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博士群在官场只因“仕而优则博”

2009-01-11 09:33
检察风云 2009年22期
关键词:官场

关键词:博士群 官场

直言教育机构衙门化,特别是高校行政化、简单化,纪校长并非第一人。之前,华南农大校长陈晓阳,卸任中科大校长并受聘南方科大校长的朱清时,都曾直斥过高校官场化。不过,作为中国有名望的重点名校的一校之长,在位时能说出这样的话的确不容易。这足见当今“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博”的负面影响日趋加深。

如果再无有良知和时代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勇敢地站出来,捅破这层窗户纸,那么,我们的高教体制改革还会在煎熬中挣扎,自由钻研的学术氛围依然还会徘徊在大学校门之外。放眼望去,如今能像纪校长这样直抒胸臆、直斥高教之弊者还很少,许多知识分子要么因忌惮权力而麻木,睁只眼闭只眼;要么与权贵同流合污,哪里还能或还敢发出一点自己的心声。

我国大学难出大师,原因就在这里。不仅是高校官场化,就连一些中学、小学,甚至机关幼儿园都开始跟风“附官”了。有的重点中学整合成教育集团,名片上董事长后面还加了个意味深长的括号,内印“正处级”字样。别小看此括号,印与不印可有天壤之别。保不准董事长一脚跨进大学校门,或平调至教育局,很快就会实现与“处级”对接。高校教师与教授有啥牛的,我处长照样能将其呼来喝去。况且,获取博士头衔不一定非要像你教授那样啃书本,我只需权力稍加影响,几个月就可能速成一顶博士帽。

由于“仕而优则博”现象的存在,便产生了纪校长所言的中国最大的博士群并不在高校的局面。博士群该在哪里出现,当然应该在需要他们的地方出现。马建成先生曾说过,高智商的人去当官,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样,作为博士群,不在高校从事科研和学术活动,而是将博士帽作为一顶光鲜夺目的头冠,这实为对科研人才的不尊重。道理很简单,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毕竟不是科研生产的一线阵地,那么多博士挤在那儿,难道只是摆在那儿“不博不研”的花瓶。

靠什么铲除这层官场里的“学味”与校园里的“官味”呢?我认为,光靠几名大学校长的痛斥远远不够,有权力和有能力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照样可以对此不激动,过几天就没事了。当前,需要一股举国意识推力,尽快推动教育主管部门从教育管理核心层做起。首先,全面清理官场的“捞博”与高校“捞官”乱象,果断砸碎官场“混文凭”的利益链条,果断消除高校行政职级设置体系。这样才能破解“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博”困局。

猜你喜欢
官场
破除官场假客套
千古官场巡“礼”
官场小小说二题
官场岂能成“猎场”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场动态
官场动态
官场动态
官场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