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艳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艰巨责任。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设计整体规划,把爱国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历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应当是有意识、有计划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坚持经常,贯彻始终。
教师要在通读中外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具体列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进行祖国历史悠久的教育,古代经济文化先进地位的教育,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激发民族仇恨的教育,反压迫、反侵略斗争传统的教育等。
在历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有计划,要有通盘的考虑,就是对某一方面教育的具体内容、具体安排也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加以落实。如在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传统教育时,我们不仅应给学生讲祖国人民的爱国传统、革命传统,还应从教材内容出发,有系统地讲述海外华侨的爱国传统,指出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他们和祖国人民一样,不仅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和爱国主义传统。
二、树立正确历史观,避免走进误区
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是各门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才能避免片面性,走出误区,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性。
结合教材向学生讲述杰出历史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是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不少是剥削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我们对杰出人物的分析、评价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应主要看他们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生产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所起的作用,而不能简单地以其阶级属性作为评价的标准,更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要求古人。
像中国古代史上的康熙帝,中国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左宗棠,无疑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但他们都曾在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积极贡献: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抗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还两次平定了准噶尔贵族的叛乱;林则徐力主严禁鸦片,坚决维护民族的尊严;左宗棠率军抗击沙俄侵略,收复了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他还创办洋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中国历史上,人民群众掀起的爱国主义运动表现了伟大的革命力量,像近代历史上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台湾人民反对日本占领的斗争,他们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这正是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
我们毫无疑问应当满腔热情地歌颂人民群众反压迫、反侵略的正义斗争。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历史上人民群众的一些爱国运动也表现出它的缺点和弱点。如义和团表现出的迷信鬼神的落后性以及仇恨帝国主义,进而仇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和商品的笼统的排外主义,也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所不可取,教师有必要指出,义和团“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的行动,说明他们还不能把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帝国主义利用科学技术进行侵略、掠夺区别开来,这不仅达不到“灭洋”目的,也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
三、紧密集合乡土历史,升华学生的感情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所以,我在历史教学中结合乡土历史的教学,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讲述中国历史时,结合有关张家口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张家口的感情,从而升华其爱国感情。张家口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片土地上上演过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英勇抗击日军侵略,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映衬下越发显得不可磨灭,成为抗战史上浓重的一笔。平津战役,解放军力克新保安(张家口怀来县)之敌,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就会使教学的内容丰富、充实,学生听起来也倍感亲切。如此,在认识、热爱自己家乡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爱国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善于利用对比,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把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人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使学生分清爱国与卖国、善与恶、美与丑,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讲述鸦片战争时,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镇江人民的斗争,林则徐、葛云飞、关天培、陈连升、陈化成率军抗敌史实,与琦善、奕山、奕经投降卖国活动进行对比。讲述甲午战争时,把平壤战役中左宝贵坚持抵抗与叶志超弃城逃跑进行对比;将黄海战役中刘步蟾指挥定远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林永升指挥经远舰,将士们英勇抗敌的史实与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临战脱逃,仓皇间撞伤了自己的扬威舰的史实进行对比。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待于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只要我们形成共识,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因势利导,就一定能够把历史教学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两纲” 要求有意识地挖掘爱国主义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独有的素质教育功能。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