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宏
台商在大陆发展需要具有宏观思维和宽广的胸襟才行,否则,小鼻子小眼睛地只看到眼前,就很难成大器。靠制造业起家的臺商,往往是精打细算节约成本,却因开拓不足让商机白白溜掉。不喜欢合作是台商的通病,美其名曰是怕纠纷,其实是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思维在作怪。
约十年前香港与大陆签署CEPA,股市房地产狂飙,这是水涨船高的逻辑,就因为大陆大量的资金涌入所造成,所以台湾若跟大陆签署类似CEPA的ECFA,结果会怎样?
别把自己玩小了
这次我到大陆去,再次体验大陆人的「大器」,所有对我的招待规格都不是台商能做出来的,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挥霍无度,不过,显然挥洒的很大器,令人震撼。
过去,台湾人只能在两千万人口的台湾小玩,到了大陆任何一个省,才发觉自己的刀子太小只,纵然看见好大的「蒙牛」,也自叹不如「找小鸡」,要是自不量力,结果通常输大于赢。
据我与台湾超过上千个老板相处的经验,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的「小老板」,而且相当节俭,个性也忠厚,所以才能够「创业成功」,甚至「继续存活」;但是,因为「不够大器」、「过度小心」,因此造成「有时短视」,做起事来「缩头缩尾」,这样子自然没有发展宏图大业的「动能」。
玩得大才有大格局
中小企业主要的瓶颈在于「规模效益不足」,如果想要「做大」,当然要挹注资金,这当然是种「冒险」,那就不符合「小老板」的观念了,因此我对于小老板都不太去讲「大生意」,毕竟讲了他也不会去做。
台湾的小鱼池只能养出小鱼,小鱼去到大海,可能很好游,但也可能就被大鱼吃掉了。而大鱼来到小鱼池,可能称霸,但也可能龙困浅滩;全得看自己的本事了。
我没有看不起台湾的小老板,因为人各有志,想玩小的就去玩小的,别硬撑也是对的,我只是很介意那些「没有定位」的小老板,嘴巴说的多神勇,挥出去的拳头却软绵绵,真的不好看。
中小企业还有一个隐忧,就是容易「后继无力」,也就是「欲振乏力」,这纯粹是因为「产品寿命周期」之故,一个再好吃的产品都会有「尝鲜期限」,过了就不好吃,也要送进坟场了。
与人合作与人分享
大陆地大物博,做任何事都要有「大思考」,自然造就了一群又一群有「恢宏气度」的老板,我知道台湾人去到大陆若能「入乡随俗」,也是会养成那种格局,就怕还没「养大」之前就挂了。
台湾就是市场不够大,所以让每个老板变的越来越缩,台湾的小老板需要强大的竞争对手来刺激,才能不在养尊处优下自以为是,因此ECFA是个好办法,短期上可能会让台湾风云变色,不过我相信一定会让很多小老板「增长见闻」,会让他们变的更大器。
台湾的小老板有个常见的「小器」行为,明明自己吃不下的好商机,他宁愿把它暗杠在仓库,也不愿找人分享,他们的理由更好笑,老是说「我不喜欢合伙,因为合伙纠纷多」,其实你是不喜欢与人「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