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东
摘 要:高师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为缺少“童子功”、进入青少年阶段以后才开始学习钢琴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习钢琴的生理条件并不是很具优势,但在心理认知能力方面却较强,学习效果易产生正迁移,善于理性分析并具有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可根据这些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适,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师;钢琴;音乐教育;生理特征;心理认知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iano Learning among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WU Xu-dong
近年来,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其中,不乏有自小学习钢琴的学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上高中以后才进入音乐班学习。这些学生的资质良莠不齐,有的缺乏起码的音乐素质,而有的却有较好的音乐天赋,只是起步太迟。对此,必须要充分了解这部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才能进一步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由此,本文主要探讨那些高师学生中缺少“童子功”、进入高中以后才开始学习钢琴的学生学习钢琴的生理及心理认知特征。
一、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生理特征
在探讨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心理特征之前,有必要先谈一下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征。大学生进校的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刚从少年期跨入青年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和智力发育日趋成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业已形成。由于钢琴演奏技巧性很强,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呈现出很大的特殊性,生理特点与学习效果关系紧密。
低年级大学生的机体发育成熟,演奏的先天生理条件已定型。与演奏相关的生理部位主要有手部、耳以及记忆等等。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手部条件:手的大小,手指的长短、粗细,肌肉与关节的柔韧性、协调性等等。手部的先天生理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了人与键盘的契合度。先天条件的不足,将会形成演奏者在演奏时的障碍,甚至无法逾越。由于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教学人才,遴选生源时并没有更多的注重学生手部生理条件。高师学生的手部生理条件参差不齐,具有较好的演奏条件的较少,部分学生甚至有着明显的不足,不是手太小就是手指缺乏柔韧性、协调性,而这些方面与学生学习钢琴的一些技术指标有着直接联系,主要表征为:
1.力量性较好——力度
如前所述,高师学生进校时已成年,一般学生都具有健康的体魄,骨骼发育成熟,一般的学生手部力量都较大。这是较之儿童学琴的优势。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化训练的手指仍然缺乏独立性,力量在单个手指演奏时并不能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手指的独立性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在不违背生理常识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地加大手指训练强度,科学的安排学习时间和频率,尽可能的缩短独立性训练的周期,为其他技能技巧的学习打好基础。
2.灵活性欠缺——速度
虽然高师学生手部力量较强,但骨骼的定型也导致手指不够灵活。这样,多数学生的弹奏速度上不去,这方面能力较之儿童学琴更弱。那么,在手指独立性解决较好的基础上,要在触键的速度训练上下功夫。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虽然发声的颗粒感和跑动速度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学生往往对此并不是很清晰。究其原因,亦是高师学生的生理心理原因所致。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少儿时期有所下降。针对高师学生认知能力较强的特点,有必要将触键过程进行分解讲授,使学生明白与发声相关的物理过程,目的明确地进行手指控制练习。
3.柔韧性不够——音色
钢琴演奏需要极其丰富的音色变化,而高师学生中,有的手部骨骼的硬度较强,演奏时声音过于坚硬;也有部分学生手指过于柔软,演奏时声音缺乏穿透力,在处理音色时往往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总体来说,高师学生学习钢琴的生理条件方面显得有些先天不足。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又是采用一种规范化教学模式,尤其是对条件稍好一点的学生,将其选拔为钢琴主修专业学生,教学形式尽量向表演专业水准靠拢。但不得不承认,二者在生理条件和学习背景方面确实有一定区别。如此,就产生了拔高程度、降低演奏要求的一系列现象。演奏效果达不到心理的预设标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动手能力之间从而产生矛盾,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心理认知特征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普通高中学习的高师学生在心理认知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这里的心理认知能力主要指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的能力,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等。高师学生普遍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接受能力强,能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迅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在钢琴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效果易产生正迁移,善于理性分析和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这些因素也是直接指向钢琴技能学习的某些指标。掌握了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某些学生在生理条件方面的欠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习效果易产生正迁移——左右手及声部的配合
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指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产生积极影响的为正迁移,产生消极影响的称作负迁移。①高师学生的学琴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此类现象:左右手之间或是各个声部之间的弹奏相互影响。对此,教师合理加以引导,可以有效地减除学习中的负迁移因素,提高正迁移效果。譬如,在复调作品的学习中,根据学生个人而异,谨慎地处理双手和各声部之间的学习顺序,使其产生积极的正迁移作用,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善于理性分析——音乐记忆及理解能力
高师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高强度学习,自身已经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进入大学后,师范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又十分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再通过一些专业理论基础课如乐理、和声、曲式、音乐创作等课程的学习,其音乐分析能力在逐年提高。在背谱方面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随着学生学习时间的增长,逐渐由机械记忆转为理解记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分析,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机械记忆变为主动学习、理解记忆。
(三)音乐审美能力强——作品风格的把握
音乐审美能力包括了音乐感觉和知觉、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音乐动作和智慧、音乐表现等多种能力。它是一种在特殊情感体验状态下,体现在音乐审美创造性认知能力或敏感性方面的特殊的音乐能力。②多年的学校教育和生活经历使高师学生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基础,具备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已产生自我的音乐审美标准,有一定的音乐审美理想,并有着明显的音乐审美偏好。再通过音乐赏析、音乐史、音乐美学等课程的学习,不乏能力突出的学生在作品的音乐风格处理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就音乐音响自身的美学特征而言,由于它的非语义性属性,音乐理解具有多解性和不确定性。③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持一种尊重学生的态度,而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的能力。
三、高师钢琴教学的调适
掌握了以上高师学生学习钢琴的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一些调适:
首先,针对个体的生理条件差异,扬长避短,防止学习焦虑。教师对学生的生理条件和能力差异要有科学的评价,及时调整学习的长、短期目标。尤其在作品的难易程度上一定要把好关,务必使学生的技术水平能够胜任作品的演奏,否则易使学生自尊心受到损伤、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感或失败感等不良的焦虑情绪。
其次,发挥心理认知优势,加强音乐审美心理的培养。高师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较强,不过这只是音乐审美心理的一部分。良好的音乐审美心理固然离不开音乐感知觉、音乐想象、音乐记忆、情感反应等一系列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应端正音乐审美态度,提高音乐审美趣味。具体措施方面,教师可以将钢琴教学与视唱练耳、和声、作品分析、音乐史等理论课程联系起来,进行一种综合音乐感的培养。④
另外,还可以适当地刺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之一,正确且适度的学习动机能有效地加强学习效果。钢琴学习是一个枯燥而又持久的过程,教师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大学生活是学生生涯最重要的分水岭,刚跨入大学校园的高师学生,面临的刺激是新鲜而又丰富的,兴趣指向往往广泛而不够专一。高考阶段所产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减弱,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学习动机过弱,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可以从多方面对学习动机进行刺激。如增加表演和比赛的实践机会,学生为了获得教师、旁人的认可与表扬而奋斗,产生强烈的外部动机;还有更高层次的动机,即为了获得知识技艺而努力刻苦学习,这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内部动机,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认知内驱力,稳定而又持久。教师宜多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还可以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页。
②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③ 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99页。
④ 李俊《综合音乐感教育在高师钢琴基础课的运用》,载于《黄钟》,2005年第3期,第101-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