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

2009-01-20 02:48
老区建设 2009年23期
关键词:重点县设区财政

钱 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的逐渐加大,社会各界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日趋关注,如何科学评价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是我们扶贫人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就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对省级如何搞好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的内涵和意义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属于政府绩效评估的范畴,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扶贫和财政部门使用管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水平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和划分等级。

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是强化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的基本前提;是鼓励探索创新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新机制、新模式的根本保障;是加快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的有效动力;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党的宗旨和贫困群众的意愿,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体系

(一)考评组织

省级负责对全省各地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水平进行综合评判,重点评定各设区市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绩效水平。省级考评工作由省扶贫和财政部门共同组织,省扶贫部门牵头。省扶贫部门负责拟定考评方案和先进单位评选办法,搜集汇总考评数据和资料,组织开展考评培训和交叉考评;省财政部门负责提供相关的考评数据和资料,参与制定考评方案和评选办法,参与考评培训和交叉考评。

(二)考评程序

绩效考评应体现民主与集中的原则,采取逐级自评与自上而下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具体步骤和做法如下:

1部署阶段。每年年初,省应根据上年考评工作开展情况和当年扶贫工作实际,修订完善本年度考评方案和评选办法,部署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开展自评和考评。

2自评阶段。各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上年度全县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自评,并将绩效自评报告及总结材料报设区市,其中重点县同时报省。各设区市对所辖各县的自评情况进行全面核查、评分,于规定时间前将绩效自评报告及总结材料报省。

3交叉考评阶段。省抽调设区市、重点县扶贫和财政部门的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组成交叉考评组,经过省统一培训后,对各设区市、重点县和部分非重点县分片进行交叉考评。考评组对各考评对象的资金绩效情况形成书面考评报告,并根据省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后报省。

4汇报考评阶段。省召开交叉考评工作汇报会,由各考评组汇报考评情况和考评结果,交流考评经验,反映考评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讨论进一步改进考评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5评选先进阶段。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充分体现评选的参与性和透明性,绩效先进单位由省扶贫、财政部门和考评组共同评出。评分是将各设区市、重点县的自评分、检查组的评分、省扶贫和财政部门评分加权平均后得出,从高到低评出先进单位。

(三)考评指标

考评指标是绩效考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绩效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指标设置科学合理,则能反映出资金使用管理的实际水平,否则很难反映出真实的绩效水平。因此,指标设置是搞好绩效考评的重要环节,也是最难做好的环节。财政扶贫资金绩效是扶贫和财政部门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使用管理一定扶贫资金所表现出的工作行为和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多因性、多维性与动态性的特点。因此,根据绩效的特点,在设置绩效考评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对影响绩效的因素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综合评判。如设置各级政府财政资金配套任务完成指标,此指标既可反映当地党政对扶贫开发的重视程度,又可增加扶贫投入。

2操作性原则。指标设置不可繁杂,不可面面俱到,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选择一些数据和信息易获取、易验证、能全面反映真实绩效水平的指标,切记指标数量要少而精,而不是多而全。

3客观性原则。尽量选择不易被人为因素干扰的客观性指标,体现公平、公正,便于对被考评单位的工作和结果进行公正的评判。考评指标数据来源最好能从财政扶贫资金信息监测系统、各级下达的相关文件、工作总结或资金账户、项目台账等渠道中直接提取。

4契合性原则。设置指标时,反映财政扶贫资金产出和成果类指标、资金使用管理类指标应占绝大多数,如贫困群众满意度、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创新度、项目完工合格率等;而反映财政扶贫资金影响类指标如贫困人口减少进度、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等应仅设置一、二个。

5一致性原则。考核指标应表述明确,含义清楚,解释统一,不能设置有歧义或易混淆的指标,从而有利于不同考评者统一考评标准,也有利于公正地横向比较不同被考评单位的绩效情况。切忌考评者根据个人理解随意更改指标定义,得出不真实的考评意见。

6发展性原则。在一定时期内,指标要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时也要根据扶贫开发工作形势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指标。

(四)考评成果运用和反馈

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真正发挥绩效考评扬先鞭后的作用,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先进单位安排扶贫项目或用于绩效考评相关工作开支,由省财政和扶贫部门联合发文在全省通报考评结果;并在资金项目的分配安排上导入绩效因素,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分配安排资金项目的依据之一。同时,对考评中发现的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完善制度,专项整改;对考评中反映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考评指标和分值进行调整修订。

三、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产生的积极影响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提升了各级政府和财政、扶贫部门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可以极大地调动各地加强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激发探索资金使用管理新机制新模式的创新能动性,明显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进而有力推动扶贫开发进程。

1显著改善地方特别是设区市、县政府配套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江西省将各设区市、县落实省下达配套任务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量化指标,增强了各设区市、县落实配套任务的紧迫性和积极性。

2明显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逐步提高项目年度完工率。通过对重点工作分项设置资金拨付进度、项目年度完工率等考评指标,有效地加快了重点工作的资金运转速度和项目实施进度。如实施绩效考评前,江西省资金拨付时长约为2个月,现在一般为1个月;原来项目完工率约为85%,现在超过92%。

3大大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监测信息系统录入质量。财政扶贫资金监测信息系统是加强扶贫资金项目动态监测的良好平台,具有适时性、客观性、便捷性等特点,应充分利用监测系统的优势,将系统反

映的数据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如江西省每年在同一天截取监测系统中各设区市和重点县的数据,与各地上报的绩效自评报告中的基础数据核对,有效地促进了各级扶贫、财政部门及时将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录入监测系统,使省级能更好地全面、动态地获取各地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情况。

4不断优化和创新资金使用管理机制。由于充分利用了绩效考评成果,将考评制度与奖惩机制有机结合,对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奖励和资金分配倾斜,各地必将高度重视绩效考评工作,将考评作为加强资金监管、规范操作和完善创新机制的助推剂。如江西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绩效考评先进单位,并逐年提高奖励资金,不断加大奖励力度,极大地激发了各地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绩效的积极性。赣州市扶贫办印发了《赣州市扶贫资金管理工作手册》3000份,发至1047个重点村。并在全市建立了市、县、村三级财政项目管理台账和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项目电脑管理台账;九江市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九江市2008—2010年“雨露计划”实施意见》,探索开展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模式;重点县赣州市宁都县通过为贫困户和扶贫龙头企业开展融资担保、扶持成立扶贫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等途径,探索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新机制;重点县吉安市遂川县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与扶贫到户贷款紧密结合,探索保障贫困户受益的新机制等等。

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应重点避免的误区

绩效考评的宗旨是总结经验,扬先鞭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实际考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非正常的干扰因素,影响考评结果,所以,必须采取措施绕开黑洞,力避四个误区:

一是避免受到错误意识观念的干扰。中国人好面子,讲人情,不愿出头或得罪人,特别在交叉考评或对所辖单位考评时,普遍存在求同心理,体现到考评中,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考评分不相上下,分不清谁优谁劣。

二是避免考评过程不民主。考评过程要公开透明,不要暗箱操作。要让被考评单位、被考评单位的直接上级部门、横向同级部门或上级部门、被考评单位的服务对象等都参与进来。

三是避免将考评等同于考察。考评与考察,一字之差,但内涵却相去甚远。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手段、内容表述和结果表现形式上。考评应更全面、细致、深入,综合采取座谈、实地检查、上户访谈、查看资金账户、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并对绩效情况出具详细的书面报告和评分。

四是避免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要充分利用考评成果,使考评结果成为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创新机制、提高绩效的引擎,采取相关配套措施,加大考评结果的使用力度。

总之,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意义重大,作用积极,但由于是新生事物,在考评体系的安排、指标的设置、成果的运用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地方,笔者仅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钱薇,女,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处长。

[责任编辑:牵丽娜]

猜你喜欢
重点县设区财政
刍议如何把握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重点
论我国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限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重点县经济发展的影响
立法法修改实施一年 209个地方获行使立法权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我省11个市人大实现同步换届
温州等5个设区的市开始行使立法权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
读懂现代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