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最紧迫的事情是要了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运作规则。
在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反行销、反补贴等非关税壁垒成为很多国家阻止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的重要手段,而作为美国知识产权保护新型武器的337调查,让我国企业感到了更大的压力。
由于337案的调查程序复杂、诉讼费用高,让很多中国企业望而却步。一个中国公司曾遭遇美国337调查,其产品与韩国三星公司的同类产品几乎一模一样,当这家公司事后问美国公司为何不起诉三星时,美国公司直言:三星有非常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和体系,跟他们打官司会惹来很多麻烦,甚至会遭到反诉讼,而很多中国公司却在这方面不堪一击。
如果337调查成立,中国的生产或出口企业将可能被永久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如此威力,相信会迫使更多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意识上觉醒。
但在很多OEM企业中,日常的知识产权意识依然普遍淡薄,在生存的压力之下,很多中小企业为抢订单更是“饥不择食”,根本没有去审查下单的买家是不是有资格使用这些品牌、商标或专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盲目接单,糊里糊涂地成为侵权者。
中国外贸企业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在批评国外市场通过滥用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同时,是否已经真正树立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根据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的数据,从1996年4月~2008年8月,694977件商标通过欧洲内部市场协调局注册,其中,中国内地申请人注册了2626件,所占比例仅为0.37%。而同期美国申请的专利占了21%,德国占了17%,日本占了3%。就连中国港澳台地区都申请注册8654件,占1.31%。专利申请数量的巨大鸿沟,折射出的是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的匮乏。
面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遭遇的知识产权争端,最紧迫地是要了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运作规则,增强理性维权的意识。本期封面报道“支招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中,将由专业律师解读纠纷高发地——美、德、日国家知识产权的特点,分析纠纷解决的机制,提供应诉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