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2009-01-14 08:11马玮玮葛良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24期
关键词:火灾对策

马玮玮 葛良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聚集场所与日俱增,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治理尤为重要。本文就国内公众场所清防安全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众场所;火灾;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就是娱乐行业的飞速发展、公众聚集场所与日俱增,这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所谓公众聚集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这些场所因面积较大、人员密集、可燃物集中、用电设备多而日益成为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高发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十年来,全国发生多起公众聚集场所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其中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12·8”火灾死亡323人,洛阳东都商厦“12·25”火灾死亡309人,焦作市天堂音响俱乐部“3·29”死亡74人,还有北京蓝极速网吧“6·3”特大火灾,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文康路檀岛西餐厅酒吧“12·25”特大火灾等,这些火灾都是发生在公众聚集场所,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峻的火灾形势,不断给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拟结合实际,探讨一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与监督管理对策。

1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

1.1 是室内装饰、装修使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公众聚集场所尤其是星级宾馆、大型超市、娱乐场所往往在装潢方面讲究豪华气派,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易燃材料进行装饰装修,导致建筑火灾荷载大幅度增加,也容易在火灾中产生有毒有害浓烟,使人中毒窒息而死,加大了火灾危害性。

1.2 是建筑规模大,功能复杂,可燃物较多。现在的商场、超市、市场规模普遍较大,总建筑面积小的几千平方米,大的数万平方米,体量大、空间大,而且多数都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存放的商品多,用火、用电、用气、用油设备也多,提高了火灾发生机率。

1.3 是场所内用电设备多、火源较多、不易控制。公众聚集场所尤其是公共娱乐场所一般采用多种照明、音响、空调以及其它用电设施设备,数量多、功率大,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局部过载、短路等故障而引起火灾,有些场所还使用各类明火或热源,如果管理不当也会引发火灾。

1.4 是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疏散难度大。这些公众聚集场所内人员集中、流动性大,尤其是节假日期间顾客云集,人流如梭,同时建筑结构复杂,疏散路径复杂,易造成人员重大伤亡,有些场所甚至占用有限的疏散空间,增加了疏散难度,易引发群死群伤恶性事故。

2 公众聚集场所自身消防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场所火灾隐患突出,整改难度较大。公众聚集场所中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趋使和盲目提高装修档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消防安全,投入重金进行豪华装修,大量采用木质材料、塑料、油漆等烟量大、毒性大的可燃材料,这样不仅容易起火,且起火后会产生大量有毒的烟雾,致使能见度降低,呼吸困难,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对于可燃材料的阻燃处理,大多未按要求去做、不能达到所要求的耐火级别。不少单位和场所对消防法律、法规及有关建筑规定不懂或知之甚少,个别单位出于节省设计费和地盘的考虑,随心所欲自行设计,将消防安全统统置于脑后,甚至不预留或违规少留安全出口,有的虽有通道但设置不合理,有的临时改建或乱堆乱放杂物堵塞通道,使安全出口名存实亡,影响人员疏散。部份新、改、扩建的公众聚集场所的内部装修,其防火设计、室内装修图纸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擅自施工;工程竣工后,也未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就投入使用;对这些公众聚集场所而言,其防火设计、消防给水、装修材料、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本不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这就导致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

2.2 场所自身消防管理不到位,消防组织制度不健全。单位内部消防管理机构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自我管理、自我防范的安全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用火用电、防火检查巡查、控制室值班、员工培训、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必须建立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或虽然建立了但不符合现行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或得不到贯彻执行,不能发挥作用,制度形同虚设。

2.3 场所负责人消防意识淡薄,缺乏主人翁意识。许多公众聚集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安全负责人轻视消防安全教育,相关工作人员消防意识和责任心淡薄,不注重安全检查和整治,发生火灾后又不愿承担相关消防责任,大部分人认为损失是集体的,责任是领导的,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缺乏维护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主人翁意识,另外,场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得不到落实,不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基本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致使员工上岗后不懂消防安全知识,不会引导人员疏散、不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

3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治理对策措施

3.1 是严把消防审核验收关。加强建筑消防设计审核管理,把火灾隐患消除在设计阶段。作为消防监督部门,要严格要求公众聚集场所的设计单位严格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防火设计,对设计不合格的项目,消防部门一律不通过审核。严格进行竣工验收和场所使用、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对没有经过竣工验收或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的场所,则坚决不同意其投入使用或对外营业。

3.2 落实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并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严格遵守安全法规。公共场所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牢固确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全责,同时单位应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主管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实行明确的防火安全责任制,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确保本单位消防安全。

3.3 是加强消防宣传和消防教育,进一步优化消防行政执法环境。要认真组织开展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特殊岗位操作人员以及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切实增强其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意识,督促其认真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并大力发展公众聚集场所义务消防组织,定期开展消防演练等活动,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同时,要进一步落实防火责任制,增强全社会消防法制观念;要逐级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把责任层层分解,把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的消防执法环境。

作者简介:马玮玮(1982-),女,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招远市,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现为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法制科助理工程师(技术12级),中尉警衔。

猜你喜欢
火灾对策
高速火灾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火灾有话说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