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听课评价法”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2008-12-29 00:00:00闻宇青
中国教师 2008年6期


  在很多学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却发现后面坐着学校领导;或者教师刚走进教室,就有学校领导或校外专家推门进入课堂听课。这事实上是我们常说的随堂听课,也称为“推门听课”。
  近年来,我国许多中小学都倡导随堂听课评价法,即“推门听课评价法”:事先不通知教师,学校领导或校外专家直接进入课堂,现场观察教师的教学实践,从中发现优缺点,并做出相应的评价。作为一项教师评价方法,“推门听课”在实施过程中引起了广泛争议。先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江苏省某中学对教师开展教师评价活动,事先不和教师打招呼,学校领导直接进入教室听课。一天,一位教师正准备上课,发现校领导坐在教室后面,于是,他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把原准备课后发给学生的练习发了下去,要学生当堂完成。校领导尴尬地坐了一会儿,终于拂袖而去。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被评价对象在课堂上故意制造难堪,这表明被评价对象对“推门听课”的做法持抵制态度。那么“推门听课评价法”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对此,笔者在任教的学校选取部分领导和教师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一、欲揭示的问题及问卷设计
  
  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推门听课评价”的认识、“推门听课评价”的效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推门听课评价”的因素以及改进对策等,是笔者进行访谈和调查所要了解的重要方面。因此,笔者设计了针对学校领导的访谈提纲和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类型。问卷和访谈提纲的基本框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答卷者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
  以学校领导为对象的访谈提纲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对“推门听课评价”的一般认识,作为评价者实施“推门听课评价”的具体情况、困难以及实施的经、验体会。以部分教师为对象的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对“推门听课评价”的一般认识,对学校“推门听课评价”的态度、应对措施以及改进建议。
  笔者选取了学校分管教学的两名领导进行了访谈;向教师发放问卷80份,问卷的回收率为87.5%。对教师的选择,笔者特别注意了性别、职称以及年龄等方面因素,使其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以提高样本的信度。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中,61.4%的教师有过被“推门听课”的经历,对此,17.6%的教师感到反感,另有11.4%的教师感到担心,而42.9%的教师则认为无所谓,只有28.6%的教师表示愿意。有87.1%的教师指出,学校在实施“推门听课评价”之前,基本上不向他们说明评价的标准、目的、操作过程以及结果的运用等,因此很多教师有恐惧、担忧心理。而接受访谈的学校领导们也承认“推门听课”会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不过,他们认为只要跟教师解释清楚评价的目的、要求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教师会理解并且配合的。
  对教师的调查还表明,88.6%的教师认为“推门听课”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72.9%的教师认为“推门听课”对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所体现,然而也有22.9%的教师持相反意见。对此,领导们认为教学风格是长期形成的,表现在语言表达、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诸方面,这在课堂上应该有所体现。
  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推门听课”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但也有38.6%的教师认为“推门听课”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给教学带来负面效应。
  对于结果的反馈,多数领导采用了“及时反馈,个别交流”的方式。领导和教师都认为这样做可以保护教师的自尊。
  从总体上看,教师对“推门听课评价”基本上没有抵触情绪,能够比较冷静地对待评价的结果。少数教师的抵触情绪不是因为“推门听课”这种做法,而是因为觉得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三、“推门听课”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当前“推门听课”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认为“推门听课”缺乏民主
  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中,有74.3%的教师认为领导随堂听课事先应征得授课者的同意,另有5.7%的人认为领导没权利随堂听课。他们认为“推门听课”是一种典型的缺乏民主的听课方式。学校领导事先没有将评价事宜通知教师(被评价对象),有关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等也没有事先获得被评价方的认可,这完全违背了“评价双方相互尊重”的起码要求。在大力倡导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和民主管理的今天,这似乎有悖于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2.教师对“推门听课”感到忧虑
  少数教师对“推门听课”持抵制态度,而更多教师对此感到忧虑甚至恐惧。
  (1)对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忧虑。学校设有督导宣,其职能就是群体听课,所以学校的“推门听课”主要由校长室发起、督导室组织实施。62.9%的教师担心非本学科的领导听课,不能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另有少数教师则怀疑评价者不具备应有的资格,担心评价过程会出现人为的偏差。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推门听课”是一种“突然袭击式”的课堂听课评价法,在进入课堂前,评价者完全不了解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相关事宜,这种毫无准备的课堂听课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其评价结果也必然是主观片面的,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2)对评价目的以及结果运用的忧虑。根据调查,虽然多数教师认为“推门听课”主要用于领导了解师资情况及促进教师成长,但他们对此并不肯定:部分教师则认为“推门听课”主要被用来作为考核、奖优罚劣的依据。
  3.“推门听课”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当
  有结果必然要有反馈,而反馈的恰当与否在“推门听课评价”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反馈恰当,让教师心服口服,有助于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反之,则会引起教师的对立情绪。在调查中,发现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当主要表现在反馈的渠道不当。
  有47.1%的教师指出:校领导听了他们的课后。是通过学校其他部门来转达反馈意见的。而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评价者能直接与其交流后做出评价。他们担心转达者会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不能客观地转达;他们还表示不想更多的人知道评价者对他们的评价结果,认为会伤及自尊。
  
  四、完善“推门听课”的措施
  
  针对实证调查反映的情况以及“推门听课”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完善措施。
  1.要把“推门听课”制度化,并明确评价目的
  如果学校领导把“推门听课”确定为一项制度,或者把某个时期确定为“推门听课时期”,并且通过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把“推门听课”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起止时间告知教师。特别要强调“推门听课”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成长,而不是奖惩教师。只要赢得教师的理解,就能得到教师的支持,就能避免上述案例中的尴尬局面。
  2.要提高评价者自身的学科素养和评价水平
  教师对“推门听课”的担忧很大程度是基于对评价者的怀疑,因此评价者要提高自己学科素养和评价水平。此外,评价者应多一点客观公正,少一些个人偏见,从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兼顾到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从教师的授课态度、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尽量合理的评价。
  3.要注意反馈方式和语言艺术
  在“推门听课”后,评价者应尽量避免通过学校其他部门转达反馈意见,而应在思考的基础上,及时直接与教师交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共同探讨,使他们从中吸取教训,有所提高。同时,评价者要注意在表达反馈意见时的语言艺术。在沟通时,评价者应该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熟悉的语言来跟他对话,这样才不致产生误解,产生抵触甚至对立的情绪。即使是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批评不是一种命令,而是一种建议;不是一种强求,而是一种商讨。不妨给你的批评包上“糖衣”,如此一来,“良药”就不再“苦口”。 “推门听课”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它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它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师评价方法。如果评价者能和教师多沟通,让这种评价方法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支持,那么“推门听课”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责任编辑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