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青史上

2009-01-20 07:40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安危青史咏史

高 娜

历史如大浪淘沙,先人们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叹。

文人咏史诗从早期的汉朝的班固《咏史》、西晋的左思《咏史》开始,留下了一连串耀眼的足迹。盛唐时代,诗歌大盛,咏史诗更是大放异彩。至中唐,经历过盛世繁华的诗人们俯仰古今,凭吊先人,更是别有情怀。戎昱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其诗语言清丽婉朴,铺陈描写的手法较为多样,意境上大多悲气纵横。其《咏史》一诗,首联开门见山地指出和亲是最为拙劣的政策;颔联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可耻鞭辟人里地表达出来;末联以斩钉截铁的严峻责问结束:是谁制定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引人思索。

咏史(唐)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牛刀小试]

(1)本诗提到的“安危托妇人”指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作者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从哪个字能看出?

(2)诗歌末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对表达什么样的主旨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安危托妇人”指的是汉朝为了安抚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的事件,最著名的便是“昭君出塞”。根据时代背景可推知作者实指唐朝自安史之乱后,为安抚四夷,一味求和,使边境百姓备受祸害。从“岂”字可以看出,作者借古讽今,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痛心疾首,深以为耻。

(2)反问。本文的主旨在于讽谏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这一表现手法增强了主旨的迫切性。

猜你喜欢
安危青史咏史
碧血丹心铸青史 汉水浩荡祭英魂
风雨百年 青史可鉴
出 征
牙疼非小事,疼起来入青史
咏史抒怀
重新定义“见义勇为”是不是进步?
论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之异同
微信客:警察海报,我给满分
浅探纳兰性德咏史诗论
从吴楚七国之乱看国家安危之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