水流湍急,很好看,可是我孔丘不能渡河了,这也许就是我的命运吧。
子贡见老师这么难过,就问:“老师,您怎么这么悲伤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啊,杀鸡取卵的话,就是扼杀幼小的生命,那么麒麟就不会到你的周围来了;把池塘里的水抽干,然后去捕鱼,蛟龙就不会出现了;把所有的树都砍到,然后到鸟巢里去取幼鸟的话,那么凤凰就不会到你这里来了。连动物都对自己的同类有同情心,何况是人呢?现在赵简子杀了他的两个大臣,我怎么还能再渡河去做他的官呢!”
寓教于“乐”
孔子还是一位出色的乐器演奏家,他除了会弹琴之外,还会弹瑟、吹笙、击磬。
有一次孔子在弹瑟的时候,他的两个学生曾参和子贡都在一旁侧耳倾听。听完后这两个弟子都非常惊讶,子贡说:“我们的老师平时是一个和蔼的人,今天听他老人家演奏乐器,怎么会有一种勇猛的感觉呢?”于是他们决定去找老师问个究竟。
孔子听自己的学生提出了这么深的问题,非常高兴,孔子说:“你们两个悟性很高,有进步啊,呵呵。刚才我在弹瑟的时候,忽然看到有一只老鼠东张西望,探头探脑,看来是饿了,想偷点东西吃,可是这个时候又跑过来一只猫,这只猫儿就想把这只老鼠吃掉,于是我看到猫儿的两眼放出了凶狠的光芒。所以,我在弹瑟的时候便加入了这种情感。你们明白了吗?”两个徒弟好像还是不大明白。
孔子又说道:“音乐就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弹瑟不仅仅是要把每个音弹准,还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人的愿望。”
曾参说:“老师,我明白了,就是说我们弹奏乐器,就是要把自己的感受加进琴声当中,向人们表达这种情感,而且还要让听众能听懂这种情感。是吗?”
孔子微笑着点了点头,笑着说:“学习只要用心去领会,就没什么难的了。”
乐与礼,乐与仁
孔子“乐”的思想是通过“乐”与“礼”、“仁”的关系来表现的。作为“六艺”的重要部分,“乐”与“礼”组成了礼乐之制,即所谓“周公制礼作乐”。礼乐之制,实际上是用以维护西周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一生以维护礼乐之制为己任,从中我们能窥探到孔子的音乐理念。他认为音乐是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素质的,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只有受到了音乐的浸润和熏陶,人的内心才能够丰富和完善,人的品德和行为才能够高尚,境界才能得到提升。
《论语·八佾》记载:“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只有做到了“仁”才能近于乐。合于乐。反之,如果耽迷于骄淫之音,沉湎于宴享之乐,就非但不能合于乐,也不能合于仁。因为这种音乐不仅是淫乐,同时还是自损甚至损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