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施用技术初探

2009-01-14 08:11王海龙姚志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24期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

王海龙 姚志国

摘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化学肥料的使用与发展,给农业增产增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然而,在施用化肥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错误的施用方法,本文将对此问题作粗浅探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化肥四忌;常用化肥施用;测土配方施肥

1 使用化肥有四忌

一忌单独施用。理想的施用方法是,先施有机肥,然后将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诸肥合理配方施用。

二忌与碳铵混用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碳铵和尿素混施,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快活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

三忌在地表撒施。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铵化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撒施,氮素的损失会更多。所以氮素不能在地表撒施。

四忌施尿素后马上灌水。尿素是胺态氮肥,施后必须转化成氨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转化过程中,因土质、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不同,时间有长有短,一般要经过2-10天才能完成,若尿素施后马上灌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会立刻流失。

2 常用化肥施用技术

2.1 碳铵: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型土壤,对土壤无不良影响。可以用作追肥或基肥,但必须深施,并立即盖土,以避免氨的挥发损失和熏伤作物茎叶。作基肥时,把碳铵翻入地下,然后耙平。作追肥时,应掌握深施立即盖土并及时浇水的原则,深度7-10厘米,一般每亩施15-20千克。碳酸氢铵不宜作种肥也不能和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一起施用,以免氨的挥发损失。

2.2 尿素:对作物和土壤无不良影响,吸湿性强。适于各种土壤,可作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尿素含氮量高,一般亩施10-20千克。尿素必须经4-7天分解才能被作物吸收,施用日期应比其他氮肥早4-7天。在旱地施用,不论作基、追肥,还是干、湿施,都应深施盖土。由于它不含有害成分,所以适于根外追肥,施用浓度,粮食作物1.5%-2%,棉花0.5%-1%,蔬菜1%。

2.3 磷肥(包含钙镁磷和过磷酸钙):作基肥时,可与有机肥混合堆沤30天左右,然后在耕地时撒施,翻入地下。每亩35-50千克。作种肥时可采取沟施或穴施(过磷酸钙不能和种子接),每亩5-10千克。作物生育后期如磷不足,可根外喷磷,方法是50千克清水加过磷酸钙0.5-1千克。浸泡一昼夜,滤去渣滓即可使用。根外喷磷亩用液量40-50千克。在阴天或傍晚喷施,能作物籽粒饱满,促进早熟。

2.4 钾肥:经常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会提高土壤酸度,其中氯化钾酸化土壤的程度较硫酸钾大,造成钙的流失也较大,因而会引起土壤板结。两种钾肥都可作期肥和追肥。作基肥时与有机肥、钙镁磷肥和骨粉等混合施用效果好。一般要将大部分作基肥,少数作追肥,而且以条施或穴施为好,水稻田可撒施,每亩施用量一般为10-20公斤。对一般作物来说,氯化钾和硫酸钾的肥较大致相同。

2.5 施肥须采用“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否则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的一项根本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科学施肥技术之一,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是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植农业潜在生产能力,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也是减少化肥流失,减轻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测土配方施肥是依照配方施肥技术原理,通过开展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状况,获得、校正配方施肥参数,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的配方施肥模型。采取“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技术路线,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相关条件,应用配方施肥模型,结合专家经验,提出配方施肥推荐方案,由配肥站按照配方生产配方肥,直接供应农民施用,并提供施肥技术指导。同时通过肥料质量检测手段,保证各种肥料的质量。通过一体化服务的技术路线,逐步实现技术推广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保证配方施肥的精度和到位率,提高配方施肥的普及率。

增产增效情况:应用该技术,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小麦增产10%左右,水稻增产9.7%,玉米增产8.2%,棉花增产8.2%,化肥利用率平均提高8.2%,氮肥节省10%-15%,农产品品质相应提高,氮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控制。

技术要点:根据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作物需肥特性和肥料效应特点,通过土壤测试、植物营养诊断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使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实现氮、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

具体步骤如下:

划定施肥分区 收集资料,按照自然条件相同,土壤肥力差异不大,生产内容基本相同的区域划成一个配方施肥区,然后收集有关这个配方区内的土壤资料、已有试验结果、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肥料使用现状、作物产量、有无自然障碍因素等资料。

取土化验,制定底肥方案。根据养分平衡原理,运用快速、便携式、高精度的土壤速测仪器设备,对土壤供肥能力进行快速诊断,提出作物底肥推荐施肥方案。一般在每个乡选取至少15个不同土壤肥力的农户田块,做到播前取土样、及时取样、及时分析,当天或在1-2天内提出施肥建议。

开展植株营养诊断,调控追肥用量在作物生长需肥关键时期,进行植株营养快速诊断,调控追肥方案。例如在小麦拔节初期,采取小麦基部1厘米植株样品,玉米幼苗采取叶脉基部1厘米植株样品,用反射仪进行植株硝酸盐快速诊断,确定氮肥追肥用量,对播前基肥和生长期追肥进行快速诊断和多级氮肥调控。

矫正施肥。对磷、钾肥料,据“衡量监控”理论,提出年度间、茬口间综合运筹方案;对中微量元素根据“检测矫正理论”,进行矫正施肥。

适宜区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及其它主要优势产区。

猜你喜欢
测土配方施肥
宽甸地区几种主要作物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凤城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探讨
惠阳区中季稻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
乐昌超级稻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