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终身学习支持框架 亚欧终身学习论坛在京举行
11月25日,由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ASEM亚欧会议终身学习教育与研究中心、丹麦教育学院共同合作组织的亚欧论坛终身学习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亚欧各国的教育政策制订者、大学代表、国际组织代表及学者等150余人参加了论坛。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孙光奇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据悉,亚欧论坛终身学习会议首次会议于2005年在哥本哈根举行,会议关注的主题为“确保所有人具有终身学习的技能”。2007年10月,在上海举行了由亚欧两大洲教育政策制订者与研究者参加的“亚欧政策与策略对话”。2007年12月,以“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在马来西亚召开。
本届会议以终身学习的概念框架、制度或组织创新、法律环境和立法支持以及财政支持为主要关注点,以论坛的形式为与会者提供了讨论平台,帮助与会者深入了解亚洲各地区在人才建设中推行终身学习的经验,并通过学者与政策制订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发展出对于本领域的新认识。
当天下午与会者分组出席了五个平行分论坛,其主题分别为“在终身学习中发展ICT技能,E-learning及E-learning文化”、“工作场所中学习对能力发展的作用”、“终身学习的专业化进程,尤论教师培训”、“与居民学习动机和继续教育与培训面临障碍相关的终身学习国家策略”、“ASEM核心竞争力”。通过分论坛的讨论,与会者对于当前的关注热点深入了解,相互沟通,提出的一些看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延续了如何在多样化的国家和区域背景中推行终身学习理念的讨论,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对促进“使所有人具备终身学习技能”所起到的阻碍或促进作用,与会者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并进行了深入讨论,有效地加强了亚欧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政策制订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北京大学新闻网2008-11-28)
教育花费上涨致日本家庭紧缩开支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日前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小学生及小学以上子女家庭的平均教育费用占年收入比例已达34.1%,比2007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
家庭教育费用在家庭年收入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家庭生活质量。政策金融公库认为,尽管日本家庭收入因经济不景气而减少,但教育费用却一如既往,给家庭增添了负担。
这一结果是在对享受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教育贷款的约2 800人调查后得出。受调查家庭平均每户有两名子女,家庭平均年收入为622万日元(1美元约合94日元),比上年度减少了22万日元。
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学费、上学交通费、课外辅导等费用在内,年收入在200万~400万日元的家庭中,教育费平均占家庭收入比例为55.6%;年收入在400万~600万日元的家庭中,比例为33.8%;年收入在600万~800万日元的家庭中,比例为27.3%。约60%的家庭表示,已减少教育以外的包括旅游度假、外出用餐、购置服装等支出。
(日本《产经新闻》2008年10月27日)
英国多数年轻人依赖“父母银行”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英国大多数年轻人生活开支依赖于父母。
许多父母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他们为给子女“埋单”,被迫忽视自己的财务问题。斯堪迪亚投资公司调查750对夫妇后发现,90%的父母说“他们为满足子女需要会在自身财务方面作出牺牲”。
这些父母出生于婴儿潮时期,年龄在50岁~65岁之间。他们中的10%帮子女付学费、雇保姆或买房子。有些父母甚至为子女度假和买衣服“牺牲自己”。
斯堪迪亚投资公司部门经理米歇尔·克纳克内尔说,许多父母“本打算切断财政支援”,但激增的生活开支迫使他们打消这一念头。
(英国《每日邮报》2008年11月1日)
美国大学学费上涨华人学生“曲线求学”巧应对
美国大学委员会10月29日公布《大学费用趋势调查》指出,今秋美国各大学的平均学费将至少上涨5%,经济危机还可能刺激明年的学费继续上涨。据了解,华人学生转向先读学费低廉的社区学院,两年后再转读四年制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
该份报告指出,今年各州四年制公立大学学费平均上涨5.7%,全美平均学杂费和食宿费为14 333美元。
与此同时,2008-2009学年加州大学的学费涨幅是7.4%,其中加州居民学费8 007美元,若加上食宿费等,年均花费约2.5美元。加州州立大学的学费也调涨到3 048美元,加上食宿费等,学生年均花费也超过1万美元。
帕沙迪纳市立学院中文系教授魏瑞琴指出,2008-2009学年该校学生人数增长4.7%,从2. 5万人上升到3.1万人。她分析增加的原因包括,经济不景气使很多家长承担不起昂贵的学费,入读社区学院一个学分才20美元,全职学生每学期最多修16个学分,学费不超过320美元,全年仅640美元,若加上书籍费,每年1 500美元就可搞定;此外,失业人口成长,有人需要充电,社区学院提供的课程,如护理、修车等实用性强;转校生人数也有所上涨,以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几乎直升加州名校,但现在,为了省钱,先读两年社区学院,以后再转入加州大学读学位者比比皆是,因为读两年社区学院可省下几万美元的学费。
华裔学生宋贤修说,因为经济原因,他才进入帕沙迪纳学院,专业偏向商业营销,本学期修15个学分,每天平均上课6小时,包括英语、数学、历史、阅读等基础课。他的目标是两年后转入加大伯克利分校或洛杉矶分校深造。
学生家长赖凤清说,她的儿子是个优秀的学生,以高中成绩可以直升加大洛杉矶或加大伯克利分校,但每年超过3万美元的学费和书费实在付不起,只好先读社区学院,以后转校。对很多低收入家庭和新移民来说,这也是一条苦学成材的途径。
(美国《星岛日报》2008年10月31日)
比利时成立第三所孔子学院
比利时勒芬工程联合大学孔子学院20日在比利时文化古城勒芬揭牌,这是继布鲁塞尔、列日两地成立孔子学院之后比利时成立的第三所孔子学院。
揭幕仪式在勒芬工程联合大学举行。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张援远和比利时勒芬工程联合大学校长、孔子学院董事会比利时方主席约翰·德·格拉埃夫共同为孔子学院揭牌。
格拉埃夫校长在仪式上说,“勒芬工程联合大学在过去15年中与中国开展了大量合作,受益匪浅。”该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工程师和充满创新意识的教育者。他相信孔子学院的成立将为该大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注入新的活力。
格拉埃夫说,孔子学院不仅是语言学校,也不仅针对校内学生,它是让社会各界人士系统感受中国文化、获取东方智慧的场所,学院将致力于向比利时乃至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及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之间、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
据介绍,这所孔子学院由北京交通大学与勒芬工程联合大学合作创办,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任孔子学院董事会中方主席。学院将以创新的方式宣传中国文化、推广汉语,同时促进中比合作、鼓励两国人民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张援远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孔子代表了中国文化中非常优秀的一部分,当代中国的崛起也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影响。目前在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已设立近300所孔子学院,它们为加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理解与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华网2008年11月20日)
英国儿童中帮派现象严重6岁孩子被帮派吸收
根据英国警方文件,一些男孩在6岁时就被帮派团伙吸收,警方要求尽快采取措施以应对帮派威胁。
这份文件是南约克郡警察局撰写的。文件起草者认为,由于孩子很容易受到诱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很小就已经沉迷于帮派文化中了。
有些6岁~8岁的儿童正在被这种帮派文化吸引,因为他们看到家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和其他一些熟人因为走私毒品、携带武器不仅赚了钱,还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于是就心生羡慕。
学校、青少年俱乐部、操场和街角都可能成为帮派“招兵买马”的地方。年龄最小的孩子通常会被毒品贩子安排做传信或望风的工作。
起草这份文件的警方人员说,那些很可能被拉入帮派的孩子正面临危险,他们需要受到保护。
(英国《泰晤士报》2008年11月5日)
世界银行指出:
拉美儿童事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世界银行日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拉美国家的儿童事业发展水平滞后,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大投资力度以扭转落后局面。
世界银行日前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办的儿童发展研讨会上指出,尽管一些拉美国家在促进儿童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该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儿童营养不良和早期教育普及率低下影响了儿童的生理和智力发展,这一状况在一些中美洲和安第斯地区国家尤为严重。
报告显示,危地马拉近一半的学龄前儿童体重未能达标,而在秘鲁和玻利维亚,这一比例也高达25%。此外,尼加拉瓜、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国儿童的生理和智力发育状况也令人担忧。
报告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拉美儿童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数字显示,发达国家对儿童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这一比例在拉美地区仅为0.3%。
(新华网2008年11月19日)
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获欧洲语言教学成就奖
经欧盟语言教学评估委员会评估,爱尔兰科克大学中国研究院暨孔子学院申报的爱尔兰高校汉语教学的推广与实践项目获得了2008年欧洲语言教学成就奖。科克大学是爱尔兰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大学。
欧洲语言成就奖是由欧盟教育和文化委员会设立的语言教学成就奖,每年在欧盟国家颁发一次,旨在奖励那些在语言教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组织和个人。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科克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形式多样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相结合。正如一位学生所言:“汉语看起来高不可攀,但是有了正确的态度和老师的支持,汉语只是一个‘山丘’,而不是一座‘高山’。当我能够读出一篇汉语文章或者写出一段汉语句子的时候,那种自豪感真是无以言表,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所有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11月3日)
奥地利校园暴力增加 许多教师也成受害者
奥地利心理减压及健康研究所11月14日发表报告指出,奥地利的校园暴力正呈上升趋势,许多教育工作者也成了受害者。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约90%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近年来奥地利的校园暴力正在扩大化,不仅是学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成了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约80%的人表示上学年曾遭到过学生的“不尊敬”;70%的人说曾被学生嘲弄;13%的人甚至称曾遭到过学生的人身攻击。
针对校园暴力增加的现象,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希望学校除授课外,还要在其他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采取必要的特别预防措施。多数家长主张应加强校园安全监管,建议对部分学生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校园争端的调解人。
(新华网2008年11月14日)
英国学生就业难影响还贷大学毕业成“负翁”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许多公司纷纷暂停或削减了招聘计划,令求学期间背负上万英镑贷款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措手不及。
毕业生不得不争夺日益减少的实习机会,而用人单位则提高了对应聘者“软技能”的要求。英国工业联合会主管教育和职业技能政策的理查德·温赖特说:“光有文凭是不够的,今年就业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毕业生需要具备雇主看重的技能,如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然而,这正是许多企业认为新毕业大学生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一家招聘机构称,想进入银行业和建筑业的毕业生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许多2008届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反而搬回父母家中,在找工作的同时,只能无奈地看着贷款利息不断增长。
据英国全国学生联合会估计,贷款的英国大学生每人每年累积的债务平均达到1.25万英镑,而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在大学最后两年需要交纳每年3 000多英镑的学费,所以他们的债务负担比往届更重。英国规定,毕业生在年收入超过1.5万英镑后,必须用其中的9%来偿还贷款,直到贷款还清。目前,约有100万英国学生尚未达到还贷收入水平。
(《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11日)
埃及大学举办“中国日”活动
11月22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师生欢聚一堂,庆祝一年一度的“中国日”的到来。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克俭在开幕式上说,近年来,中国与埃及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需要培养更多汉语人才,为两国交流服务。
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副院长易卜拉欣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与日俱增,埃及与中国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中国发展了,埃及大学的中文系也应该大力发展。现在我们举办的是‘中国日’,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发展成‘中国周’”。
在当天的“中国日”活动中,来自开罗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梁雅卿作了题为《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的讲座,向埃及学生介绍了孔子思想的深邃内涵。中国汉语教师马艳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当前中国文化里的流行词。“中国日”活动当天还举办了北京奥运图片展。
除艾因·夏姆斯大学外,开罗大学、爱资哈尔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和埃及科技大学也在近年相继开设了中文系。开罗大学和苏伊士运河大学还与中国合作,相继成立了孔子学院。
(新华网2008年11月23日)
美大学生吊奥巴马人像被拘触犯校规或被开除
美国肯塔基州列克星敦两名青年因在肯塔基州大学校园的树上吊起酷似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人像, 10月31日被正式检控,成为近期5宗同类个案中,首宗被起诉的例子,列克星敦市长已就事件致函予奥巴马道歉。
其中一名疑犯是22岁的肯塔基州大学学生费希尔,另一人是21岁的布什,他们现已被拘留,每人获准以7 600美元保释。除了因问吊人像而被控行为不检外,他们亦被控爆窃,以获得制造人像的物资。
两名学生称,因在媒体上看到有人在加州寓所外问吊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佩林的人像,才模仿行为,把戴上奥巴马万圣节面具、穿西装和长内裤的人像吊到树上。
肯塔基州大学校长托德称涉案学生触犯学校的道德规条,并形容事件带冒犯性兼有种族歧视色彩,费希尔将面临处分甚至会被开除。
另外3宗同类事件亦有一宗发生在校园内,本月在俄勒冈州乔治福克斯大学内,4名学生因同样在树上吊起奥巴马人像而被学校处分。此外,加州发生两宗分别问吊奥巴马和佩林像的事件,其中有名女子把奥巴马人像吊到露台上,更用猪肉刀插进人像的脖子中。
(香港《文汇报》2008年11月1日)
皇马携手佩雷斯和平中心共建以巴和平体育学校
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主席卡尔德隆10月27日在特拉维夫宣布,将为以色列佩雷斯和平中心的和平体育学校项目提供两年赞助,旨在促进以巴双方的儿童通过足球和篮球运动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他说,足球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运动,对于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有重要作用。
卡尔德隆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和平体育学校项目表示赞赏,称其是一项“伟大的工作”。
和平体育学校由佩雷斯和平中心于2002年创建,由巴勒斯坦圣城民主与对话协会协办,并得到多个国际组织的赞助,其宗旨是通过体育运动破除以巴双方的成见,让以巴的下一代将对方看作是邻居,而非仇敌。
和平体育学校创建以来,先后在以巴边远和贫穷地区建立了35所分校,帮助当地儿童共同组织足球和篮球活动。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2 000名6岁~13岁的以巴儿童参与该项目。
(新华网2008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