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钰婷
摘 要:中国民歌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在长期流传中积淀了鲜明的民族文化表征。贺州民歌多样繁多,集中体现了贺州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特质。文章从文化的层面,探讨了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歌的原则与途径。
关键词:贺州民歌;民族文化;音乐艺术;原则;途径;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
Chinese folk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HUANG Yu-ting
关于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已有诸多阐述。但是,虽然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同时现实中民歌的生存状态却实在堪忧;民歌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极其深远,吾辈有责任为民族音乐文化呼吁。就贺州地区而言,有汉族的《挖地歌》、《夜光光》,瑶族的《开山歌》(高山瑶)、《蝴蝶歌》与《喇格哩》(平地瑶)、《贺喜歌》与《葬祭歌》(贺州客家),壮族的《嘹歌》、《布洛陀》等。日常劳作、婚嫁或者重大节日之时,他们都要高唱山歌,以歌传情,以歌抒怀。例如汉族,他们在夏夜的晚上外出打鱼,就会唱《渔郎歌》:“河水清清鱼儿肥,我乘船儿打渔归;婆娘问我鱼多少,满仓鱼儿跳微微!”例如富川瑶族,他们去赶歌坡,如果碰上合意的姑娘,他们就会唱《蝴蝶歌》:“采来鲜花铺条街,铺条花街等哥来;十年不来十年等,十年等,再不移花别处栽!”例如壮族,妹子碰上合意的郎哥,她们就会唱:“远看情哥走路来,高大英俊惹人爱;有心和哥对句话,又怕阿哥想歪开!”像上述一样的许多的贺州民歌体现了贺州各民族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非常值得传承和发扬。
一、传承与发展民歌的重大意义
古人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民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表达了民族风俗与思想态度。“民歌是民风,是民魂,是民髓,是最原朴、最自然的民心和洞开和拓放,是最挚切、最本真的民族吐纳和呼吸。从文化的意义上说,民歌应该是乳水,是精血,是一个民族的体温和气息。这就是民歌原生态的价值。从严格意义上说,加工与粉饰都有悖它的天性。”①民歌是民族文化与价值体系中重要组成,并鲜明地体现了民族的本质,因此,传承与发展民歌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
(一)传承与发展民歌的文化意义
回眸中华民族的音乐历史,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民族音乐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到“候人兮以”,从五代之乐到《国风》、《楚歌》到近代的学堂乐歌。中国民族音乐经历了绵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民族文化在音乐的长河中不断的吐纳创新、沉淀积累,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面貌。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因而音乐的意义就具有了文化的意义。文化是个复杂的概念,它是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的思想与态度、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等内容的总和。民族音乐在人民的生活中产生,在人民的生活中流传,在成百上千年的过程中负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向我们昭示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从山歌、到号子,从信天游到花儿,“我们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穿越千年历史传递给我们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仍然那样富有活力、息息相通、连绵不断。” ②笔者认为民歌的当代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传承音乐,更是传承民族文化。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民族永恒的情感,民歌“音乐的民族性是中国音乐生存发展绵延不绝的根本,它的原始基因和历史传承使中国音乐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③ 贺州地区民族众多,音乐多样,因此,传承与发展贺州民歌具有深远文化意义。
(二)传承与发展民歌的教育意义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育是培养人的特殊的人类活动。我们的教育,进而说我们的音乐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中国的教育当然要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的人的教育。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经济的进入,西方文化的入侵日益严重。因而,传承民歌就具有了重大的教育意义。众所周知,文化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是文化传承最为有效的途径,文化是教育必需依赖的载体。实质教育主义认为,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人类社会活动。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管其形式如何差别,但它们都有相同的功用,亦即传递文化和塑造新人。从人类学角度而言,文化传递是一种文化传承的社会现象。本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本土音乐传承是人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应是中学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维系的必要手段,文化传承负载着将先人创造和积累的一切文化财富和经验,一代代地传递给后人的历史重任。而文化传承只有通过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文化传承又承载着深刻影响下一代身心发展的教育重任。” ④民歌作为民族文化,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传承民歌就是传承民族文化。
贺州地区民歌繁多,民歌是音乐文化非常丰富,传承和发展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时,传承和发展贺州当地的民歌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二、传承与发展民歌的原则与途径
传承与发展贺州民歌重要与迫切,意义深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亲力亲为,并且要做到事半功倍,圆满成功。但是,做事要有方式,更要有方法,否则,盲人瞎马,即使你再努力,也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传承和发展民歌,主要是要传承与发展民歌的精华,剔除、摒弃其落后于民族时代的糟粕部分,让我们时代的精神、时代的责任、时代的义务在民歌的旋律、歌词中重要发展,明确体现。这是时代进步发展的渴求,也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
(一)传承与发展民歌的思想原则
1.传承和发展民歌的精华和要义,要将民歌的内涵特质,独特音韵保留传承下来,让壮美的更壮美,亮丽的更亮丽,让人耳熟能详,老少皆能学会唱,达到在新的形势下民歌应该起到的鼓舞、教育人们的社会作用。
2.根据本民歌的实际,再按照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增添新的内容,新的歌词,新的旋律,并且根据这些内容、这些歌词、这些旋律的需要,调整、增添(或删减)、修改民歌的歌谱旋律,歌词诗句,使得这首民歌的旋律与歌词能够达到完美的统一,完美的融洽,完美的结合,以其新的曲谱、歌词、演唱,新的旋律、新的意境、新的气度所产生的气韵、力度和效果,来实现词曲者和演唱者所要表达的心情、神态和语境。
3.扩大、充实我们传承和发展民歌的层面和途径,我们不但要培养自己民歌的搜集、整理队伍,还要培养自己民歌的创作、演唱队伍,出版、发表自己民歌的歌曲,将自己民歌的代表作、搜集整理和创作演唱者的资料归档留存,并且还将那些有一定搜集整理、创作演唱功底的少年、青壮年进行发掘与培养,给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使他们能够成为我们民歌的传承者和代表者。
(二)传承与发展民歌的主要途径
1.寻找贺州民间的老歌手、老歌唱家,记录、整理他们所传、所记、所唱的民歌,将他们所掌握、所擅长的民歌搜集整理、记录归档,然后拜他们为师,请他们演唱,请他们传授,虚心地做他们的学生、弟子,把他们所掌握、擅长演唱的民歌学会唱,将这一民歌的词曲、乐谱、资料录音,记录,并将这些文字、音像资料妥善保存。
2.利用现代先进的录音、摄像手段,将事先做好的民歌的录音、录像、曲谱、歌词等有关资料指派专人管理,或者是归档整理,举办大型的歌咏、演唱会,让他们唱,让他们演,让他们开山收徒,并且出版、发行这些民歌民间老艺人的演唱专辑,出版、发行这些民间老艺人的歌曲、歌词乃至其他专著,让人们认识贺州民歌、理解贺州民歌、学习贺州民歌,并且还将这些资料、专辑、专著存放到一定的图书馆、档案馆及有关的管理机构去,让人们永远记住贺州民歌,并引以为自豪。
3.各级领导机关要关心、重视贺州民歌,要拨给一定的经费指派专人来从事它,经营它,管理它,成立一定的机构,委派一定的人员,并且定期地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以民歌为专题的研讨会,同时组织表演、演唱、演奏贺州民歌,扩大贺州民歌的知名度,宣读、出版有关专家学者的贺州民歌的论文,将贺州民歌的创作研究工作不断地进行下去。
4.加强和重视民歌的发展与传扬,根据有关民歌的曲谱、主要旋律、歌词,组织一定的专业人员对它们进行整理、研究与创作,并且让这些整理、研究、创作的工作系统性,规律化,让他们出作品,出人才,给以一定的演唱、发表、出版空间,逐步开展逐步完善,使我们的民歌能够长传不衰,经久不息;五是要关心有关人才的成长,重视有关人才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发现和培养整理、创作、演唱民歌这方面的各类人才,送他们读书,给他们学识,使他们成才,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八九岁的孩子抓起,在一定的学校开办一定的班级,招收一定的人员,设立一定的课程,派专人教,认真学,让我们民歌的整理、创作、演唱人才能够代代相传,人才辈出,发展壮大。
5.充分利用学校平台传承民歌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最有力的媒介。学校,尤其是高校,有集中的人力和时间,有高效的课程教学,以及众多的传播对象——学生。因而,要充分认识学校的作用和力量。如此既是传承了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是对学校学科教学和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从更广的角度而言,学校的民歌教学既完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社会目标。
总之,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离不开专家学者与民族民间艺人的积极参与,同时更要利用学校教育平台。因此我们要深入农村,对那些民间歌手进行采访,拜他们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并积极在学校利用这些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民歌,更好的掌握到民族音乐文化,并将它们更好、更全面地传承、发展下去。
三、结语
中国各族民歌博大精深,贺州地区民歌也丰富多彩。贺州各类民歌都鲜明生动的体现了贺州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在当下欧洲现代音乐文化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之今日,教育应该首当其冲地担当承传发扬民族文化,进而说,民歌的重任。贺州民歌是贺州各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传承它们,发展它们。文化的继承离不开政府的支助,社会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更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此外,我们还要改善各民族的精神面貌,为民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各民族歌手的整体素质,为民族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社会的团结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巨大的作用。(责任编辑:楚小庆)
① 王冼平《原生态民歌集》(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第364页。
② 刘丽芳、王琴纳《中国世界音乐文化》,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③ 刘丽芳、王琴纳《中国世界音乐文化》,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④ 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