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芹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山东省为例,主要从定量方面对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因果关系检验。为了深入剖析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找出经济增长中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症结,以期提供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伴随着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在迅速提高的同时,差距也在不断变化,呈波动中不断扩大的趋势。新剑桥增长模型的重要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的不平等。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在2002-2006年几年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了48%;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60%,而且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始终高于农村居民。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这种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在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产生的差距,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尽管一定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最终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里的因果关系检验主要指格兰杰因果检验(GrnagerCuaastliy- Test),这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检验的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为平稳过程。
(一)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选择前已说明,采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绝对差额数来表示;在经济增长指标的选择上,国内外学者基本达成共识,用GDP或人均GDP的增长率来反映经济增长。本文选择1978-2006年的地区GDP来反映经济增长情况,为剔除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以1978年的价格水平加以调整。所有数据均来自山东统计年鉴。
(二)方法的选取
序列平衡性的检验方法主要有DF检验、PP检验法和ADF检验法。通常后两种方法优于前一种,如何在ADF检验法和PP检验法之间做出选择,不存在一般的原则,在此采用PP检验法。
(三)平稳性检验
如果序列随时间变化有上升或下降趋势,则应选择包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的检验方程。采用eviews进行检验,以上对原时间序列和一阶差分检验,滞后两项检验结果显示:一阶差分后的人均GDP和居民收入差距的菲利普斯-普荣检验统计量分别为-1.891896和0.149678,大于分别1%,5%,10%的临界值的-4.3382、 -3.5867、-3.2279,同样的方法验证X3、X4两变量原变量以及一阶差分后均不平稳,由此可知,四个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为此,做二阶差分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二阶差分处理后,变量X1、X2、X3、X4在检验中的PP Test Statistic值都小于显著性5%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所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二阶差分后的变量X1、X2都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
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因果关系不同于相关关系,从一个回归关系式中,无法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是指两变量之间的依赖性,作为结果的变量由作为原因的变量所决定。检验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的方法主要有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以及Sims因果关系检验。两个检验方法都需要事先确定模型阶数,并且阶数的多少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Sims因果关系检验模型需确定滞后和先导阶数,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中只需要确定分布滞后模型的滞后阶数,相对来说,这种方法减少了因阶数的确定而导致的人为因素的较大影响,因而被广泛采用。
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无限分布滞后模型可能不适应,应首先确定分布滞后模型的滞后阶数,滞后阶数的确定是依据试验,以确信因果关系检验中的随机误差不存在序列相关来选取。本文选择的滞后阶数分别表示为2、3(如表2所示)。
(一)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因果关系检验
由相伴概率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人均GDP不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而不拒绝“居民收入差距不是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当滞后阶数分别为2 、3时,所得的结果均是一样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增长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但居民收入差距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即两者之间不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尽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论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因果性,但这种因果性作为真正的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支持,仍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济增长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但经济增长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转换进程。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是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不论是居民收入差距总体的变动趋向还是期间的不规则波动都与我国改革政策的出台和步步深化密切相关。另外,收入分配的变化还与一国实行的社会政策有关,在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路径通过影响各种经济结构的变动,进而对该国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如户籍制度。但是,面对不断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进一步探究山东的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分析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因果关系。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检验农村平均每人全年总收入X3、城镇平均每人全年总收入和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的人均GDP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
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不拒绝“人均GDP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不拒绝“农村居民收入不是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拒绝“人均GDP不是城镇居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而不拒绝“城镇居民收入不是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当滞后阶数分别为2、3时,所得的结果均是一样的。
结论
农村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而经济增长是城镇居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促进了城镇居民的收入,而农村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就验证了我国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建国初期,政府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在这个战略指引下,政府通过统一调配资源的方式,剥夺农业剩余来降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造成了城市现代工业部门与农村传统农业部门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随后又出台了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二元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集镇、城市的流动和转移,延缓了城市化的进程和农村脱贫的步伐。二元的社会结构必然会带来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二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二元结构带来的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对经济的拉动力均不显著。在目前世界经济处于衰退和低速增长状态的形势下,山东的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内需的增长,尤其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并且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扩大内需,刺激居民需求。由于农村居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消费支出在总消费中占具着重要地位,所以从农村的巨大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来说,开拓农村居民的消费对扩大内需来说是重点,而消费的扩大又有赖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收入总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要依靠居民收入结构的完善来保证,否则这种促进作用就会被减弱。
从以上分析可知,经济增长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但居民收入差距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即两者之间不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社会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要使农村居民充分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也让其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阿瑟•刘易斯.施炜等译.一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中国国情国力,2004(3)
3.王景新.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