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红 解月光 钟永江 王柏松
本栏目主持人:薛莹,醉心教育,痴迷文字。
人都说编辑是为她人做嫁衣裳的幕后英雄,但每天看那么多稿件、接触那么多教师,校长、教育专家,总有一些感触和想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所以斗胆站在这里,“编看编说”,与您分享我最真实的心情。
我们这里汇聚了全国关心“整合”、研究“整合”,实践“整合”的人。您在“整合”中是否有一些成功的喜悦想与人分享,有一些现实的困惑要寻求解答?真诚地邀请您也参与进来,做杂志的“主人”而非“看客”。
编辑邮箱:见页眉。QQ:814819519
本期推荐:在信息技术课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信息技术教师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实际情况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具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整合”中的思考和实践仍然有值得商確的地方,请关注本期“整合点专栏”。
教学片段对比展示
片段一:多媒体网络教室
深圳市西乡中学程淑梅
创设情境:教师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上的案例引出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传播及其特征(如图1)。
生机互动,探索新知:学生通过浏览网站上教师准备的知识内容学习新知,并通过几个问题的交互,来实现探究活动(如图2)。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学生实现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
研究活动:小组内讨论并提交以下问题答案“你认为什么是信息”?
片段二:多媒体网络教室
深圳市益田中学王海
创设情境:通过网站提供的趣味游戏看图猜谜导入新课,丢弃乏味,激情入境(如图3)。
生机互动,探索新知:学生利用教师制作好的网站自主学习新知,通过直接在线浏览谜语答案、填写“事例信息分析……”及“我认为这表现出信息具有……”两个在线调查问题实现在线交流探究、分析反馈(下页如图4、图5)。
片段三:多媒体网络教室
山西省平遥中学郝瑞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设计以一篇优美的散文《蒙塔尔的人生哲学》为契机,让学生体会信息交换对人类的重要性。伴随着背景音乐,由学生自己朗读,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教师自然地引入了“信息”一词,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信息交换是人的基本需要”。
引出课题: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刚结束的北京第29届奥运会我们国家获得的金、银、铜牌分别为多少,刘翔有没有获得金牌”。将学生设置为体育组、娱乐组、美术组、新闻组四个信息案例小组,每位学生必须参加其中一个小组'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感受你身边的信息。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信息自基本概念。
交流,合作、探究:教师以“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诸葛亮“空城计”等几个经典案例,结合巩固练习(如图6)及给定题目“手术是否能增高”的拓展训练,分小组进行交流合作探究。
整合点深度分析
1优质课大赛《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优缺点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高中信息技术中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基础性知识,介绍了信息及信息的基本特征。
优势:①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素养都很比较好;②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造便利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③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动手的交互环节。
不足:①教师做的专题学习网站,基本是按教材的内容及知识点整理出的电子版教材,学生在这样的网站中学习,所有的内容都是教师一手包办,过于局限;②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设置任务过于依赖教材,对于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自主感知和探究这一课程主题过程没有合理的引导;③对整合点和整合点诊断过程了解不够,找的整合点不够恰当,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存在盲目性,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的现象依然存在。
2《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对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把握不准
《信息及其特征》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内容,对于这一部分,课标的要求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信息及其特征》的教材内容中,每个知识点后面都提出了交流、探究及练习的建议。对于信息的论述,建议学生分组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谈谈各自的看法,从具体的事例出发,逐步分析并领会。对于信息的基本特征,建议结合例子分析信息的特征,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从教师目前的普遍授深情况看,教师还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给定例子的讲解上进行本课知识的教学,没有把握住课标及教材的真正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积极性不高,晦涩的概念仅仅通过教材上的例子难以理解和内化、难以迁移应用等。
(2)对整合点理论理解不透彻
从参赛教师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信息技术素养较高,但对整合点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仅仅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呈现教材内容,不一定给教学带来了高质量和高效率。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在过程并不充分,动手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更好的培养。
综合课标理念及对本模块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要求,教材安排特点、学生认知特征、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整合点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对于《信息及其特征》这节课采用“基于问题”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主导一主体”教学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
点石成金——理想状态下的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所谓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指在不考虑教学条件的情况下,突破时空和技术的限制来构思课堂教学的步骤,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1理想设计——整合课设计应采取的方法
①教学过程及步骤设计;②整合点诊断;③信息化环境选择;④系统研究整合点解决方法;⑤课件设计与集成。
2针对本课的理想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课的内容特征,笔者在整合点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全国优质课大赛中各位教师的优点,设计了理想状态下的《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片段。
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技术:网络教学平台。
(1)设问取答,体理交互
活动:教师把设计好的问题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通过网页浏览的
方式访问这一平台,同时引导学生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工具搜索自己对于问题理解的最佳答案,把答案提交到这一教学平台上。
整合点:设计问题进行导课。这里的“问题”要符合以下标准:以课标的理念为导向,以高一学生的思维特征、兴趣爱好为前提,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目标,以实时的学习及生活内容为素材进行设置,问题突破教材所谓实例的局限。整合点为问题的呈现方式。
解决办法:利用教学交互平台进行所设问题的呈现,并收集学生的答案,根据关键词信息检索技术进行第一轮的答案分类。
此整合点与三位教师在此教学环节的优势比较:
此整合点解决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产出(笔者把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工具作用定义为产出)作用:完成课程目标中对信息概念知识点的导入,使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形成感知,产能(除工具作用外的其他作用,如信息素养提升、思维培养等作用定义为产能)作用是在不经意间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也符合大纲中“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的要求。
(2)分析答案,总结知识
活动:利用投影展示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提交的答案,教师带领学生分析。
整合点及解决办法:①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思维会跟随教师的引导,所以他们更愿意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②教师通过投影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学生之间互相对比点评分析,有利于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3)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活动:让学生自拟题目,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搜集与此题目有关的典型例子,通过分析和概括,深入了解信息的某种特征。
整合点及解决办法: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回到教学平台进行概念的回顾,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搜索和自己题目相关的资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随时引导,答疑解惑。这一过程再次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4)概念内化,能力提升
活动:学习总结。
整合点及解决办法:利用该平台,让学生整理这节课中自己的思维过程,从对问题的分析、搜索资料、赋予问题答案及自己概括总结的答案背后体现的本课的知识点等进行整理,形成小专题汇报文稿。这一过程学生自己动手和思维,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信息技术素养及信息素养都有所提升,有的是可见的,有的是隐藏的,但是笔者认为它一定存在。
通过对《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课同题异构教学设计方案比较研究,分析得出以上几个教学设计各自优势与不足,找到问题所在。遵照课标、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根据理想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将本节课运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主导一主体教学方法进行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设计,理想教学设计方案解决了同题异构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提升,思维能力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