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颖颖
真的非常喜欢胡诗健小朋友写的这篇《偷剪妈妈的头发》。
“说出喜欢它的101个理由”,这是当下流行的话语,其实是虚话,“一之谓甚,其可再乎!”有三个理由就足够了。第一,情节特别真实。小姑娘爱长发,可妈妈“图方便”,硬让她剪短发,成为“假小子”。饱受屈辱的女孩忍无可忍之下,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偷偷剪去了妈妈那一头“瀑布似的黑发”。这个内容既充满戏剧性,又合情合理,即使小作者采取了虚构的手法,但我们读后仍感到十分的真实。因为真实首先是指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但也可以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事。
第二,心理描写很细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似乎天生就爱那飘逸的秀发,是妈妈不懂得这点心理学吗?不是的。她自己就留有能“垂下床沿”的长发呢!所以小作者感到很不公平,很屈辱,直到“痛恨”。好,“你不让我留,我也不让你留!”有心动必有行动,妈妈的宝贝儿——她引以为自豪的“庐山飞瀑”就要抽刀断水无踪影了。这种心理带有小女孩特有的刁蛮、任性,但又有谁否认它其中的一丝自然可爱呢!小女孩是受损害、受屈辱的人,她有权抗争,有理由得到我们大家的同情。
第三,作文在价值评判上有较好的分寸感。这个故事比较火爆,痛失秀发的妈妈把小女孩打了一顿,小女孩则“害怕得哭了”。但这不是一场家庭战争,而是一个幸福家庭里有趣的小插曲。你看这最后的结局:爸爸妈妈感到女孩长大了,决定遵重她留长发的“自由选择”,小女孩也懂事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全家人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多么动人的情景啊!
如今读小学六年级的我,留着一头马尾长发,跑起来一摇一晃的,煞是好看。可谁知道我在六岁之前,我的头发总是被妈妈“强迫”剪得短短的,不少人为此叫我“假小子”,我听了难过极了。
有一次,我的头发又长长的了。我站在镜子前,左看看,右瞧瞧,心中很是高兴。正在这时,妈妈回来了,看到了我的头发,就叫道:“哎呀,我都忘了带你去剪头发了。走,咱们现在就去!”我一屁股坐在地上,磨磨蹭蹭不想去,妈妈不耐烦地说:“快点,快点,等一下妈妈还有事!”说完就把我连拖带拉架出了门。
从发廊回来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摸着短短的头发,我流下了难过的泪水。我痛恨妈妈这种不近人情的做法,人家女孩子能留长发,为什么我就不能?
吃中午饭时,看着妈妈满头的长发,再看看自己比男孩子长不了多少的短发,一个念头忽然闪过我的脑海。哼,你不让我留,我也不让你留!
中午,等妈妈午觉睡着后,我轻轻推开她的房门,蹑手蹑脚走进去。妈妈向里侧着身子睡得正香,那瀑布似的黑发垂下床沿。哈哈,这可是个好机会。离妈妈的床还有两三米时,为了不被她发现,我慢慢蹲下,卧倒,匍匐前进,像条蚯蚓似的爬到床下,然后探出头侦察“敌情”。还好,妈妈还在熟睡着。于是,我拿出剪刀,轻轻地抓住妈妈的一小撮头发,“喀嚓”一声剪下去。嘿嘿,剪下来的头发至少也有半根筷子长。“谁叫你不让我留长发?”我在心里窃笑着。我如此剪了四五次,哪知最后不小心扯痛了妈妈,把她扯醒了。她发现了我的“罪行”后,大声命令我爬出来,先收缴了我手中的剪刀和头发,然后喝令我到客厅里面向墙壁站着。当她从镜子里看到自己参差不齐的头发时,更是暴跳如雷,她揪住我的耳朵高声责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看到妈妈发这么大的火,我害怕得哭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爸爸回来了。简单了解事情经过后,他蹲下来,抱住了还在哭泣的我,轻声安慰我说:“女儿乖,别哭了,告诉爸爸,为什么要剪妈妈头发呀?”看到爸爸疼我,我才抽泣着对爸爸说:“因为……妈妈总……总不让我留长发,人家总……总……总叫我‘假小子。”
后来爸爸把妈妈拉进了房间,也不知道他们在里面说了些什么,我只听到爸爸好像说了句“女儿已经长大了”。几分钟后他们出来了,首先是妈妈边拥抱我边对我说:“对不起宝贝,妈妈今天不该打你。以前妈妈图方便,总叫你剪短发,没想到我女儿是个爱漂亮的女孩子呀。妈妈现在想通了,以后头发随你留。”
听到妈妈这么说,我也向妈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最后,我们全家人高兴地拥抱在一起。
从那以后,妈妈再也不叫我去剪头发了。她还经常帮我梳头扎辫子,做各式各样漂亮的发型。没人再叫我“假小子”了,反倒有人叫我“小公主”呢。
指导老师 彭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