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理据性与英汉新词语生成方式的对比分析

2009-01-20 02:08

郭 佳 陈 丽

摘要:词语的理据性解释了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按照Ullmann的理据分类,英汉新词语的理据性在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三个方面存在着异同之处。根据英汉语言结构特点和构成新词的方式,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大于英语词汇的理据性,并且汉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加强,而英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减弱。

关键词:理据性;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英汉新词语

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6-0107-05

语言符号和语言成分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这种联系如果是任意的,就是无理据的;如果不是任意的,就是有理据的。[1-3]一方面,词语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这是现代语言学原则之一:词语的无理据性。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在一些词语中,形式与意义之间确实存在种种不同的联系。正是基于此,Ullmann把词分为隐性词和显性词。他指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语音与语义之间毫无联系的约定俗成的隐性词,同时也含有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理据的、因而是显性的词语。他在《语义学》一书中提出,词的理据性主要有三类:(1)拟声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4]

由于人类原始思维模式的同一性所致,象形文字成了人类语言文字的共同起点。表音的英语与表意的汉语文字基本上都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过来的,这表明英汉语词语的理据性是文字符号和语言联系的一种必然的存在。但是,英汉语言发展到今天,其词语的理据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科学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深入以及语言自身的不断发展,都促使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的新词语层出不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新词语的理据性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所以具有不同理据的根源,了解英汉新词语理据性的强弱差异及在各自词汇体系中的体现。

本文结合英汉语言的特点,按照Ullmann的理据分类,从拟声、形态、语义等方面对英汉新词语的理据进行对比分析。

一、英汉新词语各层面理据对比

(一)拟声理据

词语的拟声理据表现在词语的语音形式与词义的联想上,具有拟声理据的词被称为象声词,包括象人的声音词(即感叹词)和象物的声音词(即拟声词),其中以象物的声音词为多数。[5]然而,由于各种语言音系结构、词汇形态各不相同,各民族对同一声音的听觉感知和模拟习惯也不尽相同,再加上民族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就可能出现种种差别,甚至大相径庭。[6]

1.相同或相近的拟声理据。coo(咕咕)鸽子叫声,howl(嗥)狼叫声,mew(喵)猫叫声。

2.不相同的拟声理据。hemandhaw(哼哈)踌躇、支吾声,whistle(嘀嘀)笛声。

上述例子表明,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发音习惯不同,观察角度不一样,在拟声理据方面,拟声词或感叹词虽有相同或相近的,但多数情况下是不一样的。由于英语是表音文字,这使得英语在创造象声词方面比汉语具有更多的自由。所以,相比较来说,英语中的象声词比汉语丰富得多。

(二)形态理据

词的形态理据是指一个词的词义可以通过对该词的形态结构进行分析而获得。索绪尔认为“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有程度的差别:符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7]索绪尔所说的绝对任意的符号是指单纯词符号,而相对可论证的是指合成词符号,它们的内部结构是可以分析的,意义是可以推理的,也即形态理据。

英语中的单纯词(拟声词除外)一般无理据可言。相对而言,作为表意文字,汉语的单纯词,无论是独体字单纯词还是合体字单纯词,其理据性都很强。而在英汉语中,合成词(指派生词和复合词)都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理据性。

1.英语新词语构词方法。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英语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几乎每天都有新词诞生。汪榕培对英语新词的构成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以《牛津新词词典》为基本素材,对该词典所选的2000余个英语新词进行统计,发现大多数新词语都是用传统的六种构词方法构成的,其使用频率依次为复合法、缩略法、派生法、转化法、逆生法和拟声法。[8]以下就构词频率较高的复合法、缩略法、派生法进行简要的分析。(1)复合法:新词大多是社会或科学进步的产物,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它所反映的是由若干简单概念抽象出来的复杂概念,这就是新复合词产生的理据条件。英语中由复合法构成的新词语很多,如network(网络),keyboard(键盘),broadband(宽带),genetically瞞odifiedfoods(转基因食品),after瞫aleservice(售后服务),job瞫eekingidea(择业观念),exam瞣rientededucation(应试教育)等。(2)缩略法: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总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来获得最多的信息。用缩略法构词方式产生的新词造词简练,记忆方便,在科技语体和报刊语体中广泛使用,可以加快文本传递速度,如:expo(exposition)博览会,WWW(worldwideweb)万维网,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DP(grossdomesticproduction)国民生产总值。这些简略词在汉语里的使用也在逐渐增加,即便是没有学过英语的人,也都知道什么是CT检查,甚至WTO。(3)派生法:派生法主要利用前缀和后缀来构成新词,是英语新词语形成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如随着电脑网络的迅速发展,cyberspace这个词开始被广泛地使用,由cyber这一词缀合成的新词也开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例如cybersource(网络资源),cyberpet(电子宠物),cyberspeak(网络用语)等等。

除了利用传统的词缀构成新词之外,英语中新词缀也不断产生,例如“瞚n”是美国60年代产生的一个词缀,源自sit瞚n,指反对种族歧视的静坐示威,随后便发展成任何形式的公众示威,出现了ride瞚n,lie瞚n。汉语中的新兴后缀“迷”与(美国)英语中新产生的后缀瞡ik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两者在某些方面十分相似,都可以用来表示“爱好、沉醉于某事的人”,都带有一点戏谑或贬义的感情色彩,多用于口语或俚语中,如:filmnik——影迷,jazznik——爵士乐迷,computernik——计算机迷。

2.汉语新词语构词方法。汉语构成新词语时也仍然是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构词方法、词语组合方法构成。例如:

并列式:打拼、点击、封杀、评估

偏正式:股民、歌厅、黑客、芯片

支配式:炒股、脱贫、美体、上网

补充式:锁定、胜出、录入、趋同

陈述式:双赢、情变

汉语中词缀化的新词也明显地增多了,产生了一批新词缀或准词缀,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派生词,例如:

化:淡化、西化、内化、外化、优化、强化、弱化

热:电脑热、旅游热、出国热、炒股热、外语热

型:开拓型、经营型、外向型、智力型、创造型

感:失落感、乐感、手感、质感、群体感、紧迫感

在现代汉语新词语中的缩略语也为数不少,例如:超市←超级市场,环保←环境保护,考研←参加研究生考试,影星←电影明星,三讲←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新词语中有些外来词中用汉字书写的音译音节,有了一定的构词能力,如“吧”(bar),现在出现在了“网吧”,“氧吧”,“话吧”等新词中。汉语新词语中还有些带字母的词语,如“卡拉OK”,“B超”。

(三)语义理据

词语的语义理据是借助于词语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获得的,是一种心理联想。语义理据有多种类型,如隐喻、借代、提喻、类比等,各自表示词的形式和其意义之间不同类型的联想关系。

1.隐喻。隐喻是语义理据的一个重要源泉。人类本身以及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地理状况、生态环境、季节更迭、气候变化,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都存在种种共性,这种共性形成了人类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种种共识。因此在隐喻方面英汉语都有很大的相同性。例如:mouse(老鼠→鼠标),save(拯救→存贮),memory(记忆→内存)等。

这种现象在汉语中也屡见不鲜,如“下海”引申为经商,“充电”引申为补充新的知识。并且汉语中还出现了许多流行新词语的超常组合,例如“泡沫经济”——以泡沫喻指虚假繁荣的经济,“拳头产品”——以拳头比喻该产品在开拓市场和商品竞争中的力量。这些词语都是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的,蕴含了一个完整的比喻过程。

2.借代。借代也可以反映出词的语义理据。英语的借代词临时性极强,收入词典的极少。而由借代构成的汉语新词语的数量是不少的,例如“大团结”(以民族大团结的图案代指拾元面值的人民币),“红头文件”(以开头印有红色字样的发文部门名称的特征代指上级下发的带指令性的文件),“皮包公司”(以仅有皮包等简单设备代指该类公司)。

3.提喻。在现代英语中提喻用得比较普遍,例如以WallStreet(美国纽约市的一条街)代表美国垄断资本,以theWhiteHouse(白宫)代表美国政府。汉语中也存在由提喻构成的汉语新词,如以“菜篮子”代指蔬菜、肉类、蛋等副食品,以“金牌”代指取得冠军。

4.类比。人们为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在词语运用中总是追求简单、快捷的表达方式,借助词语库中现有的材料,用类比构词法批量地生产新词语。所以类比构词法是构成英汉语新词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类比包括近似类比和反义类比。近似类比是仿照原有的同类语,通过推理得出对应词。例如:从environmentalpollution(环境污染)产生出visualpollution(视觉污染),noisepollution(噪音污染),culturalpollution(文化污染)等;由snowstorm(暴风雪)和rainstorm(暴风雨)产生出sandstorm(沙尘暴)等。反义类推是指和现有的反义词构成新的复合反义词,由braindrain(人才流失)类推出braingain(人才流入),由high瞨ise(高层建筑)类推出low瞨ise(低层建筑)。汉语中将这种修辞法称为仿拟法,由这种方式构成的新词语是比较多的。例如,由“空嫂”仿拟出“警嫂”、“军嫂”、“乘嫂”等;由“营养食品”仿拟出“保健食品”、“绿色食品”、“太空食品”、“无公害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二、英汉语词语理据性对比的理性分析

(一)英汉文字体系的异质性特征分析

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中的音素文字,其文字系统微观结构属于完全依据语音的任意性符号,音素组合的任意程度很大,信息量很低。除合成词外,数以万计的英语单词都是非自释性的,形成了较为灵活的“语义边界”,语境适应性强。英语的字母-音素组合,使英语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广泛带有形态功能标志和词性标志,语法结构显性化,构词法也比较复杂。除词类转换词形无变化外,其他手段词形均有变化,而且主要靠加缀法,是典型的语法型语言,有的语言学家称之为形合。由于英语中只有200余个搭配力强的音节,充其量能衍生800多个音节,这赋予了英语必须充分利用旧词,以旧词寓新义,也必须大量吸收外来语兼容并蓄,是世界上开放性最强的语言特征。汉语属于表意兼表音文字,形声字占80%以上,其文字系统微观结构的图象性很强,任意程度低于表音文字,信息量高于表音文字,个体自足性(结构独立、意义自释、词性内含)很强,视觉语义分辩率高,形成了因形见义的独特性,“语义边界”相对凝滞、不够灵活,词义执着,语境适应性弱。词与词的结合主要是语义关系联想,没有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没有显性的词类分别,语法结构隐性化,一切尽在不言中,是典型的意合语言。[9]因此可以说汉语的语词就像自由活动的粒子可以相对随意地碰撞结合,意蕴丰富有余,配合制约不足。其构词法简便,字与字直接对接可以组成50万个有义语素(其中约定俗成的约7000个),造字能力强,这是汉语倾向于寓新义于新词,排斥一词多用,外来词吸收较少的根源之一。

(二)英汉语词语理据性总体大小比较

一种语言的理据性大小是由其词汇体系中单纯词、合成词数量的多寡决定的。一般来说,单纯词越多,理据性越小(汉语另当别论)。反之,合成词越多,理据性越大。

根据《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10],汉语独体字单纯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仅占16.7%,加上合体字单纯词,汉语中所有的单纯词也只占总数的20%左右。这样有80%左右是合成词。胡裕树谈到:“汉语词语的80%都属于合成词(派生词+复合词),因为汉语中词缀很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大多数现代汉语合成词均为复合法生成的词。”[11]

英语方面,根据Dupuy对267000词族的统计,单纯词大约为45%左右,复合词为25%左右,派生词24%左右。[12]可见英语中单纯词的比例远远超过汉语。

因此,从词汇结构分析,汉语词汇的理据性要强于英语,原因就是绝大多数汉语的词是复合词,都有较高的透明度,其意义都是可从组成的语素中推断。

1.汉语词语理据性的增强。索绪尔认为汉语是最缺乏形态理据的语言之一,属于典型的“词汇逻辑语言”。他所指的其实是古汉语。绝大多数的古汉语词都是单音节字(至少是书面形式的文言文),即“语素—字母—词”三位一体的。而现代汉语则不同。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其语音系统不断简化,这样势必使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同音词大量增加,结果导致词汇系统中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的趋势。另外,随着白话文的普及,许多现代汉语词语已由单音节词转化为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词。越来越多的派生词和复合词出现,构成了现代汉语词汇体系的主干部分,导致了现代汉语系统与古代汉语系统的不同,其结果使汉语的词语越来越具有理据性。随着复合法生成词语的增多再加上形声造词法的广泛应用,产生了现代汉语的词语理据性比英语逐渐增强的结果。汉语与英语相比较而言,汉语中的词缀要比英语少,英语派生词在新词中的比例高达30%-40%。英语中某些成对的派生词所表达的意义在汉语中要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因此汉语的派生形态理据比英语弱。但是汉语的复合能力则很强,汉语新词语的主要构词方式就是复合法,而英语复合词仅占新词的28%-30%,因此汉语的复合形态理据要高于英语。

2.英语词语理据性的减弱。英语具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非凡的接受性及适应异质性。它从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地方吸收素材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英语已经从Anglo睸axons时期的“纯”语言(只用自身的词语复合成分构词,而不接纳外来词语)转变成了最“混杂”的语言(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兼收并蓄世界各地的语言成为自己的语言)。随着历史的发展、英国的殖民扩张和许多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移民强国的崛起,英语和其它语种揉和的现象日趋增多。英语原始的特质因社会的变迁和它在这变迁中的作用将被它新的“包容性”的特征所取代。根据语言学家的统计,80%的英语词汇均为外来语。[13]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英语的词语理据性呈逐渐减弱的趋势,英语的命名方法也仍在向透明度和理据性发展。尤其是新词发展方向似乎更倾向于复合词。如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玊heOriginofEverything,早先的球类项目似乎都是单纯词:cricket(板球,13世纪),golf(高尔夫球,1457),tennis(网球,1873);而后面命名的球类项目几乎都是复合词:table瞭ennis(乒乓球,1880),basketball(篮球,1891)。[14]Stockwell&Minkova;指出“复合词是英语词汇中新词产生的最大源泉”。[15]原因在于简单明了。

三、结语

通过对英汉词语理据性及构词形式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语的词语理据在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英汉语新词语的理据也表现出类似的特点。英汉语言这一方面的对比分析和描述,有助于英汉语言学习者了解英汉词语不同理据的根源,认识英汉词语理据性的强弱差异及在各自词汇体系中的体现,同时也能使英汉语言学习者对不同语言中词汇表达的差异引起足够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曹炜.现代汉语词义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2]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第五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ULLMANN,S.Semantics:Anintroductiontothescienceofmeaning[M].Oxford:BasilBlackwel,1962.

[5]魏志成.英汉语比较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李国南.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7]SAUSSURE,F.1916,courseingernarallinguistics[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8]汪榕培.英语新词的来源及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37(9):7-11.

[9]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0]北京语言学院语言学院研究所.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1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2]DUPUY,H.J.Therationale,developmentandstandardizationofabasicwordvocabularytest[M].Washington,D.C.:U.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74.

[13]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4]王艾录,司富珍.语言理据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