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梦 任培政 韩 骥
摘要:通过分析美国股市1929年崩盘与中国股市2006年崩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金融心里学的角度阐述了群体性心理对股市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在适应态度、知识态度等群体性心理影响下股市的走势。结论认为群体心理作用是解释中国股市自2005年至今变化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崩盘;群体思维;信息曲解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180-02
1引言
1929年10月29日,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二”,美国股市日跌幅达到22%,在前几个交易日,美国股市跌幅也是相当大,只是在29日这一天,股市终于爆发了巨大的恐慌,随后在11月,股市跌幅高达48%,在次年1到3月,股市大幅反弹,但是在随后的时间发生了6次暴跌,美国经济也由此陷入萧条,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萧条。中国股市在2006年初开始上涨,随后这一轮牛市在股民的疯狂追捧下,在2007年10月16日达到了历史性高点,沪市综指达到6124点,但是乐观的情况维持不到1个月,在市场的恐慌中,股市下滑已接近65%。从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到现在的中国股市大幅下跌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估值过高情况下引起的,泡沫破裂,市场恐慌股市发生崩盘。金融心理学的群体效应理论对此类现象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具体理论包括群体效应、适应态度、自我实现态度、知识态度、自我防御态度等等。本文试图基于金融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比较。
2美国股市1929年崩盘和中国股市现状的异同
(1)相同点。
①两次大牛市前的经济情况良好。美国股市1928-1929工业产值每年增加15%,通货膨胀率很低,经济形势欣欣向荣。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年均GDP的增长均维持在高位,近10年来增长速度超过10%,通货膨胀维持在合理上升通道内。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良好的经济形势放大了人们在股市上的想象空间。
②涨跌幅度惊人。美国股市由最低位点100点上涨至高点370点,再下跌到50点,上涨370%,下跌达85%。中国股市同样的情况则是由低位1000点上涨至最高点6124点再跌到现在的2114点,上涨572%,下跌65.4%,上涨和下跌幅度不同,但都很惊人。同时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两个股市均出现了最高位的大幅“跳水”现象,和明显的“头肩顶”形态,这说明两个股市的反转信号是明显的。
③市场均有对股市反转的言论,单是容易被忽视。在美国股市牛市到最高点时,巴布森曾预言股市将会跌破50点,却遭到了包括费雪在内的主流经济学家的反对。同样,中国股市在高位运行中,谢国忠也预言股市将跌至2200点,表示忧虑担心的还有吴敬琏等经济学家。
(2)不同点。
①两个股市的上升和下降持续时间不同。美国股市自1923年起就呈现“慢牛”行情,而6年之内才“爬”到高位,而中国股市自2005年开始股市一飞冲天,呈现明显“快牛”行情。但是在下跌持续时间上,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的下跌速度却几乎相同,因此,中国股市非理性心理和群体心理的集中作用事实上更明显。
②官方对市场解读不同。美国股市的官方并没有很好意识到市场的巨大风险,胡佛政府一再强调官方对股市的乐观估计,坚持认为美国经济基本面是在繁荣基础上的,胡佛政府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压制市场投机行为。而中国股市官方在股市大幅上涨时,至股市最高点前先后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银行利率以抑制流动性过剩,证监会再三向股民强调市场风险。这说明中国官方监管层是充分考虑市场过热问题的。
3群体心理作用对股市影响
3.1“博傻”思想和对资产真实价值的怀疑
车耳在《财富幻觉》中提到了“博傻”一词,“博傻”意味着看谁比我更“傻”,只要有人跟进,无论股票涨到多高,买进都不算“傻”,因为只要有人比我更“傻”,我就至少是聪明的,至少比再买进得人聪明。这其实是基于心理上的一种自我认同感,每个人都认为比其他人聪明,从心里学上讲则是一种群体思维表现,人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是一种“自负”行为。
3.2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是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上的著名现象。即试验发现,当存在同意群体意见的压力时,人们特别容易屈服于群体意见或者是领导者的意见。群体思维主要发生在复杂情况下,人们更容易选择相似决策方法。股市同样是一个复杂情况,中国股市在2006年和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群体思维所产生的作用是大批散户的进入,买进,股市成为一种“跟风”运动。在下跌行情中,则同样表现为个人对群体的服从,股市下跌导致股市的中坚力量机构投资者离场,随后散户也跟风卖出,市场被恐慌所笼罩,由此引发进一步的卖出股票行为,对群体的服从使人们忽视了理性的思考。
3.3群体思维的表现——以中国股市为例
(1)适应态度。
无数心理学试验证实,我们无意识的受到环境的影响,当股市处于上涨通道时,当周围身边的人都告诉股票上涨这一现实时,我们实际上是无意识的适应了这种群体的反应。所以当有个别人提出对相反意见时,如谢国忠发表的股市要跌倒2200点的言论时,如巴菲特提出A股估值过高的言论时,适应态度决定了我们的态度站在了大多数人这边,而不是“少数人”这边。
(2)知识态度。
只是态度是指当形成态度后,随着信息的增加,我们对态度的坚信程度逐渐削弱。很多技术指标用这种思想来预测市场反转的时间。在A股市场中,尽管所有人坚信股市的牛市行情持续,有人乐观的预测股市将冲向10000点。但是,人们怀疑的想法也在逐渐积累,当怀疑想法爆发时,股市也随之发生反转,而且不可收拾。
(3)自我防御态度。
自我防御态度带来了所谓的“选择性暴露”和“同化错误”。自我防御态度是人“寻找安慰”的过程,人们寻找佐证来证明我们的态度是正确的,不惜曲解信息。“选择性暴露”是指人们故意忽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者压根不看不利信息,只关注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在牛市中,我们对利好信息的关注程度要远远大于对利空消息的关注程度,并且主动搜集利好消息。所以,在牛市中,听到的利好消息我们会深感振奋,比如股市明天冲击多少点,而并不关注央行调高利率等消息。在熊市行情中,我们依然甚至是搜索利好消息,使得许多人不相信熊市来临,导致许多人被深深套牢。“同化错误”是指曲解信息,把不利信息往有利于我们所做的事情上引导,甚至曲解。这种躲避失败的态度,使得熊市中,人们不承认失败,但最后的结果是深陷其中。
3.4导致信息曲解的心里现象——以中国股市为例
同样以中国股市为例,来分析中国股市对于信息的理解。中国股市牛市行情始于“股改”,股改这一利好消息使人们放大了股市的预测,然而股改这一利好消息对股市的影响是有限的,当时的股市也没有思考股改后形成的“大小非”问题。股市处于上升通道中,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劝你入市,然后是个人不断适应群体的行为。股市处于大牛市中,当人们并不能理解现实的股市涨幅时,比较心态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大家都参照其他人的做法或者认为是聪明人的做法,得到的结论是买进。此时的利空消息被忽视,例如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不利消息甚至被曲解成有利消息。在下跌行情中,利空消息同样被放大化,如平安再融资事件,平安融资1500亿使平安再融资遭到了股民的一致声讨。在自我怀疑的态度下,越来越多的人离场导致了大面积的恐慌。于是市场再一次出现适应态度,人们跟随群体抛售,使得抛售行为同买进行为一样都一发不可收拾。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学认为人们往往不原意承认失败,所以在股市下跌中,许多人不原意卖出,所以自然被套牢。
参考文献
[1]@拉斯•特维德.金融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John kenneth.1929:美国股市大崩盘[J].深交所,20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