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黔西北的山洞里走出

2009-01-14 09:35陈莱德
贵阳文史 2009年6期
关键词:研制航空发动机

陈莱德

当前,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正在全国各地热烈展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洲说:“他为研制航空发动机贡献了毕生精力和智慧。”院士陈一坚说:“他心里始终装着整个航空工业的发展。”中航工业科委原副秘书长彭友梅赞他是“优秀党员,资深专家,无私奉献,学习楷模。”人民网网友“太阳缘”还即兴赋五言诗:“精神耀中国,大观真达观,心在长空里,眼中九洲原。”

吴大观同志生前,曾经多次感慨良深地讲过:“在我这个中国老航空人心中,为中国制造的飞机,装上中国制造的具有最先进水平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是我最大的心愿。”

他在2009年2月8日的日记里,写道:“今天,我学习温家宝总理2月2日在剑桥大学的报告,温总理指出:‘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我们航空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要检查一下我们身上流淌着多少道德的血液?……要检查的首先是我自己。”

中国心、航空救国情,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这难道不是他在漫长岁月中实现人生理想的精神支撑吗?难道不是他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吗?

1940年,在抗日战争最艰困的年月。日本飞机在昆明等地狂轰乱炸,瞬间造成万千骨肉同胞死亡,万千父老乡亲流离失所。由此,他下定“航空救国”的决心,由就读昆明西南联大机械系三年级转到航空系,多念了一年书,于1942年从航空系毕业,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异常贫困的黔西北高寒山区——我的家乡大方县羊坊埧,在一个黑暗、潮湿,洞深900米、高30米、宽80米的“乌鸦洞”里。这里是国民党兴修的首个发动机制造厂,为了预防日寇空袭,主厂房都建在洞里。当时这个近千人的工厂,却有一批像他一样的抱着“航空救国”理想,从美国、英国留学归国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如厂长李柏龄、副厂长汪福清、工务处长李耀滋、及工程师钱学渠、张汝梅、沈运乾等人,他们都是十分爱国的高级航空技术人员。他在这些人的具体指导和热忱帮助下,很快成为技术骨干。他们在黔西北各族人民的奋力支援下,艰苦创业。没有钢材、水泥,就以木材、石灰代替,群策群力,建成了厂房、发电厂(在附近的清虚洞里)、职工宿舍区。还建成了医院、邮局、银行、旅馆、饭店、职工俱乐部和子弟小学。他们按照美国提供的图样,从美国运来大部份原材料,先后试制生产出塞克隆G——105型发动机32台。其后由于日军侵陷缅甸,进攻滇西,切断了原材料运输通道。为发挥设备效能,转产汽车零部件,从而成为当时大后方最大最好的汽车零部件工厂。其产品质量,一般都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标准,为战时交通运输,作出了可贵贡献。他在这里工作任劳任怨,表现突出,被授予上尉军衔。经有关专家力荐,他于1944年,被派赴美国深

造。他先后在莱康明发动机厂、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此期间,他不仅掌握了活塞式发动机技术,还第一次了解了喷气式发动机的原理。在美国三年中,他刻苦钻研,学习猛进,美方一再要他留下,许以高薪,而他却不为所动,坚持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回来后,迎接他的却是国民党当局的种种倒行逆施和层层腐败:国民党当局迷恋内战,老百姓更加痛苦不堪;工厂已经办不下去了:当年的航空志士们被迫各奔西东。1947年冬季,在一片窘困中,他那4岁的可爱女儿竟染上了白喉,等他四处乞求,借得钱来买药时,女儿已经停止了呼吸。在羊场埧山洞旁那异常简陋的宿舍内,在哪个冬夜里,他望着从美国带回的一箱子发动机资料和在美国为女儿买的崭新的花衣裳,他和爱妻华国悲伤至极,彻夜恸哭。

1948年春,他婉拒了当局要他去台湾的指令,而到北京大学工学院当了讲师。在北大面对黑暗、腐朽的现实,他成了学校罢课、罢教、反内战、反饥饿的先锋,被选为教师联合会主席,最终他上了国民党特务的“黑名单”。在地下党的及时救助下,他扮成一家照相馆的老板,由原名吴蔚生,改名吴大观,带着妻子和出生不久的次女,来到解放区石家庄。聂荣臻司令员立即接见了他,亲切地问道:“吴先生原来是做什么的?”“我是搞发动机的。在贵州,后来到美国。国民党没有希望了,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投奔共产党……将来造飞机、造发动机:”他爽快地答道。“吴先生,很好啊!没问题,你将来大有作为;”聂司令员像对待老朋友般地和他谈这谈那,还请他全家吃了羊肉火锅。

在解放区明朗的天空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工作着。1949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新中国航空工业局成立,他任发动机处处长,随即带领100余名大学生在沈阳东郊,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喷气式发动机研制机构。在西方国家全面封锁,不久苏联“老大哥”全线撤约,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就凭部队送来的6架美造U2飞机残骸和一部老式手摇计算机及一把计标尺起家了。他领着这批年轻人,以卧薪尝胆的非凡激情,以自力更生勇猛探索的拼劲,于1958年终于试制成功了新中国第一型喷气式发动机——喷发——1A发动机,从而将歼教——1飞机,送上蓝天,飞到北京。又于1959年试制成功了红旗2号喷气式发动机。之后,又相继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和中国第一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在研制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时,恰逢“文革”动乱,他以“走资派”和“特务”双重罪名被一再“批斗”。不准他再搞科研,把他关进“牛棚”。他白天扫厕所,夜晚以右眼看书、画图。他说:“不研制出自己的新发动机,我死不瞑目;”在此期间,他爱妻华国,因不顾与他划清界线,竟遭造反派毒打,用椅子腿连续打断三根后,她昏厥了,再用冷水泼醒。

“文革”终于结束了,他重新回到了原岗位,他又领着原班人员和时间赛跑,加倍努力,在1978年,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型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涡扇6发动机。1985年他与8名专家联名给中央写信,力陈自主解决飞机“心脏病”的重任,建议认真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加快自行研制大推力发动机步伐,从而催生了中国“太行”发动机的诞生。当前,由“太行”发动机装备的战鹰,已经飞上蓝天,护卫着祖国的领空。晚年,他又用6年时间主持编制了中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使我国发动机研制工作,从此有章可循。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作为国家二级专家,月薪273元,当时一般职工月工资仅为20一30元,他多次主动要求降薪,未获批准后,他每月多交党费100元。从1994年起,每年多交4000—5000元。此外,他还为救灾、救济贫困山区失学儿童捐款90000多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叮嘱家人将家里的积蓄100000元,代他交纳最后一次党费。他的家清贫得宛如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黑白老照片。啊!这心、这情、这道德的血液——支撑着、滋养着他和他领着的科研人员,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心爱的事业——从而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多项“第一”,使中国能跻身于目前世界上仅有的能够独立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五大国——这是多么伟大的人生理想,这是多么不寻常的航空业绩。

啊!从云贵高原走出、从黔西北山洞走出,走向光明、走向远方、走向祖国蓝天的——“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吴大观同志——云贵高原人民、黔西北人民多么怀念您,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责任编辑:熊源李守明

猜你喜欢
研制航空发动机
我是人体的“发动机”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TWP100C涡喷发动机
发动机阻力矩计算和起动机介绍
2016国际年度发动机大奖公布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航空漫画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