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风
中国教育改革能否见效,自然与教育部长有关系,但与之身后的官僚系统、制度背景以及整个社会环境更是密不可分。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过去6年一直担任教育部部长的周济10月31日结束任期,其职务由教育部原副部长袁贵仁接替。该项任免决议是在当日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
现年63岁的周济,距省部级正职官员65岁的退休年龄尚有两年。英国BBC报道称,其被解职并不令人感到吃惊。在去年国务院部委改组中,他仅赢得了人大84%的赞成票,在中国人大的选举中,这出奇的低票已经很说明问题。
分析人士说,当局与民众对当前教育现状的不满是周济下台的最主要原因。在他任职期间,教育界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其中包括教育官员腐败、学术剽窃、学费变相增加以及学术教育日趋商业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并非由周济引起,但公众责怪其未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采取任何有力措施。
59岁的袁贵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文科出身的教育部长,他曾经担任过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自2001年起担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面对教育领域累积多年亟待医治的顽疾,这位新任教育部长的任务并不轻松。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正在制定,内容涉及高考改革、文理分科、教育公平、民办教育等众多深刻影响未来中国教育的重大话题。袁履新后将在这方面如何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走向等备受关注。
异军突起幕后
在新华社10月31日下午发出的新闻通稿中,未按常规出现“周济另有任用”的字样。由于周未到退休年限,且距其连任教育部部长不过一年半,此时不提“另有任用”——按照惯例——这类官员往往犯有重大过错甚至牵涉腐败。一时间,关于他执掌教育部6年间种种作为的非议,乃至“周济落马”的传言甚嚣尘上。
外界猜测,周济的提前离任与其职务表现相关,极可能是为近年中国教育界造假腐败成风的混乱局面负责。新加坡《联合早报》披露,去年3月温家宝内阁换届选举,周济虽然获得连任,但是反对票高达384票,弃权81票,得票率只有84%,在本届政府27名部长中得票数倒数第一。
美联社的报道还说,周济被免或与武汉大学最近被揭露出来的重大丑闻有关。10月上旬,武大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被捕。周济在被提升为教育部副部长之前一直在位于武汉的华中理工大学、湖北省委等部门任职,并担任过武汉市市长。
直至午夜时分,新华社重发通稿,加上“周济另有任用”6个字,上述议论方才平息。11月1日,周济被宣布任命为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
中新社旗下《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称,这是中央提前为工程院人事变局埋下棋子。早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之前,即有传闻,周济可能接替当时已经70岁的徐匡迪执掌中国工程院。去年“两会”换届,徐匡迪未连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任期为4年,下次换届是在2010年院士大会召开之时。周济比徐年轻9岁,且同为工程院院士,又身居部长高位,再升半格,主管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似乎顺理成章。
而教育界对于59岁的袁贵仁获“扶正”则颇为惊讶。尽管此前袁是教育部排名第一的副部长,但排名仅次于他、一年前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调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陈希,更被外界认为有望接替周济出任教育部部长。
陈希是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大学同窗,两人是一个系的(两人1975年-1979年均曾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但专业不同),而且还是同年,都出生于1953年。
按照副部级60岁退休的规定,原本袁贵仁将于2010年年龄到线,届时陈希升任排名第一的副部长,等周济退休了接任部长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事情往往并不总是按照期望的路线发展。
从中学教师到教育部长
袁贵仁出身贫苦,1950年11月生于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王庄镇南屯村。在那里,他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整整28年的时光。
1968年袁贵仁高中毕业时,中国已取消高考两年,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回乡务农。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他受王庄中学老校长的邀请,于次年到该校任代课教师。1972年,因教学成绩突出,获得了到县师范进修的机会。1976年,仍然是因表现优秀,被借调到五七大学担任政治老师。
国内媒体报道说,这种在早年亲身感受到的中国基础教育状况,让袁贵仁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有着深刻的体察。他最能理解一个好的、公平的教育制度,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977年恢复高考,袁贵仁的人生迎来转机,第二年他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82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北师大哲学系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其间,他在北师大求学、任教长达23年,历任哲学系副主任、社科处处长、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校长等职。1998年,在任北师大党委书记期间,他还被任命为北京市市长助理兼市教委主任,由此开始步入政界。
一位与袁贵仁相交多年的学者说,袁平素为人宽厚、处事公允。其在专业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成就不俗,被称为当前中国“马哲研究三面旗帜之一”。同时,他还是中国价值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开展“人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2001年4月,袁贵仁离开北师大,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兼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2005年9月,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分管招生、财务、党建、纪检等工作。此外,他还是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袁贵仁比较低调。”前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为了公开》一书里说,袁贵仁很少出席新闻发布会。谈及对袁的印象,王在书中用的是“温文尔雅、充满书卷气,甚至言谈都有些慢条斯理”的字眼。
不管工作岗位怎么变换,袁贵仁的职业生涯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领域,这或许是人们看好他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观察人士称,教育需要教育家办学,教育部长更需要由教育家来担任。纵观袁的简历,师范院校毕业,对教育有切身的感受和认识,并长期在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与其他人士相比,应是出任教育部长的合适人选。
但也有人对他能否担当起教育改革大任表示怀疑。博客中国发表署名“苟文俭”的文章说,袁贵仁和周济两人一辈子都和教育打交道,但都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教育学方面他们都没有什么引起关注的建树或成就,学业完成后也都很快就从政了,都主要是做官,都是一介官僚。
中国教育乱局
近年来,中国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已基本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与此同时,教育改革愈改愈乱,问题成堆,民怨滔滔,教育已经和住房、医疗一道被民众称为“新三座大山”。
2003年,扩招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正是周济就任教育部长的第一年。在那之后,大学生就业压力一年胜似一年,到2006年,这一以往的精英群体,被教育部降格为“普通劳动者”。扩招之后,是教育质量的倒退。周主政期间备受诟病的做法还包括:大搞院校合并和建大学城,这股风一直刮到中小学,一味求大求全,导致高校债台越筑越高;在大学大搞本科合格评估,在中学则大搞示范性高中评估,同样是劳民伤财的样子工程,教育评估之风其另一结果是教育部权威的空前膨胀;此外,教育部力推的“文革”样板戏进校园、中小学生跳集体舞等也遭到质疑。而学术造假严重、高校腐败成风、教育乱收费等更成为媒体经常炮轰的目标。
有关学者指出,中国教育之所以沦丧,其根源在于教育的官本位思想,是官僚在办教育,而不是教育家办教育,各级学校都成了各级衙门,而不是学问的殿堂。真正静下心去思考教育规律的人极少,而对教育规律一无所知的权贵,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遭到破坏。
2005年10月,周济在亚洲教育论坛北京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称,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已达2000万人,毛入学率达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中国现已建立一个基本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人数达2.5亿人,教师达1300万人。之前的2004年年底,他还曾在国务院新闻办表示,中国的研究生水平远胜欧美。国庆60周年前一天,教育部又发表声明:中国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五,因为发表的论文数已排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之后。
此类“国际公认”的“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不满。在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看来,这也被表述为“倒退”。
但周济似乎不太理解为什么教育成就这么巨大,民众还是不满意,抓住一些局部的、片面的问题如教育乱收费、教育不公平等不放。他认为这主要是媒体炒作的结果。因而,他不仅十分重视对教育舆论的控制,甚至对一些发表不同于教育部观点的学者进行直接的干预。
今年教师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罕见地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连听5堂课,发表了详细的点评和对教育改革的看法。“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就在周济离任教育部的当天,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去世,他生前还特意告诉温家宝,中国缺少教育大家。
此时的教育部,却依然处在旧体制的惯性之中。在年初两次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教改《纲要》的制定又重新回到了内部起草决策的老路上。原本向社会承诺的公开日期,也由5月一路拖向7月、8月,时至今日尚未见踪影。
据称,为此身兼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温家宝“已经批评了不止一次”。
袁贵仁“路线图”
在中国教育乱局和教改呼声日益高涨之下,新部长的上任也被寄予了厚望。
在人民网开设的《我给新教育部部长递个话儿》栏目中,有近17万网民参与“你对新一任教育部长有何期盼”的网络调查,其中,“提高教师素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待遇”、“治理‘校官腐败”、“实现教育公平,打破地域教育差距”成为网民对新任教育部长的“五大期盼”。
11月10日,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袁贵仁连用三个“非常”回应了网友期盼:“我认真阅读了这些网民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受教育,非常受启发,也非常受鼓舞。”
袁贵仁还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他履新以来首次就教育问题的宏观目标表述看法。他表示,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之前是把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
袁贵仁提出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5个重点环节,其中包括,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队伍建设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等。他并表示,要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此次人事变动,同时让外界对沉寂许久的教改《纲要》再度燃起了信心。“政府部门单一主导很难全面反映民意、体现各方利益的博弈,摆脱不了基本利益的纠缠。”这是《纲要》迟迟难以出台的原因之一。新《纲要》将以怎样的面貌问世,是袁贵仁走马上任后的一次大考。
教育人士认为,眼下新任教育部长能够有所为的应该是,推进教育制度本身的改进,把目前制度下本可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事情抓起来。比如,目前教育制度中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基本概念都太空泛,造成操作上的随意性,都有必要尽快得到清晰。更关键的则是还高校以办学自主权,改变教育行政化倾向,理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教育改革说到底是一个放权赋权、管理平衡的问题。”
据《经济观察报》透露,在《纲要》初稿中,对眼下迫切需要做的事情,都已有所涉及,而且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教育部财政拨款不透明问题,《纲要》初稿提出可以通过成立大学拨款委员会,来助力教育财政支出的透明化;在高校干部人才选用上,可以尝试从单纯的任命转为公开的遴选;对于本科教学评估,方式上也可以做些改变,比如从现在的集中到校区评估,改为随机抽查临时性、原生态的评估,从原来的优秀评价改成合格评价。
不过,面对历史遗留下的诸多问题,袁贵仁要想在短期内解决并非易事。北京有关人士还认为,中国教育改革能否见效,自然与教育部长有关系,但与之身后的官僚系统、制度背景以及整个社会环境更是密不可分。在现行党化教育体制下,在教育界特殊利益集团的不当得利前,大学独立、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学生自治等国际通则不被接受。而这些远不是袁贵仁能够撼动的。
袁贵仁简历
1950年11月生,安徽固镇人,1975年2月加入中共,1969年5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
1969-1978年 安徽省固镇县王庄中学、五七大学教师
1978-1984年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
1984-1989年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师、系副主任
1989-1995年 北京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副教务长、教科办副主任
1995-1996年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
1996-1998年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1998-1999年 北京市市长助理兼市教委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1999-2001年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2001-2005年 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
2005-2009年 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2009年10月31日 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
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