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009-01-20 02:30张小盈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作文内容生活

张小盈

提起写作文,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怕写。但是作文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考试的重头戏。然而,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害怕写作,面对作文题,往往迟迟下不了手,觉得无话可说,勉强写下来,也是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从教材入手抓住词语和句子的训练,并努力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辞不足不可以成文。”掌握和运用语言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最基础的。为了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语文教学的作业设计中我作了相应的改进。将原先每堂课课后的生字,由四字两词改为两词两句。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一方面又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而且知道了“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是近义词,这就为他们以后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词语。使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能信手拈来灵活应用,还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作文中的句子能做到通顺、优美、生动。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接下来,再对这本书的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来。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写专题读书笔记。

二、培养主体意识,激发写作兴趣

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着活泼的个性。缘于“情”而作,为自己的真情、为自己的个性而作,基于这一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

要改变以前一学期写几篇作文的做法,采用灵活的写作方式,让学生多练笔。如采用随笔本或日记的方式,随笔本上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自己命题,字数不限,但要求学生要写真,写出自己身边的事和物,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每天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想表达倾诉的东西为内容,持之以恒,最终让学生达到想写、会写的地步。学生认为:用真心去写,很畅快,倾诉后有一种快感。这种自由式作文实际上让学生不经意间保持了一定的作文量,既满足了文章的数量,又在对文章的提炼、揣摩中提高了质量。学生普遍觉得自由式作文是他们倾吐心声的绝妙形式,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他们的习作中,不仅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生活,而且向社会生活、大自然延伸。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一盘棋局”、“一次比赛”、“一场游戏”俯拾之间几乎都成了写作的素材来源,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学生不应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应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

三、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东一句西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四、通过社会调动,开拓写作视野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儿童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最近发展区。当他不依赖老师独自完成任务时,现有的发展水平就转变为最近的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成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当学生从“我想写”的发展水平进入“我会写”的第二个发展水平时,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就进入“我还能写什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与他们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区”。这个目标区通过社会实践的途径实现。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组成员,由所有成员共同策划感兴趣的课题。然后,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参与社会生活,调查了解社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中学生在学校生活时间长了,觉得学校生活单调枯燥,失去了新鲜感,思维单一、呆板。走向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学生的主体意识会增强,而且耳闻目睹,感到非常新鲜,社会生活许多事情都能牵动他们的感情,激发他们的写作愿望。有的学生关心城市的交通管理,可组织他们到市交警大队去采访。走向社会,学生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结合调查来写作,学生会文思泉涌,内容充实而有新意。这种实践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培养学生开拓、创造的自主精神也是有益的尝试。

利用周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填充贫乏的大脑。学生阅历不深,阅读面窄,肚子里的东西少得可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配合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他们对周围生活的热情,从而达到增强其写作意识之目的。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周至少练笔一次,大到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到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五、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写后说,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这就是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就会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猜你喜欢
作文内容生活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要内容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