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车正式上路

2009-01-05 10:35汤惠芸
台商 2009年11期
关键词:电动车大陆香港

汤惠芸

被誉为「香港第一车」、首辆由香港研发、大陆生产的环保电动车mycar,2009年10月底开始在香港正式发售。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形容,电动车是「明日之车」,并认为香港研发、大陆生产的模式,将有效开拓电动车等「绿色环保商机」。据专家统计,到2012年,大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值将有望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

「我们看到电动车市场是势不可挡,mycar的面世可以说是香港人的梦想成真﹗」被誉为「香港第一车」、首辆由香港理工大学与EuAuto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研发,并在大陆生产的环保电动车mycar10月底在香港举行新车发布及马路试架活动。EuAuto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唐素芬接受本刊专访时,对香港首部电动车正式面世,难掩兴奋之情,并认为该公司的电动车集欧洲设计、大陆制造以及香港人的管理、研发等优势于一身,相信可以成为国际市场上领先的电动车品牌。

香港人善于将优势最大化

唐素芬表示,目前几乎全球所有大车厂都有制造电动车,但是很多车厂都同时生产汽油车,究竟要放多少资源去制造电动车﹖会不会造成「自己打自己」的竞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国际大型车厂生产电动车的包袱。

由于原油价格飙升以及全球环保概念的趋势,唐素芬说,生产电动车是事在必行,而该公司在2005年看准市场机会,已经率先转向电动车的研发,完全没有生产汽油车的包袱,加上2005年主流汽车市场对于电动车的发展大势并未特别关注,mycar乘此先机,到现在可说是走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最前线。

「现在全球可供发售的电动车品种不算太多,mycar与同类产品直接比较,他们的行车距程与速度跟我们都差不多,大家都是最高时速64公里,充电后平均可行驶80~110公里,但是我们的售价占了中国制造的优势,竞争力自然比其它外国车厂占优。」

唐素芬介绍大陆生产电动车的优势,除了劳动力较廉宜外,主要是由于大陆为全球供应汽车零部件的庞大市场,该公司可以选择很多质优价廉的零部件。「相信外国人想来大陆采购零部件,一定没有我们自己中国人在中国采购这样方便及占优。」

唐素芬并表示,香港人的优点在于懂得将每样东西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我们选择中国制造、欧洲设计、香港人的管理、研发及检测,将每一个地方不同的优势都融汇在一起。」

电动车为「明日之星」产业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出席mycar发布会致辞表示,电动车是「明日之车」。在2009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及东京车展中,多家车厂都以电动车为卖点。有车厂更认为,10年之后,电动车将会占新车销售的一成,而且比例将越来越大。

曾俊华说,电动车不但环保,更可以带来商机处处。「我们预期,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电动车推出市场;并且在车辆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相关零部件,例如电池的制造和供应,以及电动车充电设施的设立方面,为香港企业带来新的商机。」曾俊华指出,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早着先机,于2006年4月成立香港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在过去3年,研发中心获得资助金额超过2000万港元,开展了8项有关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的研发工作。

2009年2月,曾俊华在财政预算案中,提出推动使用电动车作为在香港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项目,并宣布成立推动使用电动车督导委员会,就是为了迎接这种科技突破作好准备。曾俊华说,「我们可以继续以在香港做研发,大陆做生产的模式,电动车在绿色经济的大框框内多做一些工作。」

市场调查公司中投顾问2009年5月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显示,到2010年大陆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669万辆,2020年将高达13103万辆。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也就是说,汽车将要「吃」掉大陆一半左右的石油。

能源专家及汽车专家都认为,迫于能源紧张和环保法规趋严的现实,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技术及运用将迎来「井喷」发展,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中投顾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胜茂2009年6月接受大陆媒体访问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目前离大陆的消费者还比较远,但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战略布局,大陆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后有着基本的商业逻辑支撑:从大陆汽车工业发展的角度看,当按照常规性的追随无法做到超越欧美汽车巨头时,大陆的汽车企业必须趁着技术变革的大趋势,进行非常规性的超越。而新能源汽车恰好可能成就这种超越。从这个意义上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是实现大陆汽车工业「超越」式发展的最佳机会。

在这样的思路下,显而易见的是,大陆的新能源汽车未来将占据重要地位。李胜茂表示,事实上大陆跟国际最先进的电动车技术相比,差距并不是太大,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多。但大陆在市场、政府扶持的力度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因此,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值将可望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李胜茂说,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仅上海一地,到2012年,根据政府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将达到9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规模;武汉市政府的规划是1200亿元人民币,因此,全国的规模加起来少说也有5000亿元人民币。

目前電动车最受欧洲市场青睐

唐素芬对本刊表示,目前mycar在香港推出市场的是NEV版本(Neighborhood Electric Vehicle),也是在欧洲出售的同一版本,售价为港币97000。欧洲当地市场只需64公里的最高时速,充电后行驶的最高距里为80~110公里,大部份在城市及小区里使用,所以外型小巧。

「欧洲多国政府都大力推动环保车,给予很多补贴及优惠,所以环保车在欧洲越来越受欢迎,所以我们对当地市场非常乐观。目前已经签约的5个代理商都是主流市场,包括英、法、意大利、丹麦、奥地利,最近也跟爱尔兰的代理签约,预计2010年我们要交货的车辆达到1000~1500部之多。」

唐素芬指出,目前该公司已经出售的电动车为50部,估计为了应付日益增加的订单,该公司在东莞塘厦的厂房可能要增加生产线。「其实造电动车的生产线不是太复杂,我们暂时有一条生产线,一年可以生产600部电动车左右,我们可以考虑增加一条生产线,或者增加工人的轮班时间来扩大产量。」

另外,香港特区政府对电动车也有优惠政策,包括免收首次登记税(如以车价50000港币计算,首次登记税约为30000港币),以及每年牌费只需港币440元(以传统家用汽车比较,最低消费每年牌费3929港币)。

香港电动车仍存在很多挑战

参与mycar研发的香港理工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卫炳江教授接受本刊访问表示,2003年该校与EuAuto开始电动车的研发,「当时多少带点开玩笑的形式,由一个梦想开始,大家让这个梦不断生长,终于成为现实。」

卫炳江说,香港社会由以往的移民心态形成了短视近利的习惯,尤其是靠财经短线炒作的赚钱心态,令科研很难成为社会主流。「mycar是香港科研的成功例子,但是由2003年开始研发,到现在花了6年时间才有产品正式推出市场,而且是否能赚钱也是未知数。」

卫炳江担心香港的学生或者投资者,将来不一定有同样的耐性投入电动车的研发。「这是对香港最大的挑战,也就是香港人是否明白高科技是高风险、高回报的特色。高风险是可能10样产品有9样都会亏本,但是可以赚钱那样产品获利可能很大。但是习惯投资股票、房地产的人不是这样想,他们都习惯短线炒作的投资方式,大约一两个月左右就想要有投资回报。」

卫炳江表示,紧邻香港的大陆珠三角地区已经开始转型发展,很多珠三角地区的厂家都有联络该校,洽谈电动车之类的研发合作,大家都看到电动车的商機,卫炳江认为,香港投资者如果不抓紧电动车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机遇,就会落后于珠三角。

至于目前电动车研发的关键是解决能源的技术问题,卫炳江说,电动车最大的挑战是储电量,短时间难以达到200~300公里的可行路程,而目前柴油、汽油车能行驶的车距为400~500公里。「估计未来15~20年电动车很难完全代替汽油车,除非短期内有人研发到突破性的技术,改善充电及储电量。」

电动车答客问

问:电动车为什么环保?

答:电动车是零排放,行走时不会产生废气,加上行驶时宁静,不会制造噪音。

问:电动车和普通汽车的用电量和耗油量怎比较?

答:以1100cc的汽车在香港使用为例,汽车每公里用港币1元汽油,电动车mycar每公里约用港币0.15元电费。

问:为电动车充电是否需要特别装置及加强电力?

答:不需要,如为手机充电一样,两边接上普通电源即可,即家用插头即可。香港最快2009年底前陆续在25个停车场内加装充电设施。

问:充满一次电需时多久?

答:从零到充满约需6~8小时,使用了20公里后再充满约需1.5小时。

全球电动车百花齐放

1.日产2年将卖20万辆:2009年8月发表首款全电动车Leaf,日、欧、美2010年底上市,售价约2.5万美元起。

2.雷诺后年出4款车:计划2011年推出4款全电动车,保证2016年前在以色列和丹麦卖出10万辆。

3.丰田已卖出超过200万辆:约2.2万美元油电混合车Prius,2010年年销售量目标100万辆。

4.三菱4年出5款车:2009年7月推出4.6万美元全电动车iMiEV(香港政府也有订购),预计2013年度再推5款全电动车。

5.通用2010年重返战场:准备2010年底前推出新款Volt 电动车,售价为4万美元,量产后年产量预估6万辆。

6.台湾裕隆汽车也自创纳智捷这个品牌,由华创负责关键设计,进军纯电动车市场。

7.全球的汽车厂牌几乎都有发展电动车或者混能车,例如MINI、宝马都会推出电动迷你车,YAMAHA也推出电动摩托车。

电动车

——未来马路霸王的关键数字

1.日本富士经济市调研究机构(Fuji-Keizai Group)指出,2015年,全球电动车产值将成长到12兆日圆,是2009年的6倍。

2.德意志银行预估,到2020年,电动车将会颠覆全球的石油需求,并占美国及中国新车市场的四分之一。

3.中国放弃追赶发展逾百年的汽车引擎,要靠电动车一步到位,喊出「十城千辆」计划,希望2011年有50万辆电动车上路。

4.美国补贴24亿美元,2015年目标为100万辆电动车上路。

5.德国投入5亿欧元,2020年将有100万辆电动车上路,未来3年投入5亿欧元研发规模。

6.英国预设2020年汽车销售比率,电动车和油电混合车合计100%,也就是预告跟纯种汽油车告别。

7.日本预计2020年环保车达1,350万辆,2020年推出至少17款全电动车及38款油电混合车。

8.法国2009年起将投入15亿欧元,预计2015年前要盖100万个电动车充电站。

猜你喜欢
电动车大陆香港
电动车新贵
冰之大陆
冰之大陆
警用电动车
香港ifc商场
冰之大陆
香港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