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红
回想当年,非典型肺炎作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以其突发性、传染性、和现阶段的未知性引起了全球高度关注及一定程度的恐慌。北京被世卫组织宣布为“非典”疫区,整座北京城,人心惶惶,路上车少人稀。超市、餐饮业、宾馆,出现关门歇业,学校停课,所有展会停办,取消五一黄金周长假,经济发展受到巨大影响。尤其在第三产业中,占GDP比重约为四分之一的运输邮电业、零售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中的旅馆娱乐公共交通等行业,受“非典”影响最为严重。
“非典”的发生和蔓延直接影响了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使会展业遭受不小的经济损失和后续影响。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始料不及的问题:会展业的发展并不单纯是会展经济系统内部的事情,一场公共意外事件如瘟疫、火灾、爆炸、意外事故等等,可能使精心打造的经济运行系统突然停滞,经济效益锐减。可见,非经济因素对会展业的影响不可小视,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通常,建设与发展会展产业、提高会展经济的效益问题着重于就会展经济系统本身来思考,考虑的多是如何加强展馆建设、挖掘展览市场及展览资源的潜力、策划成功的展览展销、整合展览相关信息、如何运作、如何提高展览的服务质量等,以此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会展经济系统之外,存在着诸多影响会展经济发展的因素。经济发展和任何事物一样,都要有一定的环境,这些环境涵盖众多的非经济因素,例如展馆的人文环境、参展的安全性及可信赖度,乃至展区的绿化美化,生态环境,甚至卫生清洁、灭蚊灭蝇等等,事无巨细。特别要关注的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会展业的瞬间冲击。我们一心一意致力于会展业的建设,打造品牌展览的同时,应当把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作为经济发展本身的重要参考内容来认真对待,关注非经济因素对会展业的影响。尤其防范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不利影响。
增强会展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宋文治教授指出,传染病以前一般多数发生在农村,由农村包围城市。但是近年来传染病却多在城市起源,像1988年上海爆发的甲肝、2003年的“非典”,和此次甲型H1N1流感都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暴发,然后由中心城市向周边扩散。由一座城市蔓延到另一座城市,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大,城市向其他地区扩散病情的情况更加明显,控制起来愈加困难。
通过当年抗击“非典”的斗争实践,不难看出,在会展企业积极投入展览业务的拓展,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的同时,我们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也大大增加;较高的会展经济活跃度,又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风险的发生概率。而会展业因其商业性服务的特质,决定了在商贸往来中的人员高度聚集及流动性,表现出抗御危机的脆弱性一面。突发性公共危机对会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使会展经济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是保证会展业安全,巩固会展业成果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展览馆作为展览业务的承办方,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速度和灵敏性,构建统一指挥、部门密切配合、反应迅速、应对有效的机制,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提高从展人员的危机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与地震伤亡最为严重的北川县毗邻,同样是遭遇重创,但是学校两千多名师生短时间内迅速成功脱险源于该校校长叶志平4年期间坚持组织学生演习紧急疏散。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从不间断。工作细致严谨,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预定好,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两千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迅速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半钟,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可见,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要归功于该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的紧急疏散演习。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此次逃生的过程、模式及结果与演习一模一样。借鉴桑枣中学成功的经验,首先要有强烈的避险意识。
其次,具备严谨的应急作风。叶校长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和办事严谨的工作作风令人叹为观止。这类演习往往会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故一般收效甚微。但叶校长则严格要求,每次演习都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一步不漏地进行。尤其要强调的是执著的求实精神很重要。很多单位大多一时想到了就组织一次演习,不像叶校长将此当作一项重大的常规工作坚持不懈地每学期做一次,而且一做就是四年。
会展业的场地特点是在有限空间内,瞬时集聚大量流动人群,这是抵御突发意外事件的难点。因此树立风险意识,普及会展业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抗灾救灾意识,尤为重要。应把开展相关讲座,进行实地演习,纳入日常工作,形成制度化,以多种形式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一旦遇到诸如瘟疫、火灾、爆炸、地震、触电、高空坠落、溺水、猝死、中毒等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果断采取措施,理性应对,科学行事,规避风险。
会展产业应建立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非典”肆虐过后,一位在大陆投资的台湾商人总结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说明“非典”已迫使人们打破现有的经营模式,这是否给我们一个启示,会展经济创收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会展业除以多种形式的会议、交流、展览、展销等传统的商业服务形式运作以外,应积极开发网络传媒在会展业务上的应用,把它作为因突发事件而被迫中断传统会展形式时的一种辅助手段,尽量减少危机因素对会展经济的冲击。在特殊的危机时期,减少损失就是意味着发展。
互联网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壮大,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辟会展产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无疑需要在立足传统会展产业的基础上,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应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建立大容量的信息库和优良的网络环境,提供一种开放的、虚拟的、对话式的、多层次的、多种形式的新型会展模式。
在全社会抗击“非典”的实践中,我们既接受了惨痛的教训,又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多部门、多系统的优势,互相补充,协同作战。打造会展产业的品牌,是否应当充分利用会展业的宣传、策划、情报搜集的优势,向参展商及观众介绍和引进国外的技术、国际展业的经营动态、发展趋势、先进的理念,营造品牌展会的文化氛围,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提高展会的文化品位。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方位提高会展产业的综合水平,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在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当今世界,在高效的,环环相扣的现代城市运行体系中,我们的会展产业作为城市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既要着力抓好会展经济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又要分析、把握非经济因素对会展业的影响,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寻找会展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模式,保持会展经济创收的稳定性、灵活性及长久性。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求新进取。
(作者单位:全国农业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