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发挥校长领导力,创设学校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2008-12-29 00:00:00郑自力
中国教师 2008年6期


  校长对学校影响、作用的大小,只有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之内才能产生,只能依赖于学校中层领导、教师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否则英雄也难有用武之地。近有幸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聆听了知名专家、学者及名校校长作有关这方面的讲座,深受启迪。校长不同于一般行政领导,在某种程度上,校长决定着所在学校的命运。如何正确地发挥校长领导力,创设学校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使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慎审形势 前瞻决策
  
  各所学校的生存、发展背景影响着学校发展的环境,因此,作为学校的校长,一定要慎审学校发展形势,使决策具有前瞻性。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学校的发展思路及办学理念。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因此要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及现代的教育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改的要求,制订出学校的近、远期计划,保证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其次,要通过纵横分析比较,找准本校在本地区、本系统的位置。从生源、师资、地理环境及地方经济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衡量,描绘愿景,确定学校环境如何改善,学校规模扩大程度,以及教学质量应达到的目标,全面地规划好学校的发展。
  再次,在认清形势、明确目标计划的情况下,要抓住机遇,主动发展。如何抓住机遇?我们可以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上认识这个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教育工作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工程,这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令人鼓舞。2007年教师节,广东省揭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强势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基础教育新突破”的口号,这是揭阳教育发展的一大机遇。调整学校布局,扩大高中学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学校发展的机遇。作为揭阳市最边远的一所农村中学,如何去适应形势的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档次,增强竞争能力呢?只有慎审形势,抓住机遇,强化学校发展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客观环境条件,前瞻决策,合理谋划,才能使学校获得发展。
  
  二、以人为本 和谐人际
  
  如果说主动发展的前提在于抓住机遇,充分地利用客观环境条件,那么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和谐环境的创设。从“与人斗,其乐无穷”到“人性化管理”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变化,折射出的是社会的进步。作为校长,要始终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注重管理科学化的同时,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做到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学校的和谐环境。对班子成员应高度信任,大力支持,要注重把自己办学的理念,通过正式场合或非正式场合,传递给班子成员,使之形成共识。在学校发展战略的策划及重大事务的决定上,应能做到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体决策。对教师要尊重、关心,尽量满足教师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兄弟学校,我们与之和睦相处,在交流合作中,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对生源学校,向其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就读我们学校的信心,确保有充足的生源。在和谐人际方面,重视与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处好关系。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周边社会环境的优化、师资的配置等无一能离开政府及上级的支持,如果没有和谐人际,所有的事都难以办成、办好,那么学校的发展也将成为一纸空谈。只有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人际环境,学校才能快速发展。
  
  三、严谨治校 善树典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的支持,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校长一定要严谨治校,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并善于树典型,创设学校内部的竞争环境,促进学校发展。
  首先,要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现代的教育思想。在当前应着重树立以下几种观念:科学的人才观:平等的师生观;全面的质量观;高效的教学观;科学的资源观。
  其次,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具体抓好三项工作。(1)优化学科课程。要努力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自主学习新模式,真正发挥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2)强化活动课程。通过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特长,开发学生的智能。(3)深化环境课程。要立足本校实际,强化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要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充实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艺术内涵的环境设置,使学生在优美、良好、富有意义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提高人文情怀。
  再次,要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制度化管理是管理的基础,邓小平同志说:“没有制度,工作就搞不上来。”一个学校在管理上一定要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及安全管理制度,并狠抓制度的落实。通过制度来约束人、引导人、激励人,使学校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校长在严谨治校的同时,应有管理者的敏锐性,善树典型,以典型来激励先进,对有积极意义的教育教学方法及班级管理办法,都要给予大力支持,高度肯定,让其发扬光大。要通过评先选优,树立榜样,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充分地创设学校内部的竞争氛围,促进学校发展。
  
  四、谨修其身廉洁自律
  
  一个校长的权威,说到底就是“权力+人格”。校长不是官,要真正做到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也真难。我认为作为校长应谨修其身,校长的品质、才华、作风、境界对教师的影响甚大,“其身正,不令而行”,校长的不断发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因此,校长应对教育准确把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学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带头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教学管理理念,不断提升自己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在学校管理上,要以情感人,做到思想工作倾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舞饱含情,使自己的工作更能得到老师的理解、支持。此外,要廉洁自律,严守纪律。廉生威,公无怨,诚有信,情聚心,才服众,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应率先垂范,当好表率,要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广纳良言,要人品端正,作风廉洁,一身正气,使教师佩服、敬重。
  
  五、潜心研究 励志创新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加纷繁复杂,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的发展和校长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作为校长更应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潜心研究,致力探索,励志创新,以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学校从主动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不断地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素质教育不动摇,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建设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良、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师资队伍。为此,我们提出了“用共同的使命维系人,用学校精神塑造人,用发挥特长使用人,用政策感情留住人”和“地中发达和发展,我为地中献力量”的双赢人才发展战略,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在这支队伍建设上,我们注重校本培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好教育科研活动,通过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积累经验、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教师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基于这种认识和领悟,形成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理念。由于这一理念成为师生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新的发展。五年来,学校规模不断发展,扩建教室、宿舍8400平方米,在校高中生从2003年秋的740人发展到今年秋季的2205人,高考上本科线从2003年的12人增至2007年的59人。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创设,确保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总之,校长只有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才能以校长的人格魅力、管理能力和高尚的情操赢得社会的认可,才能创设学校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校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 孙