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近文
1950年3月,我从永宁小学调到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二区任宣传员。为了很好地配合征粮剿匪工作,奉命组织当地青年,成立永青俱乐部。排演大型歌剧“白毛女”。区政府在财经开支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用水泥袋粘贴起来画布景,山上挖来红土、黄泥、沉淀、白石灰等作颜料。用牛皮纸装表成大张画海报。
贵州在解放初期,天气不象现在这样温暖,一年四季毛风细雨,很难见晴天,十冬腊月大雪深数尺。所谓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三无”之说。演员们边喝姜汤边排戏。山上拾来树枝,燃起雄雄火焰,好在大伙干劲十足,鼓起勇气连续排练。
我既是演员,又是布景绘制师。演员排戏不接触冰冷工具,而我却不然,手拿画笔,有时调色,还要动手捏泥。温淋淋、冰冷冷地操作。爬高下底,常常冻得手足僵硬麻木。经过两个月的顽强努力,戏排好了。
由于天天下雨,不可能露天演出,观众也不可能撑着伞来看演出。
解放后,关岭师范停办,我们利用县大礼堂当成简易剧场。剧池只能容纳四五百人,因此在当地多演几场才能满足观众们的需求。之后在县属地区作巡回演出,深受老乡们喜爱,处处受到热烈欢迎。从此,在小小的县城里,我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新闻人物,可以说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我的名字。
1956年合作化的高潮,把各行各业都组织起来。有规律,有秩序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民无所思思,好象君子国的臣民一样地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
在合作的高潮中,贵阳市工艺美术厂成立,我和画友刘智白先后被调到该厂工作。工艺美术厂的主要产品是漆器工艺品,因工作需要,我们都改学漆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正逢三年自然灾害降临,我们国家和苏联老大哥发生了矛盾。因此,影响了工艺厂出口任务,产品一时停滞下来。
1958年8月,我被调到贵阳市黔剧团时,刘智白依依不舍地把平常的国画习作,赠给我作纪念品。1960年他被调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91年春天,我和老伴去看望他,他又赠送我三张山水条幅,并说:你喜画人物。学学画点山水多样化不好吗?在老友漫长的叙旧中。他很愧疚地说:他在两届人大代表中,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刘老一生谦虚谨慎。他的为人和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提示我要为人民立新功。
1983年我在退休之余,开始有了一种创作的冲动,让往事回黄转缘,摇曳出一连串如梦的激情,脑海里浓浓地回归意向的浮现和渴望,居然作了知而后行的准备。在同一天空下展现着正义和美丽的生命故事,遥远的呼声让我回旋往复。我毫不犹豫地进入历史痕迹之中,让生命的火花,照亮了我笔底下的素笺,以精气神贯注全力,重温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姿真谛和理想化的斑斓色彩。让遥远的生命回到现在今生。于是撰写了2006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33万字长篇小说《夜郎群雄打拐记》,2009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贵州苗族武术》还有《贵州名人集》正在筹划出版中。我遵循古训中的科学名言:“生命在于运动”的俭朴生活。故以“动能延年益寿”为左右铭。由衷地感到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里,我是一个耄耋之龄福寿双全的幸运者。
责任编辑: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