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凤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课中是比较重要的,应该受到重视,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学习其它专业课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重视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得当;注意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计算机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是生活在当代人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我们也曾经历过,但有了计算机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工作更加的便捷和高效。我们现在无法想象没有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我们将会是什么样子,现在每一个领域都用到计算机,使得学习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是作为一门公共课来设置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 要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
尽管计算机基础课作业一门公共课,但学校有些分管领导或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经常有这种观点“这门课可有可无”因为这门课不是他们的专业课,这就导致了对计算机基础课不重视,后果是凡是计算机基础课被安排到最差的机房,电脑稳定性差,坏机多而使得部分学生无机子用,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不配投影仪,教学效果差,使得代课教师恼火,教学任务无法很好的实现,学生有意见。我是经常教计算机基础课的老师,对这种现象是深有体会,也深感痛心。其实早在1997年,教育部就曾颁发文件指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达到如下基本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这给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2 教学方法要得当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专业教学中提倡“项目教学法”,觉得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把教学内容传授与学生,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叫理实一会化。这种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任务。
2.1 项目教学法须满足以下条件
该项目过程可以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能将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该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完成过程比教师讲解实例要难些,尽量结合其它学科,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能独立地在短时间内完成,遇到困难能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自己克服;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可以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学习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在高职类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与原始项目教学法的思想是一样的: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为根本。
2.2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如我们在讲授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内部函数应用时,先讲常用函数的作用及格式,再设计一个好的练习项目。
函数种类:Sum(求和函数)、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
Max(最大值函数)、Min(最小值函数)
设计了“制作全班期中考试成绩总表”的项目,该项目有以下优点:
学习该内容正值期中考试结束,学生们很想知道自己的分数和排名,对该项目有极大的参与热情;“成绩总表”的统计用到了教学内容的全部函数;在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已学过的排序、设制条件格式等操作,刚好巩固复习了旧知识;该项目要求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应用于一个实际的项目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Excel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软件学习的兴趣;有准确一致的答案,易于评价。
项目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正确答案、美感等)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它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项目实施前的引导要精练清晰。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进行适当地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
项目活动团体的确立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安排。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笔者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得出:对于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因为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当然,独立完成项目和分组合作完成项目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各有优点,笔者建议,项目的确立应着意考虑学生的培养方向,以便灵活多变地确立活动团体,更全面地提高学生能力。
项目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上例中,在进行排名时,一名学生用“排序”法把学生总分由高到低排好了,但名次代号的输入,他认为1、2、3……60顺序手工输入很麻烦,可更好的办法又没有想到,于是向老师请教。笔者了解这名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便用“类比法”进行提示:星期一到星期日你用什么方法输入,这里就用什么方法输入。正如所料,该学生一点即通,轻松解决了难题。笔者在实践中得出: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项目总结必不可少。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它应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一题多解”是应该极力推荐的,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3 注意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实行因材实教
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均开设了计算机类课程。可是在很多偏僻的农村受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这项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对那些已开展计算机课程的学校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也是作为副课来开展的。开展的课程次数一个星期一般只有2节。并且学校对计算机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还有部分学生来自中专、中职、技校(简称“三校生”),这类学校对理论要求并不高,而对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原来学校毕业时都已经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取得了相应的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他们实际动手能力较强,而理论知识较弱。基于入校时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讲授既要解决大多数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普及的问题,又要满足一部分学生提高计算机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摸索出象“分类教学法”类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既能满足优秀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又能使后退生能够跟得上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