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有两大独特商圈

2009-01-13 10:41
环球时报 2009-01-13
关键词:成衣台湾人商圈

本报驻台北特派记者 吴亚明

急景凋年,民众不敢贸然消费。为了带动民间购买力,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这两天冒着寒流先后到台北的两大成衣市场五分埔和大理街添购衣物。岛内媒体认为,选择五分埔和大理街,马英九显然有他的考虑,因为这两大商圈分别反映了岛内族群的奋斗史。

位于台北市松山区的五分埔商圈,其开发、演变与成长,宛如大陆人来台的开拓史。香港“中评社”的报道说,大约在清朝初期,祖籍福建安溪的何、周、沈等五姓人家即移民来此,并合股开垦今台北市忠孝东路五段、松仁路以东至中坡北路一带的荒埔,并以五分埔为庄名,直到日军占领,五分埔一直保有中国文化生活方式。台湾光复后,随着中南部北上谋生的民众不断来此聚集,五分埔逐渐发展成成衣加工区。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五分埔商人从制衣转为卖成衣,并渐渐创出一片天地。如今,五分埔已成为台北最大的成衣批发市场,有超过上千家的服饰商店。每周一是五分埔固定批发日,来自各地的小贩们,会带着大袋子,穿梭在各家商店中。不少外来观光客也喜欢到此“扫货”。

而位于台北市万华区的大理街商圈,则是台湾人打拼的历史缩影。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台湾人的生活还相当困苦,为了生计,许多人把成衣厂裁剩的碎布拼接成大块,再做成衣服,拿到路边叫卖,由于价格便宜,很有市场。早年居住在大理街商圈的妇女,都有一手裁缝好功夫。上世纪60年代后,大理街开始聚集起许多成衣加工厂,并开始由零售转为批发。大理街商圈就此开始拓展,在1988年前后形成高峰。那个时候,万华火车站及大理街一带的成衣批发商家,最多达到2000多家。随着时代的变迁,台北市市政发展计划的重心渐向东移,外在竞争型商圈的与日俱增,再加上交通设施滞后等原因,如今的大理街商圈看起来不免有几分落寞。▲

猜你喜欢
成衣台湾人商圈
以木为媒
商圈演义
极致未来
成衣设计中数码印花图案的应用研究
台前幕后的点滴记录
菲警方逮捕4名台湾人
商圈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重庆主城将建9大“智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