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伟
奶牛冬痢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0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底都可发生,以春节前后发生最多。临床表现常呈暴发性流行,传播快,发病率高,表现严重腹泻和产奶量明显下降。该病具有群发性特点,大群中一旦发病会迅速蔓延,并在1~2天内波及全群,但死亡率较低。
一、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唾液、粪便和兽医、配种员消毒不严的操作行为等传播。成年牛发病率高,育成牛发病率次之,犊牛发病率较低。发病期间,奶牛的产奶量急剧下降。用染病牛群的剩料喂犊牛后,犊牛也会迅速出现腹泻,但停料后症状逐渐消失。天气寒冷、气温骤变、奶牛受寒感冒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草料突然改变、饲喂发霉变质和冰冻饲料等应激因素,皆可诱发本病。
本病症状类似胃肠炎,具有传染性,但发生突然,病牛呈现腹泻症状,排出水样稀粪,内含大量小气泡和鲜红色血丝或血凝块,具有腥臭气味,严重的呈喷射状排出棕红色水样稀粪,并伴有脱水症状。高产牛发病率高,症状较明显。
发病初期,病牛的呼吸、体温、脉搏均正常,胃肠的蠕动音增强。个别重症牛精神沉郁,眼无光,眼窝凹陷,腹部紧缩,被毛逆立,体温下降,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衰弱或卧地不起,但很少出现死亡。病程在大群牛中通常为3~14天,在散养牛中通常为1~3天。奶牛抵抗力下降,呈严重脱水状态,产奶量下降10%~90%。腹泻得到控制后,产奶量能很快回升。
二、鉴别诊断
目前,尚无特别的检查方法对本病作出确切诊断,临床仍通过排除法来诊断。诊断时,要注意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1. 球虫病。球虫病主要侵害2岁以内的牛,成年牛常呈隐性感染,成为带虫者,通常在夏季(6~9月份)发病。患牛排粪时努责强烈,粪中可查到大量卵囊,常继发肺炎症状。
2. 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主要侵害10~40日龄的犊牛。急性者出现发热、败血症症状,死亡快;轻缓者常有肺炎、关节炎症状。成年牛感染后常呈隐性感染,可能引起流产,其他无异常。
3. 真胃溃疡。无季节性,散发,临床症状以粪中混有松馏样的物质(血凝块)、贫血、虚脱和死亡快为特征。
4. 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患病毒性腹泻的病牛,体温升高至41℃,唇、腭、齿龈、口腔黏膜上皮出现浅表性烂斑,流涎,并有蹄冠炎、趾间坏死和糜烂、跛行,妊娠牛患病后出现流产。
三、综合防控措施
1. 紧急药物预防。当出现第一头疑似病例时,在所有牛的精饲料中拌入环丙沙星或氟哌酸进行饲喂,每头每次用20~25克,每天喂2次,连用3天。应排除饲料方面引起的应激,如配方的改变、饲料变质等。在找到可疑的因素后要进一步的证实和改正,并尽可能寻找到更多可疑因素。
2. 隔离消毒。将感染牛隔离,并最大限度地限制人员流动。遇到其他不明疫情时应求助于相关技术部门。增加牛舍消毒次数,包括牛床、牛舍以及牛饮用水消毒、剩余料的处理等,保持牛舍、牛床干净。
3. 用防腐消毒剂消除肠道炎症。常用药物有痢特灵3克或磺胺脒、碳酸氢钠各50克,给患牛一次服用;鱼石脂30~50克加水一次灌服;氟苯尼考2~2.5克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另配以止血药物,如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K3等,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3次。
4. 保护胃肠黏膜。灌服收敛剂,如用木炭末150克、次碳酸铋0.5~0.6克内服。对腹泻不止的牛,应用涩肠止泻剂如矽炭银0.5~1克内服。
5. 尽早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对脱水严重的病牛,用葡萄糖生理盐水2500~4000毫升、维生素C100毫升、1.1%氯化钾15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在补充等渗电解质溶液时,对高产奶牛还可同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500毫升,可解除低钙血症,又可促进瘤胃蠕动,增进食欲。
6. 对危重病牛可采用输血疗法。对因失血造成贫血的病牛,或病程较长,衰弱、卧地不食的牛,采健康奶牛的血2000毫升,以10%氯化钙溶液200毫升为抗凝剂。将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合。采血后立即给受血牛输注,输血速度与正常输液速度基本相同,即每分钟50毫升左右。
7. 中药疗法。取黄连50克,黄檗50克,黄芪40克,苦参40克,陈皮50克,苍术40克,木通30克,郁金30克,三颗针30克,共研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病牛。每天服1剂,连服2~3剂。
8.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奶牛全价混合日粮,多补充维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牛群防寒保暖,及时清除粪便及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水县诸葛镇兽医站 邮编:27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